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部對焦

後部對焦與內部對焦技術簡介

後部對焦與內部對焦是相機鏡頭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通過將鏡頭口徑分為多個局部,移動最後部分
各鏡頭配備的後部對焦、內部對焦示例
或中間部分鏡片群的對焦方式。後部對焦與內部對焦方式能夠在保持鏡頭外形精巧的基礎上,實現更為理想的對焦。並且,由於濾鏡安裝框架不會轉動,所以擁有卓越的偏光濾鏡操控性。

原有對焦技術的局限性

普通單眼相機鏡頭的調焦方式,不僅有“全群移動對焦”(將鏡片系統整體沿光軸移動),還有“前群對焦”(僅移動前鏡片群)。由於全群移動對焦方式因拍攝距離不同導致的像差變動較小,所以幾乎所有定焦鏡頭均採用這種方式。但如遠攝鏡頭等,隨著鏡頭口徑的增大,重量增加會導致操控性的下降,這是它的缺點。而前群變焦則是主要用於變焦鏡頭的方式,具有結構相對簡單的優點。但針對大倍數變焦、鏡頭小型化等問題卻有一定的局限性。

實現理想舒適的對焦

為了解決原有對焦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日本佳能公司開發了用於遠攝、超遠攝鏡頭的後部對焦/內部對焦方式。它是通過將鏡頭口徑分為多個局部,移動最後部分或中間部分鏡片群的對焦方式。主要套用於EF 85mm f/1.8 USM、EF 100mm f/2 USM以及焦距在135毫米以上的遠攝、超遠攝鏡頭群等。對於廣角鏡頭的EF 14mm f/2.8L USM、EF 20mm f/2.8 USM、EF 24mm f/2.8,則採用兼具浮動對焦效果的後對焦方式。另外,還在變焦鏡頭中套用後對焦。對於變焦鏡頭,有用前鏡片群以外的鏡片群進行對焦的方式,以及將前群分為兩個部分,用後半部分的鏡片群進行對焦的兩種方式。

後部對焦與內部對焦方式主要特點


1.

由於是移動體積較輕的鏡片群,所以能極為輕快敏捷地進行手動對焦,並能實現迅速的自動對焦控制。

2.

即使在對焦時,鏡頭全長也不會有變化。可實現鏡頭整體的一體化結構,從而提高了堅固性。

3.

可在更適宜的部位配置對焦環,即使在對焦時該環也不會前後移動,帶來卓越的操控性。

4.

實現了鏡頭整體的小型化。

5.

與原有的普通對焦方式相比,可實現微距拍攝距離的壓縮化。

6.

對焦時,由於濾鏡安裝框架不會轉動,因此具有卓越的偏光濾鏡操作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