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作到衝突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2月1日)
平裝: 29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1240299, 9787501240296
條形碼: 9787501240296
尺寸: 24 x 15.4 x 1.8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趙廣成,2010年畢業子外交學院,獲國際關係專業法學博士學位。先後出版譯著兩部(法里德?扎卡利亞:《後美國世界》和帕拉格。卡納:《第二世界》),在《世界經濟與政治》、《外交評論》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現任教子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要從事國際關係理論和中東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內容簡介:國際關係是跨越國界的人類關係的總和,是行為體之間進行有意識互動的結果。它既然是在行為體的互動過程中形成的,就會在進一步的互動中持續不斷地發生變化。行為體互動關係的變化可能有兩種方向:向前的進化和向後的退化。在國際關係中,進化和退化指的是什麼,又是如何發生的呢?這正是《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的研究問題。為了儘可能少受價值判斷的影響,《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去掉了進化和退化的道德含義,僅僅根據在合作與衝突之間的變化趨勢進行界定。具體而言,由衝突向合作的轉換是進化,而由合作向衝突的轉換是退?。
國際關係理論對進化的研究比較充分,退化則是一個尚待開發的盲區。《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在借鑑一些間接相關成果的基礎上,採取國際關係的社會本體論立場,用理性主義的方法研究一個建構主義的問題。《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認為,國際關係以“體系”的方式存在著,體系包括單元、過程和結構三個。維度。過程是行為體之間的有意識互動,結構本質上是互動中形成的一種規範。由於國際關係的進化和退化屬於結構的變化,變化的動因必然來自單元和過程兩個方面,源於行為體本身的變化引起的互動方式的改變。
《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跨越結構和過?、體系和單元兩個層次,提出了一個鏈條式的國際關係進化/退化機制分析框架。這一變化機制包括三個環節:身份吻合度一>有效支持度一>時間維度。具體而言,國際關係的互動方向取決於行為體的態度,行為體互動的態度取決於其新舊身份的吻合度;在行為體新舊身份不完全吻合的情況下,國際關係的進化或退化取決於其在行為體中的有效支持度;而要形成真正的進化或退化,需要在時間維度上經歷一個長期的演化。
由於身份不吻合的現象廣泛存在,進化和退化的關鍵是有效支持度,而支持事實上是政治參與問題。政治體系中的“參與”類似於經濟體系中的“就業”,參與體系並從中獲益者會認同體系中的行為規範。因此,要想推動國際關係走向進化,必須將儘可能多的行為體納人體系中,以此提高國際關係結構的有效支持度,並將這種支持度長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當結構的有效支持度不高,或者難以長期在高位運行時,國際關係將不可避免地走向退化。
伊朗與美國的關係為《從合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制分析》提出的國際關係退化機制解釋框架提供了佐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伊朗處於深刻的內憂外患中。但它是前波斯帝國的殘留部分,有根深蒂固的君主專制傳統,深受伊斯蘭教?影響,並且長期與東西方列強為敵。更為重要的是,伊朗政府強力貫徹現代化戰略,對內推進國家的世俗化和西方化,對外奉行親西方和美國的外交政策,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國家身份。伊朗新舊身份的吻合度非常低,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有效支持度。
巴列維王朝的兩代君主大力推動國家的現代化,激活了長期處於沉睡狀態的社會群體及其參政意識。但他們實行高度集權的專制統治,把政治參與視為對政權的威脅而不是潛在支持,因而把官僚體系以外的其他群體都推向了政權的對立面。二戰期間和二戰後,美國和伊朗形成了“朋友”關係。伊美關係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峰巔,60年代初開始隨著國王政權的衰落而退化。70年代中期以後,長期封閉的伊朗政治體系被迫打開,各政治團體頓時活躍起來,在一年多時間裡就摧垮了巴列維政權,也導致伊美關係由“朋友”向“敵人”急劇退化。

目錄

前 言
第1章 關注國際關係中的退化問題
第一節 退化機制:一項被遺忘的研究議程
第二節 關於國際關係退化機制的文獻綜述
第三節 基本觀點和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意義和研?方法
本章小結
第2章 關於國際關係退化機制的文獻綜述Ⅱ
第一節 聯盟的形成與解體
第二節 安全共同體與安全困境
第三節 規範的傳播與衰落
第四節 社會化與反向社會化
第五節 自由建構主義與現實建構主義
第六節 國際社會的演化
本章小結
第3章 關於國際關係退化機制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 本書的邏輯起點
第二節 國際關係變化的動因分析
第三節 體系和單元層次的互動
第四節 理論框架
本章小結
第4章 身份吻合度與伊美關係的演化
第一節 伊朗歷史文化造就的固有身份
第二節 伊莢關係為伊朗造就的新身份
第三節 身份衝突與伊美關係的退化
本章小結
第5章 有效支持度與伊美關係的演化
第一節 伊朗社會階級和族群結構的演變
第二節 巴列維王朝的支持者
第三節 巴列維王朝的反對者
第四節 伊莢關係的有效支持度問題
本章小結
第6章 伊美關係演化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 結構的形成(1941—1946年)
第二節 結構的進化(1947—1963年)
第三節 結構的退化(1963—1977年初)
第四節 結構的崩潰(1977年3月一1979年11月)
本章小結
結論
一、關注國際關係申的退化問題
二、關於進化/退化機制的解釋框架
三、二戰後伊莢關係的退化
……
致謝
參閱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