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朝鮮佐領考,《韓國學論文集》1998年第7輯。 乾隆南巡與治河,《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 清代八旗制度的變革與皇權集中,《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5期。

徐凱, 1946年12月30日出生, 197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當代著名明清史學家,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履歷
1974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5年8月任講師,
1991年8月晉升副教授,
1997年8月晉升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
明清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史學史;台灣古代史,清代政治制度史,明清時期中外關係及北方民族史,北京史
論著
著作:

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英關係卷(主編之一)第三冊,《通商貿易》2008年11月。
紀念許大齡教授誕辰八十五周年學術論文集(主編之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英關係卷(主編之一)第二冊,《留學辦校》2007年3月版。
傑出歷史人物與澳門(主編之一),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07年2月版。
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英關係卷(主編之一)第一冊,《路礦實業》,中華書局2006年4月版。
鄭和遠航與世界文明——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論文集(主編之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西關係卷(1-2冊),中華書局2004年9月版。
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葡關係卷(1-3冊),中華書局2004年9月版。
清代外務部中奧關係檔案精選(副主編),中華書局2001年版。
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泰昌天啟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清代政治史(合著,第一作者),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歷史上的重要革新與變法,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清史滿語辭典(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論文:
14至19世紀“西域”的開發與鑑戒——1997-2007年明清“西域”研究的熱點評析,《中國邊疆民族研究》2008年第二輯
八旗滿洲高麗家族與清初戰爭,《明清論叢》2008年第九輯。
滿洲“八著姓”與清初政治,《故宮學刊》2008年第四輯。
清宮史研究與考據時代,《第八屆清宮史學術會議論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11月。
《明會要稿》獻疑,《歷史檔案》2007年第四期。
清代金氏常明史事考述,《韓國學論文集》2006年十五輯(2007年4月出版)
滿洲本部族構成與八旗佐領分布,《清史論叢》2007年號。
清代攝政、輔政與皇權,《史學集刊》2006年4期。
鄭和下西洋衛所人事補證,《明清論叢》2006年第7期。
晚明臣使朝鮮史事述略-以《朝鮮迎接天使都監都廳儀軌》為中心,《韓國學論文集》第十四輯2006年3月。
中國古代國家的歷史特徵,《澳門理工學報》2005年第3期。
鄭和遠航與和平外交,《人民日報》、《國際周刊》2005年7月8日。
十五世紀初葉航海創舉與華夏“藍色文明”,《澳門日報》學海第339期2005年4月24日、5月8日。
中國古代皇帝、皇統與皇權,《澳門理工學報》2005年第1期。
明代“禮治”外交與鄭和下西洋,《中西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
尼堪姓氏與八旗滿洲旗分佐領,《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1期。
尼堪姓氏與八旗滿洲旗分佐領,《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1期。
論金簡,《韓國學論文集》2003年第十輯。
蒙古姓氏與八旗滿洲旗分佐領,《滿學研究》2002年第七輯。
“順義王”俺答汗、“忠順夫人”三娘子、閹黨“五虎”之一崔呈秀,《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遼海出版社2002年版。
清使阿克敦與《奉使圖》,《明清論叢》2001年第二輯。
清先世與朝鮮,《滿學研究》2001年第六輯。
清代列女與儒家婚姻倫理觀念,《魏維賢七十華誕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八旗滿洲旗分佐領內的高麗姓氏,《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5期。
四百年前葡萄牙人眼中的一個“老世界”—中葡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4月14日。
八旗滿洲中高麗士大夫家族,《明清論叢》1999年第一輯。
趙全其人,《北大史學》1999年第6期。
朝鮮佐領考,《韓國學論文集》1998年第7輯。
中韓關係史研究的歷史回顧與展望,《韓國學論文集》1997年第6輯。
靖海侯施琅與台灣,《統一論壇》1997年第2期。
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典禮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版。
策楞傳、鶴年傳,《清代人物傳稿》第九卷,中華書局1995年版。
朋春傳、于成龍傳,《清代人物傳稿》第八卷,中華書局1995年版。
近十年來中國明清史研究回顧與展望,韓國國立漢城大學編《東亞文化》1994年號。
清初三大疑案,《中華文化講座叢書》第一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論“丁卯虜亂”與“丙子胡亂”—兼評皇太極兩次用兵朝鮮的策略,《韓國學論文集》1994年第3輯。
關於“慈禧是長治人”說質疑,《慈禧童年研究》第一集1993年。
明清之際社會變革淺析,《慶祝王鍾翰先生八十壽辰學術論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社會風俗三百題·著作人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論雍乾樞要之臣張廷玉,《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明初北方邊糧的運輸,《史學集刊》1991年第2期。
乾隆南巡與治河,《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
清初名臣張伯行,《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華軍事人物大詞典·清代詞條,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
清代八旗制度的變革與皇權集中,《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5期。
吳正治傳、張伯行傳,《清代人物傳稿》上編第五卷,中華書局1988年版。
林興珠與雅克薩之戰,《北方文物》1988年第3期。
清代史籍中滿名漢釋的演變,《清史研究通訊》1987年第1期。
關於康熙四輔臣的幾個問題,《史學集刊》1986年第1期。
清前期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政策,《自修大學》1986年第12期。
滿文的創製與套用,《自修大學》1985年第5期。
滿族的興起,《自修大學》1985年第3期。
岳鍾琪論,《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5期。
談遷《國榷》成書於何年,《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1期。
論蒙古三娘子的歷史作用,《明史研究論叢》1983年第2輯。
清初逃人事件述略,《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
談遷治學,《黑龍江青年》1980年第7期。
譯文:
滿文翻譯:噶爾丹屬下口供,《歷史檔案》1983年第4期。
獲獎
指導的倪玉平博士論文《清代漕糧海運與社會變遷》,2007年8月榮獲2006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主編《清代外務部中奧關係檔案精選》2007年2月獲中國檔案學會第五次檔案學優秀成果檔案文獻史料彙編一等獎。
副主編《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2006年12月獲中國檔案學會第五次檔案學優秀成果檔案文獻史料彙編二等獎。
《清初三大疑案》(北大與海南公司主持中華文化電視系列講座之一)1992年獲國家優秀教學影視獎。
《中國歷史上的重要革新與變法》(中國歷史文化叢書之一)1992年獲國家優秀圖書獎。
《論雍乾樞要之臣張廷玉》1993年獲北大第4屆科學研究論文二等獎、505中國文化論文二等獎。
《清代八旗制度的變革與皇權集中》1990年獲北大光華青年教師科研成果獎。
《清初逃人事件述略》1986年獲北大首屆科學研究成果論文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