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門

御門

御門指清代皇帝在宮門聽政,出自於《居易錄談》。

yù mén ㄧㄩˋ ㄇㄣˊ
御門(御門) 
清 代皇帝在宮門聽政。 順治 時御 太和門 , 康熙 時改御 乾清門 。御門時凡王公大臣、大學士、內閣學士、各部院、九卿、科、道、侍衛、記注諸官皆侍班;凡奏事、題本、除授、引見皆在此舉行。 雍 乾 兩朝,俱仍其制, 鹹豐 以後此典遂廢。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上:“御門聽政,冬春辰初三刻,夏秋辰正三刻。”《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恰巧那個當兒,正出了個內閣學士缺,祭酒的名次,題本里應得開列在前,他自己心裡的紅算計,下次御門,這個缺八成兒可望。” 震鈞 《天咫偶聞·皇城》:“蓋國初御門之典,在 太和門 。後改御 乾清門 ,因亦移入,即 唐 代之常朝也。常朝五日一舉,故御門五日為期。”參閱《清通典·禮·嘉二》、《清文獻通考·王禮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