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耀[原成都市川劇院二團創委會副主任]

徐文耀[原成都市川劇院二團創委會副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文耀先生,1916年生,四川邛崍人.幼喜川劇,1945年首次編寫《秦香蓮》、《卓文君》等劇於邛崍上演.1946年起,正式到成都個劇院擔任專職編劇.先後有連台戲《武則天》、《天寶圖》、《紂王無道》等和時裝戲《天字第一號》上演,受到觀眾歡迎,劇團爭先聘請.1952年,在北京參加全國戲曲匯演獲獎劇目《柳蔭記》的定稿執筆,整理加工,後又參加"四川省川劇劇目鑑定委員會"整理傳統劇目.1956年,改編傳統戲《百寶箱》,更名為《杜十娘》,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成第一部川劇彩色藝術片.1958年,在國際與國內開展的關漢卿戲劇作700周年紀念活動中,改編《竇娥冤》、《趙盼兒》上演,兩劇均在1959年劇團巡迴各省演出中受到讚揚.曾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現代生活劇目座談會"和"全國戲曲編劇講習會",與海內名家切磋戲曲編劇藝術.

創作及職務

徐文耀先生數十年中創作、改編、整理和出版古典川劇、現代川劇近100個,有的再版多次,久演不衰.1993年底,"成都市戲劇叢編委會"已首批推出《徐文耀戲曲選》(成都出版社),並附有作者的劇本存目和部分劇照.

徐文耀先生曾任成都市川劇院二團副團長、院藝委會、創委會副主任,成都市第二至第八屆政協委員.1988年退休後,繼續為省、市戲曲志撰寫條目等.現系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劇協委員、國家一級編劇,省劇協名譽理事,川劇藝術理論研究會會員,成都市詩詞學會會員.

相關

近期的《文史雜誌》,還在“補白”中繼續如下介紹: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川劇作家徐文耀,從事川劇藝術創作數十年,發表和上演的劇本近百,其中不少獲得國家和省、市的獎勵,有的被改編成電影或別的劇種,有的被移植到海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徐文耀的事跡,已分別選入《川劇詞典》、《四川戲劇家名錄》、《中國文藝家傳集》(1)、《當代藝術界名人錄》(4)等書.報刊發表的文章計有《川劇"書館悲逢"編寫技巧》、《間談戲曲劇本的細節和情節》等十餘篇,以及詩、詞、聯等數十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