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進生

“後進生”,一般是指那些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過去人們把他們叫做差生,現在稱為後進生,即“後來進步”之意。

簡介

後進生
後進生”在教育詞典中的定義是:在班級中經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

一、“後進生”概念的界定

我國的教育模式已經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又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很多學校還片面地追求升學率,所以如今,後進生的產生是必然的。

(一)學習後進生

主要是指在學習成績相對落後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長期落後,跟不上班級其他同學、記憶力較差,思考問題缺乏條理,比較遲鈍,他們的“思路”常常很易就斷線。隨著年級的提高,這類學生在班集體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教師若不及時教育或者方法用得不恰當,他們的心理、品格方面也會變得後進,影響到整個班集體,使班風不正,紀律渙散,影響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還會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

(二)品德行為後進生

主要是指那些在道德品質方面存在缺陷問題的學生。表現在行為上會經常出現違紀、違背倫理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明顯下降、逃課、打架、抽菸、賭博、上網成癮、說粗話、髒話、做低級下流動作、找茬破壞學校班級的學習氛圍不聽學校領導老師的教導。
教育,教書育人,不僅要教授學生怎樣的把成績提高上去,同時也應當教授他們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要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他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國民素質上升了,才能為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奠定一定的物質文化基礎。

(三)心理問題後進生

心理問題後進生具體表現為:自卑、自閉、懶惰、逆反。

(四)學習、品格發展同時落後的學生

此類後進生不但學習成績長期處於落後狀態,而且個人品質還極其低下,對學習滿不在乎、自暴自棄、搗亂課堂紀律,和老師找茬對著幹,愛在學生面前出風頭已達到吸引別人的眼球,引起別人的關注和“崇拜”等。

二、後進生轉化意義重大

人一生要經歷四種教育——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其中親職教育、社會教育是貫穿一生的,親職教育、學校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礎,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接力。八成以上的人在學校畢業後不再學習,有的是認為不需要學習了,還有的是因為沒有能力學習(自我教育)。這些人很難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自學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而國小到高中畢業期間所學的知識,恰好能滿足這些基礎知識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使學生較高質量地完成國小到高中的學習,或者更好的進入高一級學府進一步深造。然而,作為一個事實,教育系統的不合格率遠超過50%,這在任何一個工業系統中,這是無法想像的。這就產生了大批的後進生。
對後進生的教育管理是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做好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意義重大。
儘管後進生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學習積極性、行為習慣方面存在落後,但這只是暫時落後,正如大雁起飛有先有後。在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個方面的積極配合,才能有效的進行後進生的轉化。當然這些外部因素都要通過學生自身的因素才能起作用,激發學生的自發成長動力從而使這落後的學生群體綜合能力的提高上去,使他們在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三、後進生形成的原因

(一)孩子心理處於成長的事實

孩子們在心理上他們是成長的人,他們判斷是非、分辨好壞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憑藉主觀的興趣、愛好、欲望和好奇來行事,不能預料或完全不顧及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在外界社會的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身抵禦外界的誘惑能力很弱,從而不幸的誤入歧途,使之逆反心理嚴重,不聽家長和學校老師的管教……

(二)三方面的誘因——外因

1.家庭原因
(1)家長教育觀念存在誤區
(2)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沒有及時巴以幫助
(3)兩代人之間存在著代溝,親子溝通困難
(4)父母沒有遲到監護人的職責,疏於管教和關心孩子
(5)頻繁遷居、轉學
2.學校原因
(1)教師綜合素質不足以指導、教育孩子
(2)師生缺乏溝通
(3)教師沒有盡到的職責,疏於管教和關心孩子
(4)教育方法不科學(強迫、專制、諷刺、歧視……)
(5)缺課
3.社會原因
各種不良信息、不良現象的消極影響(色情、網遊廣告、暴力行為……)

(三)內因:

1.自我觀念局限
2.基礎知識不牢、基本技能缺乏
3.沒有學習興趣
4.學習方法不得當
5.情緒問題的困擾
6.用功程度不夠
7.身體狀況不佳、(感覺、發聲器官等存在缺陷)

後進生轉化案例

案例:
某六年級學生,次子,三年級以前在老家由祖父母照看,父母文化程度國小,三年級後隨父母在務工處上學。現已是六年級學生,10以內的加減乘除都不熟練。期末考試數學、英語只有十幾分。26個字母順序顛倒寫不全。買早餐算不出找零。回家很少做作業。經常遭到母親貶低“你怎么這么笨呢?!”缺乏自信,精神不振。
轉化:
採用親職教育指導、學習指導雙管齊下。
1.突破家長、孩子局限的觀念。
通過再造教育學理論讓家長明白孩子的可造性。孩子之所以成績差,是因為孩子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學業跟不上。更深層次的原則是親職教育、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2.重塑自信
家長、老師明白後,給孩子曉之以理,傳遞信心。
3.飲食指導
孩子合理膳食,保障身體、大腦營養需要。
4.體驗成功
讓孩子體驗成功,積累自信。心態狀態逐漸調整過來,變得陽光、自信。
5.夯實基礎
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君子務本,本立道生。
6.學習方法指導
學習能力逐漸提升。可以回到學校正常學習。
通過兩個月的親職教育指導(針對家長)、學習指導(針對學生),家長的教育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以前的貶低變為現在的賞識、尊重。孩子也由之前的萎靡不振、缺乏自信變得陽光自信,同時學業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下學期的中期考試時英語得了80分,而不是之前的十多分。

備註

他們常常表現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