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建築

微建築

《微建築》是建築人交流工作學習與生活的網路社區。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微建築

微建築

著者: 盧斯.斯拉維德

譯者: 呂玉嬋

國際書號: 9789866488535

頁數: 216

原書名:

Micro: Very Small Architecture

微建築——全球53個精采絕倫的小建築.大設計

裝幀: 平

叢書名: 木馬建築

版次: 1

分類: 建築設計

出版日期: 2009/12/30

出版社: 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 中文(繁)

簡介

本書共收錄53則「微建築」(Microarchitecture)的設計案例,並將微建築分為公共領域、社區空間、移動式建築、精簡生活、增建空間五大類型。這些設計案都十分簡單,並非全出於建築師之手,部分設計甚至尚在概念的階段。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事先建構到某種程度,再搬運到現場組合起來,講求輕巧、短暫與實用等特性。

到底什麼是「微建築」呢?Ruth Slavid不願以特定的地板面積來定義,他認為微建築就是十分迷你的建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狹隘的空間中執行複雜的功能。特點是「單純」,因為唯有避開繁複的設計,建築師才能全面掌控,進而提高完美無憾的可能性。

然而,微建築是位於狹隘空間中,更像藝術品的建築。往往不含隔間,易於從整體角度切入設計,從草圖到實物,不會出現嚴重的意外。它們以小搏大,形成影響力,創造出遠超過其規模所能表現的意趣與風格,重要性也與規模成反比。

狹小的都市空間、不起眼的公廁與候車亭、森林裡的小屋,甚至是荒漠裡的驛站,處處都能看到令人拍案叫好的絕妙創意。不論你是從事建築設計行業,或是就讀於建築相關科系,亦或單純對於創意建築感興趣,本書都將打破空間的藩籬,為你帶來全新的視野。

新版圖書

圖書信息

微建築

作 者:(英)盧斯·斯拉維德(RuthSlavid) 著,呂玉嬋 譯

出 版 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5-1

版 次:1

頁 數:215

字 數:80000

印刷時間:2011-5-1

開 本:24開

紙 張:銅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2517431

包 裝:精裝

編輯推薦

“微建築”(microarchitecture )是位於狹隘空間中,更像藝術品的建築。往往不含隔間,易於從整體角度切入設計,從草圖到實物,不會出現嚴重的意外。本書中的建築並非全是精雕細琢而成,有些設計甚至故意呈現出將就的粗糙感。不過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單單一個?眼的小地方,就有可能破壞全盤的構想。有的作品力求留名傳世,有的則盡力達到理想的成效。儘管刺棘冠教堂比微建築更加寬敞,但兩者之間還有其他共同點,包括運用素材的樂趣。瓊斯特別維護建築的四周環境,而這份對環境的關懷(在 1980 年是令人欽佩的表現)也屢屢出現在其他設計中。這類建築還有一個共通處,它們以小搏大,形成影響力,創造出遠超過其規模所能表現的意趣與風格,重要性也與規模成反比。

到底什麼是微建築?

它是十分迷你的建築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狹隘的空間中執行複雜的功能。一間窄小的房子,小到臥室、浴室和廚房不用時要輪流收起來?這是微建築。僅提供單項功能的小屋子,比如桑拿房?這也是微建築。裝有推輪的小型音樂台、隨風向轉移的海濱屏風、巨大的托斯坎尼宅邸上暫放的瞭望台?這些全都是微建築。這些設計有一項優點,它們往往是在年輕建築師能力所及的領域內。

看完本書,你會相信:建築真的有無限可能!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53則微建築的設計案例,並將微建築分為公共領域、社區空間、移動式建築、精簡生活、增建空間五大類型。建築師或藝術家們突破了空間與成本的種種限制,將天馬行空的創意,付諸於實際的建築形體上。這些設計案都十分簡單,部分設計甚至尚在概念的階段。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事先建構到某種程度,再搬運到現場組合起來,講求輕巧、短暫與實用等特性。

到底什麼是“微建築”呢?盧斯?斯拉維德不願以特定的地板面積來定義,他認為微建築就是十分迷你的建築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在出奇狹隘的空間中執行複雜的功能。它的特點是“單純”,因為唯有避開繁複的設計,建築師才能全面掌控,進而提高完美無憾的可能性。

微建築是位於狹隘空間中,更像藝術品的建築。往往不含隔間,易於從整體角度切入設計,從草圖到實物,不會出現嚴重的意外。它們以小搏大,形成影響力,創造出遠超過其規模所能表現的意趣與風格,重要性也與規模呈反比。狹小的都市空間、不起眼的公廁與候車亭、森林裡的小屋,甚至是荒漠裡的驛站,處處都能看到令人拍案叫好的絕妙創意。

作者簡介

盧斯·斯拉維德(Ruth Slavid)

任職於《建築師期刊》(Architects’ Journal)長達15年,擔任副總編輯及網路編輯。著有Wood Architecture(2005)、Wood Houses(2006)、Extreme Architecture(2009)等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公共領域

