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忠

徐仁忠在對國民黨失望之餘,轉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並在地下黨組織的引導下參加革命鬥爭。 194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組建中共閩侯師範支部,任支部書記。 同年6月由中共閩江工委派遣到沙縣師範學校,以續讀為名開展革命活動。

徐仁忠(1927-1948),福建省閩侯縣鼓山鄉(今福州市鼓山鄉)鳳坂村人。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942年國小畢業後,因家庭貧困,放棄了去連江師範的入學機會,轉入閩侯師範學校簡易普師班。時值日寇侵占閩海,徐仁忠目睹日寇為非作歹,激起強烈的民族義憤,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不顧民族大義,執意發動內戰。徐仁忠在對國民黨失望之餘,轉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並在地下黨組織的引導下參加革命鬥爭。194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組建中共閩侯師範支部,任支部書記。同年6月由中共閩江工委派遣到沙縣師範學校,以續讀為名開展革命活動。在沙縣建立黨的地下聯絡站,接待和掩護過往幹部。還利用哥哥在郵局工作之便,為黨組織傳遞進步書刊及黨內秘密檔案、情報等。1947年3月,受命回到福州,在家鄉鳳坂村建立黨組織的活動據點,創辦農民夜校宣傳黨的政策;秘密印刷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經典文獻,向民眾宣傳講解;組織郊區農民上街遊行,聲援福州大中專學生抗暴鬥爭。同年6月下旬再赴沙縣,協助城工部沙縣工委書記傅孫煥開展革命活動。是年9月受命調到中共閩贛邊區地委機關擔任秘密交通員,負責閩贛地委與閩浙贛區黨委之間的聯絡,並與沙縣黨組織保持密切聯繫。1947年底趁國民黨政府的省教育廳督學到沙縣師範視察的機會,組織領導沙縣師範的青年學生開展“反內戰、反迫害、反飢餓”的遊行示威,迫使督學和校方接受學生提出的改善生活等要求,取得鬥爭的勝利。1948年4月因受“城工部事件”牽連受到審查,不久在南沙尤(南平、沙縣、尤溪)游擊區蒙冤罹難。1956年黨中央在重新審理“城工部”事件後為被錯殺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徐仁忠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