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恕

徐恕,字心如,白鶴蔣浦人。 現代著名藏書家。 其中有明清善本、抄本、稿本、批校本近萬冊,現藏於湖北省圖書館。

徐恕(?―1779)

徐恕,字心如,白鶴蔣浦人。一歲喪母,由父徐葵撫養。五歲能識字,十六歲中秀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任寧海、平陽知縣,太常寺博士,宗人府主事,玉牒館纂修,吏部稽勛司員外郎,湖州、杭州知府,浙江糧道、鹽道、按察使,山東、浙江布政使等職。在浙江糧道任時,肖山縣被水淹,曾親自察勘,發放賑濟糧,使貧苦百姓得以存活。在浙江按察使任內,錢塘發生蝗災,又即趕到海濱,教民夫用掘溝捕掩辦法滅蝗,以捕獲多少獎給錢米,經過兩晝夜捕掩,蝗蟲全滅,百姓歡呼。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夜,山東布政使署失火,徐恕冒火入署取印,被灼傷而死。青浦鎮南萬壽塔,由他於三十九年獨力所修。
---
徐恕與四庫全書的纂輯:
臣(三寶)督同署布政使徐恕遴委淹博能事之教職二十餘員,派赴各府州縣,分頭搜訪,復於省城設立總局,匯齊核辦。凡屬深山邃谷古剎名勝之區,概令搜剔摹�,毋稍遺漏。茲據各委員陸續呈送前來。…(纂修四庫全書檔案,頁307)
署理浙江布政使司按察使兼鹽驛水利道加三級臣徐恕(浙江採集遺書總錄‧官銜,葉一,張升編本冊1,頁20)
(浙江採集遺書總錄)刻既竣,臨汾王公(王�望)既有弁言,復請於中丞三公(三寶)、方伯徐公(即徐恕),更為審定,各加以序,皆詳述其緣起,茲不復贅。(《浙江採集遺書總錄》黃璋跋)

二、藏書家

徐 恕(1890~1959)
現代著名藏書家。字行可,小字六一,號強�、��。湖北武昌人。光緒末年留學日本,次年為弟奔喪回國,曾館於南潯著名藏書家劉承幹家兩年,有機會閱其藏書。此後篤意經史,並絕意於仕宦名利,專以購書、藏書為樂。自名藏書樓為“箕志堂”、“藏棱齋”、“知論物齋”、“徐氏文房”、“桐風�”等,儲書10餘萬卷,並多有點勘題記。又與章太炎、黃季剛、陳伯陶、熊十力、鄭振鐸、傅增湘、張元濟、徐森玉、陳乃乾等著名學者皆成摯友,與國內藏書大家徐乃昌、倫明等學習目錄版本之學。精於金石、考證、經史、諸子、目錄、志略等學,然不輕易著書立說,治學嚴謹,不囿於古,不拘泥於今,兼采諸家之長。柯逢時、文廷式等家的精本均歸其所有。解放後,有感於新中國保護傳統文化之誠,將其所藏圖書近10萬冊全部捐獻國家。其中有明清善本、抄本、稿本、批校本近萬冊,現藏於湖北省圖書館。另有宋、明、清畫卷、冊頁、扇面、手札、楹聯、金石片、銅鏡、刀幣、瓦當、封泥、印章、拓本碑帖等文物共7 000餘件,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1956年9月,向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捐贈了500箱、總計3萬冊書籍,其中大部分是線裝古籍,多有稿本、精校本。藏書印有“小字六一”、“行可珍秘”、“自恣荊楚”、“用儒雅文字章句之業取天下先”、“不為一家之蓄,俟諸三代精英”、“學以七略為宗”、“為刊目錄散黃金”、“有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江夏徐氏藏本”等數十枚。刊刻有《綴學堂叢稿》、《爾雅正鳴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