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2009年張繼鋼執導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復興之路》是200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由張繼鋼執導的一台大型音樂舞蹈史詩,由3200名演員參演,6500件道具打造。

《復興之路》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後,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它以時間為線索、重大歷史事件為載體,分為《山河祭》、《熱血足跡》、《創業》、《大潮曲》、《中華頌》五大板塊,通過豐富的舞蹈音樂語彙,藝術而集中地展現中華民族自1840年以來169年極其光榮偉大的復興之路。

演出陣容

復興之路劇照 復興之路劇照

從來沒有見到如此龐大的演出陣容,3200名演員共同完成一部作品,這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據張繼鋼介紹,這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藝術地再現了169年的歷史畫卷。全劇以歷史時間為脈絡,由序曲《我的家園》以及《山河祭》《熱血賦》《創業圖》《大潮曲》《中華頌》五個章節構成。169年的歷史在一台晚會上呈現出來需要高度凝練和概括,張繼鋼介紹說:“偉大的長征、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可能只有一個節目就表現出來,同時也要求節目不概念不口號要生動精彩。”若是用一句話對《復興之路》的藝術做一個簡短的總結,張繼鋼說就是“廣場藝術和舞台藝術的高度融合,中國當代和歷史穿越時空的對話”。

除了主創班底為《復興之路》付出了大量的辛勞和智慧之外,參與演出的老藝術家以及眾多演員們也為此傾盡了情感和努力。據介紹,許多藝術家放棄了較高的片酬和演出來到《復興之路》劇組。田華說:“能參加這個演出是自己莫大的榮幸,我從1949年進北平,就在那一年我的第一部電影《白毛女》也開始了我的電影生涯,可以說我也是新中國60年的見證者。”演出的開場有一首表現鴉片戰爭的詩朗誦《山河祭》,朗誦者鮑國安表示,他曾經於1997年在《鴉片戰爭》中扮演林則徐,此番朗誦這首詩會有更深的感受。而以講述人身份亮相的高明是一個貫穿晚會的人物,負責19段精煉的講述詞,他說閒暇時間就會揣摩講述時的語氣、情感。

宏偉瑰麗

《復興之路》後台照 《復興之路》後台照

《復興之路》是由3200名演員參加,6500件道具打造的傳世經典。沒有主持人報幕,由田華、陳鐸、高明、鮑國安、瞿弦和等“講述者”融入情景表演,串聯起169年間那些重要的歷史節點。

從籌備、創作、排練到開演,《復興之路》已經經歷了一年的歷程,在即將與觀眾見面的時候,張繼鋼真誠地表示:“不知道好不好,但是我們盡心盡力了。”不過,事實上,2009年9月14日《復興之路》已經進行了第一次帶妝彩排並且聽取了觀眾意見。在兩個半小時的演出中全場觀眾無不為其展現的宏偉瑰麗的史詩氣質而動容,無不為其所體現的巨大而堅韌的民族精神而動情,無不為其精湛而富於藝術想像力的舞台呈現而折服。全場觀眾20多次熱情鼓掌喝彩,不少觀眾眼裡噙著激動的淚花,有的觀眾還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打起拍子。散場後,許多觀眾紛紛表示,自己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

創作歷程

2009年4月6日,《復興之路》舞蹈創作工作啟動;6月26日,分散排練在北京9個排練場展開;7月26日在中國農大進行分章節排練;8月24日,移師大會堂,進行最後階段的聯排、合成和彩排。9月14日,《復興之路》第一次帶觀眾彩排。

2009年9月20日,《復興之路》首場公演,公演持續至2009年10月5日,共演出13個場次。中國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也將採取邊彩排邊錄製的方法,將《復興之路》錄製成一部藝術電影,不久之後也會在全國院線上映,同時也將發行電影DVD。此外,《復興之路》歌曲集、紀實圖文集、攝影畫冊、評論集,都將在面世與讀者見面。

9月30日,作為新中國60華誕的獻禮劇目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晚8時揭開神秘面紗,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綜藝頻道(CCTV-3)、國際頻道(CCTV-4)、英語頻道(CCTV-9)將並機向全球直播。

《復興之路》以歷史事件為脈絡,分為序曲和5個章節。演出從艾青名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開始。 第一章《山河祭》,講述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夜;第二章《熱血賦》,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三章《創業圖》,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第四章《大潮曲》,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到2008年;第五章《中華頌》,則表現了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普天同慶、舉國歡騰的情景。

首演

《復興之路》演出照 《復興之路》演出照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2009年9月20日在人民大會堂首演。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2009年9月19日進行了公演前最後一次彩排,2009年9月20日,首都工人、農民、社區居民和進城務工者將作為首批觀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眼觀看這台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而創編的全景式史詩性藝術作品。

