微成就者

社會不應該強調成功學,也不應該推崇人人成功,成就是個值得宣揚的詞語,社會需要大量的微成就者,只有這樣的人多了,社會才會有大成就!

含義
成就者的含義:

①取得的成績;業績:成就非凡的人。 

 ②比喻經過努力奮鬥,成就一番事業的人。

微成就者的含義:

①在某一行業、某一技術、事業上工作上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②對自我人格、自我滿意度、生活幸福度等方面豐富的人。
人物舉例
喬小刀本名叫喬守民,那是他當農民時的名字;當設計師的時候,他叫喬小刀;當上歌手後,他叫喬西。一個剛過而立之年、唯讀到國中二年級的流浪漢,在不斷的折騰中找到了自己。如今的他擁有樂隊主唱、設計師、展覽策劃人、創意師、手工狂、詩人、絲網印刷專家、雜誌主編等多重身份,在北京買了車,買了300平方米的大房子……

九年前,喬木楠還是東北礦區里一個懵懂的嬰兒,她剛出生就注定了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九年前,喬小刀在北京流浪,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就睡在公司里,晚上搭著蓋486電腦的大紅布。九年後,喬小刀是設計師,喬木楠是學習委員。唱歌不過是業餘的事情,這兩個人卻DIY,開始搞起了“音樂”。2007年7月12日晚,北京星光現場,1000人擁擠在不大的會場中。這是樂隊“大喬小喬”的專輯首發式。32歲的喬小刀,帶著一個9歲的小女孩子在北京唱歌,有拐賣幼女的嫌疑。小女孩穿著粉嘟嘟的花裙子,梳著細細小辮子,鼓鼓的臉,奶聲奶氣的,還有些跑調了。有時候,喬小刀也有些跑調了。正是這跑調的叔侄倆,也沒怎么正經學過物理學,最近卻出了張專輯《消失的光年》。居然還有些火了。彈奏演出 消失的光年,多么傷感的、懷舊的詞兒!簡單的鏇律,編配,製作,一個大男人無心的吟唱和一個小女孩天真的童聲。看起來,這是多么幸福的好事兒,這是多么甜蜜的叔侄倆啊!事實也是如此。只是那些艱澀的時光,就這樣颼颼地一溜小跑,就跑過去了。

破爛藝術家  

喬小刀出生於山東,一兩歲時,父母就帶著他去了東北,家貧,住在小小的、昏暗的土坯房裡。喬小刀自幼跟著父親撿磚頭,這是絕好的手藝,安得廣廈千萬間,喬家十三間土坯房,幾乎由父親一手建構。和妹妹照片如果說後來喬小刀有什麼家學傳承,那大概來自他的父親:他繼承了撿破爛的“光榮傳統”,學會了通過“撿破爛”,來翻新搞設計,比如他時常和朋友在村子裡騎腳踏車,騎著騎著就忽然不見了,原來他扔了腳踏車在一邊,蹲在地上琢磨著“這個東西”要不要撿回家去。因此,他被朋友們戲稱為“破爛藝術家”。他日後得以豐衣足食,光耀門楣,多少也得益於這樣的一門“手藝”。這是後話。

話說這喬小刀,少年時代並不十分愉快。個子又黑又小,書只念到初二就輟學了。“沒什麼朋友,也沒有學歷,在家吃白飯。”那時候,喬小刀最害怕吃飯,父母黑著臉,“嘭”一聲把碗按在他面前。喬小刀就絕望地想,自己真是沒用,還不如死了算了。他只能對自己的小屋子做他的“設計”,讓石頭變成藍色,用泥巴做兵馬俑,在門外搭建一個鞦韆,諸如此類,“牆角旮旯都充滿了我的設計”。並命名為“一草堂”,對外開放,供村民參觀,藉此獲得虛榮心的滿足。而他如果要學習縫紉機,要趁父母外出才能偷偷用上一個小時。17歲,他和許多來自小地方的青年人一樣,打檯球,打電子遊戲,往往對父母有著不可思議的懼怕心理,自卑,內向,寡言。