公共廁所 克羅埃西亞 杜布洛夫尼/法比強尼

廁所間 澳洲塔斯馬尼亞州 里奇蒙/1+2建築師事務所

公車候車亭 英國布拉福/包曼萊恩斯建築師事務所

遊民設計案 澳洲/古塞爾建築師事務所

赫爾辛基設計周信息站 芬蘭赫爾辛基/赫爾辛基科技大學

觀景台 芬蘭赫爾辛基 科基亞薩利動物園/哈拉/小屋木材工坊

海洋公園貝殼架 美國加州 聖塔莫尼卡/泰伊建築師事務所

腳踏車看守屋 荷蘭席凡寧根/時尚建築品味建築事務所

露天音樂台 英國濱海貝克斯希爾/?克勞夫倫建築事務所

鏇轉屏風 英國黑潭/麥傑斯尼

第二章 社區空間

廣告大樓 日本東京/克萊?戴森建築師事務所

豬/珠舍 德國法爾茲/FNP建築事務所

公園旅館 奧地利林茲/史特勞斯

帕傑爾遊客中心 西澳/南澳大學建築系學生

滾球休息室 澳洲墨爾本/迪馬斯建築師事務所

立爾雅教堂 芬蘭奧盧/歐伊法建築師事務所

冥思堂 荷蘭哈勒默梅爾/何蘭

膠囊鴿舍 法國科德里/奎絲特

蘇文扭節艇 艾貝索特

第三章 移動式建築

森林藏身罩 西班牙/ex.工作室

保溫翼 美國加州 莫哈維沙漠/亞伯登/哈利根/葛洛夫

混凝土帳篷 混凝土帳篷科技

沙漠海豹 建築展望事務所

紙板屋 澳洲雪梨/斯塔奇伯里與帕普建築師事務所

安?希篷車驛站 美國加州/希泰爾

避暑居 芬蘭/MH合作公司

按鈕貨櫃屋 美國/卡爾金

XS號房 美國/雪佛

密爾太空站 荷蘭烏特列支/2012建築事務所

pPod活動戲院/英國曼徹斯特/瑪格瑪建築事務所

第四章 精簡生活

卡崔娜小屋 美國紐奧良/庫薩托

微巧住家 德國慕尼黑/荷頓?茄利?李建築事務所與赫克+何夫納建設

露營小屋 西班牙拉托雷雷拉/多倫特

布瑞肯嶺理想小屋 美國/迪姆

釣魚營 美國/羅梅洛

微型住宅 丹麥/N55

轉轉屋 奧地利/萬事如意建築事務所

轉盤屋 德國/科藍尼與漢斯建設

鐵皮屋頂建築S 日本神戶/遠藤秀平建築研究所

空間盒 荷蘭/狄雍/五建築事務所

林地木屋 比利時法蘭德斯南方/羅布列希與黛姆建築師事務所

第五章 增建空間

愛默生的桑拿房 美國明尼蘇達州 杜魯司/薩梅拉建築事務所

桑拿盒 加拿大/美洲河狸公司

涼閣倫敦/烏瑪爾+席維斯特建築師事務所

和風庭閣 英國倫敦/狄克森

蝴蝶廊 美國馬里蘭州 貝什斯達/本質工作室

庭院小屋 西班牙聖米蓋庫魯爾思/八十七工作室

彼得潘之家 英國蘇佛克/桑奈?霍普金斯建築師事務所

睡眠之屋 西班牙奧翠里亞斯/馬丁尼建築師事務所

夾廊屋 加拿大安大略/威廉生威廉生建築師事務所

自由精神球屋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喬得萊

觀景台 義大利馬瑞提摩莊/ex.工作室

懸吊辦公室 法國巴黎/艾貝索特

Project Credits

Picture Credits

顯示部分信息

媒體評論

解讀“微建築”這個概念以及這些案例不能在空間的容積上面過分糾纏,固然,從外觀來說,它們或許迷你、嬌小,結構精密而纖細,在任何龐大宏偉的城市背景映襯下都顯得那么像精緻的藝術品,或者是垂髫稚童隨心擺弄的積木玩具,由此,它們不僅具有滿足各種實際需求的功能效用,而且顯得趣味橫生。的確如此,這些規模小而不失完整的設計作品能給設計師帶來獨立創作的便利和喜悅,較之傳統建築項目動輒幾十上百人的團隊,設計師在這些微建築中寄予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理念,“我們不再相信建築的氣勢恢宏?穩重固定,而以輕巧、短暫與實用等特質取代,豐富我們的感受。”

微建築雖然散發著強烈的個性,然而它們絕不是建築師的自說自話,當公共廁所、公車站、流浪者公園旅館、觀景台、音樂台、腳踏車看守屋、教堂等置身於公共領域,雖然可拆可卸,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和不定性,但是與絕大多數市民的需求和對於公共建築的勘賞標準相契合,可以這樣說,它們既是公共空間裡的視覺藝術上的點綴修飾之物,又講究具有輔助性的實用價值,自然贏得了人們對等的認可和敬意。在社區、公共性、公民社會越來越成為當下的時代語境中,這些微建築為人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展開對話和交融提供了珍貴的話語場域。

微建築一個相當獨特的性格在於它的“移動性”,這簡直與人類天性中喜好流浪和漂泊的理想一拍即合,無論是蒙古包,還是簡易帳篷,它們像人們延長的腿,以及無限拓展的視線,均延伸了人類的想像力和可到達力,同時,它們還創造了另一種隱遁、出世的生活方式——人們不再在規模龐大的牧場或永久居所苟活終老,反而選擇小型的、可攜式的建築物充分獲得個人自由,從身體到精神的自由!當然,這些微建築充分利用貨櫃、貨櫃等廢棄材料,既踐行了環保精神,又充分融入了現代科技?種種設計思想,以及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比如“活動戲院”項目就在歷史悠久的移動劇團基礎上滿足了英國各地民眾對於戲劇的喜好,畢竟,馬拉篷車上的劇院是延續了幾百年的獨特文化風景。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