和之前的兩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和《中國革命之歌》相比,《復興之路》反映的歷史跨度無疑是最長的。它反映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2009年這169年間近代、現代、當代中國的歷史,並將它濃縮在兩個半小時的演出中。據《復興之路》總導演張繼鋼介紹,《復興之路》自10月建組以來,經過精心創作、反覆推敲、艱苦排練,最終形成了擁有5個章節、36個節目、3200人龐大演出陣容的格局。整個晚會36個節目,約兩個半小時。

“不重複過去,也不重複別人”是張繼鋼導演為團隊立下的創作原則。面對《東方紅》這部音樂舞蹈史詩的開山之作,如何能做到與前面的史詩巨作不盡相同而又能突破普通觀眾已經審美疲勞的歌舞晚會形式,成為對張繼剛團隊最大的挑戰;而如何在兩個半小時裡,濃縮169年的中國歷史,並豎立起一座當代文化藝術的豐碑,更是創作中的難點。

對於我們主創人員來說,最大的難題在於歷史的概括和藝術的精彩的呈現,怎么來表現這169年呢?我們就以胡錦濤總書記關於中國近代史上三次革命的論述為依據。作為總導演,我還特別清醒意識到,我們堅決不能和東方紅一樣,但是我們很容易和東方紅一樣,我們應該用嶄新的藝術語言來重新塑造這個時代的藝術巔峰。

《復興之路》彩排劇照—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復興之路》匯聚了3200名演職人員的心血。他們中既有文藝界的老前輩,各文藝團體的骨幹,還有非專業的部隊戰士、大學生。他們都懷著為祖國母親慶祝生日的熾熱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復興之路》的創作和排練中。

導演張繼剛介紹,幾乎所有的節目都被槍斃過兩三次,只要能看到別的作品影子的節目都會被要求重新創作。有的編導因壓力太大,哭過好幾回。

人民大會堂是我們主要的排練場地,但是並不等於全部人員都在這個排練,我們同時還有20多個排練廳,參加人員有3200多人,每一個人的表演狀態都是那樣投入。

《復興之路》沒有常規的主持人,而是由一群“講述者”的動情描繪,串起169年間那些歷史將永遠銘記的日子。許多演員在其中傾盡了情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和雅坤也參與了這次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演出,兩位老藝術家談到了他們的表演感受。

方明:我和雅坤我們兩個人要朗誦《海峽願景》裡面的一段詩,這個詩一共就16句,就把兩岸人民分割了幾十年的思鄉情緒完全融入詩當中。

雅坤:我們都這個歲數了,可能年輕時沒有那么多的體會,回過頭來看,覺得步步走的不容易,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所取得一切,展望未來也非常希望。

《復興之路》彩排期間,記者多次探班,震撼的舞台效果是演出的最大的亮點之一,演出利用了許多聲、光、電的立體效果,現場還有幾十台投影儀,覆蓋範圍是人民大會堂空間的三分之二,使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現場,經常能看到不少觀眾眼裡噙著激動的淚花,有的還情不自禁地跟著演唱和表演的節奏打起拍子。許多觀眾表示,觀看演出之後,自己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

《復興之路》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次公演,取得圓滿成功,整篇34場每一個篇章都是恢弘的場景,配合LED顯示屏的運用,讓每一位到場的觀眾都能切身地感受到眼和景相溶,心和情相映。神七遨遊太空、感天動地抗震救災等等場景都將現場觀眾帶入情景交融的氛圍中,《復興之路》的成功得益於演員精彩的演出和優秀的舞美創意。

《復興之路》舞美部負責人鞠老師接受cctv記者採訪時候說:“這次的多媒體影像製作和具體使用,是一個全景化立體空間和一個多重美學意義上的時空在藝術上的完美結合,它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復興之路》數字舞美製作數虎圖像從觀眾引導開始、長達150分鐘貫穿晚會始終共34場次的三維影像內容,包括人民大會堂500米穹幕、100米舞台及舞台二邊環幕的全部多媒體影像內容。這是繼奧運以來史上最大規模綜合運用數字影像技術,並且創造了諸多之最:影像時間最長、螢幕尺寸最大、數據量最多、3D及數字特效運用最多,是一場集編排、創意、多媒體影像運用為一體的絕佳典範的史詩級晚會。