1998年,喬小刀來到北京,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北京充滿了這樣的北漂們。他是一名電焊工,焊5厘米粗的鋼筋,不認得電腦,手刻不乾膠字,做招牌,一個鐵字2米高。他是工作狂,一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有時長達20個小時。至今中關村的“海龍大廈”上面的大字,就是電焊工喬小刀焊上的。

一心想多賺些錢的喬小刀,有一次電焊時間過長,眼睛差點失明。他沒法閉上眼睛,只是睜著,一味流著淚,痛得鑽心。而工錢卻也不發下來。他的一個朋友,做樂隊、畫畫的麥子見狀,又傷心又憤怒,提著刀要去找老闆算賬,被小刀拉住了。

那年冬天,喬小刀透過玻璃窗羨慕地看著在屋子裡工作的人,心裡想,要是有一天,我也可以進屋工作就好了。

他做到了。老闆請他做設計。他說,我晚上不回家了可以嗎,我在公司學電腦,就睡公司好了。“每天只睡2-3個小時”。到了周末,喬小刀到背靠清華北大的海淀圖書城,他從單位弄了些空白A4紙,做臨摹,吸收書本里的“營養”。他不能停,為了得到更多“知識更新”,他大量跳槽,一年換了四五份工作。到了年底,他發現自己依舊沒有存款,行囊空空。

彼時,他在樹村,認識了不少搞音樂的人。喬小刀心想,我不能說我是一個裝修工啊,他就說自己是畫畫的。畫畫的,就是藝術家啊。自卑的喬小刀得到了許多滿足。有天一個酒吧的老闆說,我酒吧裝修,能否掛幾幅你的畫,喬小刀傻了,自己從沒有學過畫畫啊,除了在書店裡臨摹的那些東西。好面子的他慨然答應了下來。

他還是一個窮小子。畫畫沒有材料,就繞著三環騎腳踏車,撿了許多建築膠,三合板,油漆,顏料,還有公司廢棄的泡沫板——這樣塗塗抹抹拼拼湊湊,居然搞成了“假油畫”。“我知道,形式一定得好,就自己做畫框,塗上黑油漆,一看,還挺好。”一個月的時間他作了70幅畫,加上吃住,共花了不到700塊錢。1999年2月,喬小刀在一個酒吧舉辦畫展,叫“銹”。當時最令人關注的樂隊舌頭也前來捧場。朋友把酒吧的洋酒全喝光了,又紛紛把畫取下,拿回家收藏,喬小刀四處吹噓自己的成果,有些飄飄然。是年春節,躊躇滿志地回了趟老家,他的心情“急流逆轉”。

——家已經沒有了。舉家搬遷到了另一個礦區。小女孩喬木楠出生四個月,父母離異,父親無力撫養,她跟著爺爺奶奶過活,一家人靠野菜為生。

不當藝術家

回到北京,他立志當一名“商人”,“每個月往家裡寄50塊錢,讓他們有糧食吃。”2000年,網際網路公司遍地開花,他如願以償地進入網站,工資3000元。這個網路大潮過去,許多網站紛紛倒閉,一籌莫展之時,喬小刀想,與其一個人在北京吃苦,不如一家人在一起,再怎么著,也能吃上父母親手做的飯菜表演啊。這是喬小刀樸素的家庭觀念。開始大家是“不敢來”的,喬小刀雖然沒有讀過勵志書,卻熱烈地鼓動著兩老和三歲的喬木楠。2002年開始,一家人終於住在了一起。他去公司上班,兩老有人去做家政服務,有人去揀些垃圾。漸漸地,喬木楠也上了幼稚園。

“我特別會處理人際關係。”喬說。“我和我們CEO關係很好。”自己“一個人就是一個設計部,談下客戶,公司就掙錢”。結果公司還是倒閉了,“分家產”,兩台蘋果電腦,一些物什,加起來十幾萬,CEO說,9999元,賣給喬小刀,而且,有錢就給,沒錢就賒著。喬小刀自此有了自己的公司。他租了寫字樓,派人往公司里送速食麵,開始接活兒,做“商業設計”。伊終於當上了“商人”。商人位輕。不少朋友說,喬小刀變了,自此疏遠,是他內心隱痛。

音樂家

2004年底,喬小刀離開公司,成立工作室,搞“絲網印刷”,一邊也接了不少設計的活。幫“二手玫瑰”樂隊、萬曉利等設計唱片。此外參加“大聲展”,策劃位於“鳥巢”館內的“奧運建設歷程展”。偶爾作策劃,“不就是對縫嗎?”,好人緣讓他對此遊刃有餘。他什麼都想試試,反正基本都是手工製作,沒成本之憂。巡演海報 2002年起,他每月做一本“書”:帆布製造,絲網印刷。開始是詩集,後來變成圖文兼具外加音頻視頻;“書”的名字最後變成《月經》,“記錄每個月的經歷”。此外,他還寫小詩,玩LOMO。“知道怎么保持年輕嗎?永遠跟年輕人在一起!”

2006年,喬小刀花260塊錢買了把吉他,他還不懂得記譜,不懂音階。而他的錄音師、“潛水艇”樂隊的鼓手小聲說,“他唱歌調不準,這沒關係,可是他居然沒拍!”就是這樣的一個“沒調沒拍”的人,非要趟不掙錢的“音樂”的渾水。

“想到了,馬上就去做,總不能等到老了,玩不動了再去玩音樂。”他買了10把吉他。還有效果器,音箱。他收集了無數樂器,發出各種古怪聲音。他不夠搖滾,不夠另類。北京已經有諸多民謠歌手:小河,萬曉利……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龍委婉地說:呃——你是搞設計的嘛——喬小刀恨恨地想:原來說我唱得不著調,那我找一個比我更不著調,更不靠譜的——那就是時年8歲的喬木楠。

“我搞的東西,不能給做音樂的人聽,我要讓不懂音樂的人聽。”“先做人氣,再做音樂。”他先從上海,杭州開始做演出,周邊包圍城市,“造成虛假繁榮。”結果在北京的某個酒吧里開的一場音樂會,萬曉利等三個演出嘉賓,活活被堵在門外,進不去。“為什麼喬小刀唱歌這么難聽,卻這么受歡迎?”大家納悶兒了。

目前,喬木楠的演出費已經累計達到1500元人民幣。“演出只是實驗,類似市場調研,水到渠成的是做唱片。”“喬木楠快到變聲期了。”他奉行“說做就做”:專輯6天錄完,包裝自行設計:麻布內頁麻布封套。全家上陣:喬小刀和母親連夜踩縫紉機做封套,喬木楠裝唱片。整個唱片完成用時三十天,成本不到一萬。

身為設計師、策展人、音樂人的喬小刀坐在北三環內的一家小咖啡屋裡,眉飛色舞地講完了他的前世今生。他慷慨地與記者分享了微薄的人生智慧。他的所為,“環保,上進,樂觀”。他笑容燦爛,言語輕快,這不只是因為他買了車,又在回龍觀貸款買了300平米的房子,也不只是因為他這個月要和患難與共的女友訂婚,更不只是因為他為9歲的單親兒童喬木楠留下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記憶。他22歲的時候,連跟女孩子說話都不敢抬眼望。一直活到了32歲,才找回了自己,找回了輕快的青春。

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一個外省青年的自我成長之路。我們只想通過這么一個例子,初二沒有讀完的喬小刀,他可以在北京生存可以買大房子,可以參加“大聲展”,甚至可以做音樂,開發布會,這完全符合一個小型的勵志故事,而且比“超女”,“快男”更溫暖一些,更感人一些。在這一個不靠譜的年代,每個人都試圖做出一點點成就,來達到自我認同。