主創團隊

•總監製:蔡武

•總指揮:陳曉光

•總導演:張繼鋼

•副總指揮:曾慶淮

•顧問:周巍峙、喬羽、金沖及、張海鵬、蘇叔陽

•核心創意組:陳曉光、張繼鋼、曾慶淮、閻肅、朱彤、任衛新(執筆)、王曉嶺、孟衛東、 宋小明、劉星、鞠毅、沙曉嵐、張華、王建軍、邢時苗、楊笑陽、肖向榮、崔恩全

•監製:董偉、張凱華

•文學部主任:閻肅;副主任:任衛新(執筆)、王曉嶺

•音樂部主任:孟衛東;副主任:宋小明、溫中甲

•舞蹈部主任:潘志濤;副主任:張華、張偉東、楊笑陽、邢時苗、劉江、肖向榮、李承淑

•影視部主任:劉星;副主任:王一岩、郎昆

•舞美部主任:鞠毅;副主任:曹德良、何飈

•燈光部主任:沙曉嵐;副主任:楊衛東

•服裝部主任:宋立

節目單

序·我的家園

•歌舞《我的家園》

•編導:邱輝、馬玉麗、包崢剡、謝芳;作詞:閻肅;作曲:張千一

•演唱:譚晶┃李暉;表演:柴明明、陳雅斕、邱輝、谷亮亮等

第一章·山河祭

(1840——1921)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舞蹈《驚夢》

•編導:唐黎維、常娉娉、王磊

•表演:邵天帥、馬婧、王麗媛、王琳琳、費冬嵐、王曉麗等

•配樂誦賦《山河祭》

•編導:唐黎維、常娉娉、王磊;作者:任衛新;作曲:孟衛東

•朗誦:鮑國安┃徐濤

•舞蹈《辛亥童謠》

•編導:譚廣鵬、宋曉雪、宿哲;作詞:佚名;作曲:劉琦

•表演:蘇寧、朱峰、高相臣、馬駿、姚強、王斐等

•歌舞《曙色》

•編導:蔡薇蔓、辛俊傑、木巴拉克、田甜;作詞:曉光;作曲:徐沛東;配器:王猛

•演唱:彭麗媛┃吳娜

第二章·熱血賦

(1921——1949)

•講述人:奚美娟

•舞蹈《點燃朝霞》

•編導:傑克阿合、曹向東、劉玥、李瑞鋒、李彬、董志強;作曲:杜鳴

•畫外音:雅坤、方明

•講述人:徐濤

•歌舞《長征路上》

•編導:邢時苗、王迪、閆兵、朴順、李曉赫;作詞:肖華;作曲: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編曲:杜鳴

•演唱:呂繼宏┃於乃久┃呂宏偉;表演:張暘、齊奇、宋珊、王丹、何瀟、劉東雷等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舞蹈《為了母親》

•編導:韓真、周莉亞、薛廣鵬;作曲:杜鳴

•表演:沈培藝

•講述人:奚美娟

•舞蹈《打過長江去》

•編導:王迪、閆兵、朴順、李曉赫;作曲:董樂弦

•交響合唱《紀念碑》

•編導:閆兵、王迪、朴順、李曉赫、張偉東、余栗力、馬濤、邊華、朱宏、陳慶;歌詞: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作曲:郝維亞

•指揮:李玉寧

•情景表演《共和國的名字》

•編導:劉星、閆兵、曹向東、李瑞鋒、李彬;作曲:呂其明

•表演:何旭將、杜濤等;畫外音:雅坤、方明

第三章·創業圖

(1949——1978)

•講述人:奚美娟

•歌舞《我們的田野》

•編導:周鵬、賈俊奇、尕媛媛;作詞:管樺;作曲:張文綱;編曲:劉琦

•演唱:韓紅┃鍾麗燕,曾小燕、孫佳、蔣海玲、穆村;表演:邢超、國雅琦、張鑫等

•歌舞《小扁擔三尺三》

•編導:周鵬、賈俊奇、尕媛媛;作詞:李準;作曲:向異;編配:劉琦

•演唱:王慶爽;表演:邢超、國雅琦、張鑫等

•舞蹈《我們要和時間賽跑》

•編導:崔春梅、馬麗麗、於曉雪、辛旭;作詞:袁水拍;作曲:瞿希賢;編配:郭思達

•表演:王曉麗、蔡春美、王聖硯等;畫外音:苗芳、苗馳

•講述人:奚美娟

•歌舞《學習雷鋒好榜樣》

•編導:張先敏、翟建偉、明明;作詞:洪源;作曲:生茂;配器:王猛

•演唱:王麗達┃吳靜

•歌舞《大漠深處》

•編導:劉江、梁克虎;作詞:閻肅、賀東久;作曲:印青

•演唱:宋祖英┃常思思;表演:谷亮亮

•配樂詩朗誦《沉思與抉擇》

•作者:劉星;編導:崔恩全、梁克虎;作曲:施萬春、溫濤

•朗誦:瞿弦和┃徐濤,丁建華┃溫玉娟

第四章·大潮曲

(1978——2008)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

•編導:穆青、羅麗、蔣楠、張磊;作詞:曉光;作曲:施光南;編配:董樂弦

•演唱:雷佳┃王倩;表演:王小燕、國雅琦等

•講述人:奚美娟

•歌舞《打工謠》

•編導:劉霄、張蓀、王昭、王沖;作詞:宋小明;作曲:伍嘉冀

•演唱:蔡國慶┃李煒鵬,陳戈、孔建中、秦毅;表演:耿劍等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舞蹈《不可戰勝》