投身藝術

可能正是由於曾經的內向與孤獨,身在北京的喬小刀渴望認識更多的朋友。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出於單純的自尊表演 心”,喬小刀說自己是畫家。有個酒吧老闆就當了真,他對喬小刀說:“我的酒吧重新裝修,能不能掛你幾幅畫,讓酒吧有點檔次?”喬小刀不禁汗下,他可從來沒學過畫畫,但既然自稱畫家,他就得把這差事應承下來,不能丟了面子。

被面子逼到了懸崖邊上,喬小刀表現出他靈活、敢想敢做的一面。他發揮了自己會撿破爛的優勢,穿著T恤、騎著輛破腳踏車,在北京三環路的垃圾堆里撿三合板、建築膠、廢布、油漆、顏料……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通過敲敲打打、拼拼湊湊、塗塗抹抹,他還果真搞出了一批形式獨特的“假油畫”。其成本,算上吃住在內,總計不超過700元。就這樣,喬小刀除了完成酒吧老闆交代的任務外,還順勢搞了個畫展。他折騰來了一大幫朋友,畫畫的、搞音樂的、做設計的,他們把喬小刀的畫帶回家去,說要“珍藏”。自卑慣了、民工出身的喬小刀哪經歷過這種榮耀,禁不住神采飛揚…… 

 可榮耀不能當飯吃,喬小刀還是得面對現實。那年春節,他回了趟老家,家裡的狀況讓他揪心,而最讓他揪心的是侄女喬木楠。喬木楠出生後僅幾個月,父母就離異了,父親無力撫養她。她跟著爺爺奶奶過,兩老一小竟靠挖野菜為生。揪心的喬小刀想,他得當“老闆”。

回到北京後,喬小刀暫時放下了他的“藝術夢”,一心一意地在公司里拚命賺錢。不久,喬小刀真就如願以償當上了老闆。2002年左右,網際網路遭遇寒冬,喬小刀所在的網站在苦撐兩年後終於倒閉了。公司“分家”的時候,喬小刀得到了兩台蘋果電腦和一批辦公用具。這些家當成了他當老闆的資本,他租了個小寫字間,有了自己的公司,做“商業設計”、絲網印刷。

公司初創,萬事皆難。喬小刀工作更玩命了,常常是上頓接下頓地啃著速食麵。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客戶漸漸多起來,其中包括一些藝術界的人。喬小刀為他們設計唱片,印刷唱片封面和宣傳品。喬小刀“絲網印刷專家”的名頭,從那時起漸漸流傳開來。

賺了些錢,生活逐漸安定後,喬小刀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宣傳海報 他先是做了本雜誌,名字很另類,叫《月經》,意為“記錄每個月的經歷”;形式也另類,以帆布為原材料,絲網印刷。後來這本雜誌,竟被邀請去歐洲參加了先鋒展。

在三四年的時間裡,喬小刀嘗試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大聲展”、“奧運建設歷程展”……他又成了展覽策劃人。接下來他就玩起了音樂,他買了吉他,學彈古箏,並收集各種古怪的樂器,弄出更為古怪的音色組合。2006年,他乾脆賣掉了公司,專心做起了音樂人。

問題在於,他根本沒受過音樂教育,“連什麼是音節也不知道”;更要命的是,他也沒有音樂天賦。“他唱歌調不準,這沒關係,可是他居然沒拍子!”樂隊的鼓手小聲評價喬小刀說。可喬小刀說:“想到了,就要去做,不能等老了再去玩音樂。”他嘗試著自己寫歌詞,自己譜曲,並在酒吧里搞了一次個人音樂會。音樂會的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場面火暴,喬小刀竟擁有了眾多的Fans。接下來,喬小刀又做了件讓人跌破眼鏡的事:他請年僅8歲的侄女喬木楠“出山”,與他搞演唱組合。“別人說我唱歌不靠譜,那我就再找個更不靠譜的,讓她做主唱,別人就不會罵我了。”喬小刀給組合起了個很有誘惑力的名字“大喬小喬”。隨後,他決定為“大喬小喬”先出張唱片專輯,名為《消失的光年》。

說做就做,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消失的光年》錄製完成了。為了節約成本,也是為了出奇制勝,喬小刀決定唱片的包裝完全由自己和家裡人手工完成。唱片的內包裝和外包裝全由麻布做成。全家上陣,父母連夜踩縫紉機縫製封套,喬木楠則往封套里裝唱片。《消失的光年》,不僅僅是音樂藝術品,還是純粹的手工藝品,限量發行2000張。巡講海報 2007年7月12日晚,1000多人湧進了《消失的光年》專輯首發式會場,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自己買40元門票進場的,這是最讓喬小刀自豪的地方。

32歲的喬小刀和9歲的喬木楠,站到了首發式的演唱台上。簡單的鏇律,簡陋的配樂,大喬的隨意吟唱和小喬的質樸童聲,竟然組合成了夢幻般的天籟之音。“大喬小喬”出乎意料地成功,而小喬比大喬的人氣更旺!“出唱片對我們來說是不務正業的事,記錄下我們的成長卻是正經事。”喬小刀一本正經地說。唱歌並沒有影響小喬的學業,因為她從不把唱歌當回事,她的理想是長大後當翻譯。新天地就在“大喬小喬”極盛的時候,卻不再演出了。喬小刀給出的理由十分簡單:小喬馬上就要變聲了,不再適合演出。

2008年,喬小刀又和自己的女朋友胡小路組成了“道具保修”樂隊。為什麼總與自己的家人組建樂隊?胡小路的回答是:“省錢唄!這樣就沒人跟他分錢了呀!”而喬小刀還有更充足的理由:“和家人合作是因為了解彼此的特點,省時間,想排練隨時排練。還有個客觀原因,我的技術實在太差,專業的音樂人無法忍受我!”

這一年,喬小刀還與水晶石公司合作,參與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視效節目創意監製工作。在奮戰無數個日夜,方案最後由張藝謀導演拍板定稿的時候,喬小刀極度興奮。他這個昔日的農民工、草根在一番折騰之後,終於折騰到了“廟堂之上”。2008年下半年,喬小刀開始操作他以前成立的“微薄之鹽”團隊。這是一個非營利的公益組織,無償幫助有夢想的人。在喬小刀的操作下,又通過商業合作創辦了“微薄之鹽”酒吧,既能贏利,也能為有夢想的音樂人無償提供平台和鍛鍊機會。

2009年1月,喬小刀忙於做他的新專輯,一張是古箏專輯,一張是組合的音樂作品。喬小刀說2009年最大的計畫是將“微薄之鹽”做成新模式的商業慈善機構。他堅信,“微薄之鹽”上將開出奇異的花朵……

800人幫1人公益計畫  

即便你是億萬富翁,你也只能捐100塊。100塊並做不了什麼,但是800個100塊匯集在一起情況就不同了。喬小刀 近日,由微薄之鹽主腦喬小刀發起的“800人幫助1人”計畫正是啟動。這是一個針對目前漂泊在京城追尋音樂夢想的年輕人展開的一個幫助計畫。項目啟動之初幫助的第一位音樂人是即喬小刀第一張專輯《消失的光年》的錄音室,前液氧罐頭樂隊成員小王磊。小王磊今年春節被檢查出患上了重型股骨頭壞死,治療需要8萬塊的手術費,對於小王磊或其他北漂音樂人而言,8萬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基於此,微薄之鹽發起了“800人幫1人”的計畫,希望團結大家,藉助大家的力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音樂人。

該計畫目前已經啟動,目前在位於soho尚都的“微薄之鹽”俱樂部內設有捐助箱。喬小刀介紹,這個捐助項目只接受100元,所得款項的總數,每次的使用都將記錄在案,也請大家協同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