•導演:張冬、谷亮亮、崔凱、王璐;作詞:任衛新;作曲:陳丹

•表演:藍天誠、覃江巍等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交響合唱《永世不忘》

•編導:馬濤、熊濤、費波;作詞:王曉嶺;作曲:趙季平;配器:王猛

•指揮:張崢

•講述人:徐濤

•詩朗誦與舞蹈《海峽願景》

•編導:楊笑陽、田甜;作者:莊奴(台灣)、喬羽(大陸);作曲:葉小綱;空中導演:張磊

•朗誦:田華┃雅坤,陳鐸┃方明;表演:山翀、覃江巍、秦熙等

•講述人:奚美娟

•歌舞《遙望我的藍色星球》

•編導:馬濤、趙潔、臧馨、陳燕敏、李國棟;作詞:集體;作曲:孟可、丁紀;空中導演:張磊

•演唱:張妮┃周曉琳;表演:趙嘉儀、郭翔韻、李濱木子、李逸凡、陸子藝、王星雨、張伯倫、呂思瑾等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歌舞《呼喚》

•編導:肖向榮、張雲峰、陳燕敏、馬濤、趙潔;作詞:屈塬;作曲:王備

•演唱:毛阿敏┃馮瑞麗;表演:陳典、唐婉妮、李靚、廉子龍、蘇寧、高相臣等

•講述人:奚美娟、徐濤

•小號獨奏《百年夢圓》

•編導:崔恩全、王沖、梁克虎;作曲:陳其鋼;編配:郭思達

•演奏:朱海┃邵雨辰;鋼琴伴奏:劉詩昆

第五章·中華頌

(2009年10月1日)

•歌舞《閃光的記憶》

•編導:李承淑;作詞:宋小明;作曲:董樂弦

•蒙古族歌舞《吉祥草原》

•編導:何燕敏;作詞:任衛新;譯配:阿日布傑;蒙古族民歌編配:欒凱

•演唱:韓磊┃韋寧峰;表演:阿必婭絲、柴森森等

•維吾爾族歌舞《葡萄熟了》

•編導:楊凌;作詞:趙思恩;作曲:簡易

•表演:迪麗胡瑪爾、玉米提、艾尼江等

•回族舞蹈《金色的湯瓶》

•編導:丁穎;作詞:任衛新;作曲:董樂弦

•表演:納薇等

•壯族舞蹈《銅鼓敲出壯鄉情》

•編導:楊世萍、趙葉葉、葉苗壯、李卓果;作詞:符又仁;作曲:杜鳴

•藏族歌舞《彩虹兒女》

•編導:格珍;作詞:王曉嶺;譯配:旺堆;作曲:孟衛東;配器:王猛

•演唱:澤旺多吉,巴桑┃索朗旺姆;表演:普布、扎西白瑪等

•朝鮮族歌舞《好光景》

•編導:李承淑;作詞:宋小明;作曲:崔龍國

•演唱:崔麗娜、林松哲;表演:孫飛、原夢等

•歌舞《致祖國》

•編導:金美花;作詞:任衛新;作曲:孟衛東;配器:王猛

•演唱:殷秀梅┃尤泓斐,閻維文┃於爽

•歌曲《走向復興》

•作詞:李維福;作曲:印青;配器:劉琦;指揮:李玉寧

參演單位

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東方歌舞團中央歌劇院
中央民族樂團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廣播藝術團
中國煤礦文工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蘭州軍區政治部戰鬥文工團
濟南軍區政治部前衛文工團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
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文工團海軍政治部文工團空軍政治部文工團
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武警部隊政治部文工團內蒙古軍區政治部文工團
新疆軍區政治部文工團西藏軍區政治部文工團中國人民解放軍66284部隊
武警總部直屬支隊解放軍藝術學院八一電影製片廠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電影集團
西藏自治區歌舞團寧夏回族自治區歌舞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歌舞團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歌舞團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華晉舞劇團
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首都警官合唱團
中國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山東青年幹部管理學院北方崑曲劇院
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國小北京市崇文區光明國小
北京朝陽青少中心孟艷聲樂訓練營北京峰誠創展文化公司內蒙古韓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學明藝術團北京新時尚模特禮儀公司北京吉利大學文化經濟學院

演出時間

日期:2010.01.15~01.30、02.19~03.28

地點: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共80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