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桃林社區居委會

2004年7月,改為後桃林社區。 1998年,劃地500畝建立後桃林工業園,水、電、路配套齊全,全方位招商引資。 2004年,工業總收入2.14億元,占全社區經濟總收入的83.6%。

社區由來

明洪武年間,李氏由雲南烏沙衛遷居於此,在一桃林之後建村,故名後桃林。

政區人口

位於街道東部偏南,東臨青銀高速公路和煙青一級公路,西靠北疃社區,青威公路與文陽路交會於此,南連前桃林社區,北接大北曲前社區和西社區。總面積1.9平方公里。2004年7月,改為後桃林社區。有居民1200戶,3353人。

經濟狀況

村民祖輩以農業種植為生。70年代,村技術隊培育的“桃林青”芸豆和“城陽青”大白菜曾獲青島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同時期,該村的減速機生產,開創了全鎮村辦工業的歷史先河,生產的WL系列蝸輪減速器曾多次獲得國家級金獎。改革開放後,村莊加快了向二、三產業轉化的步伐,1989年4月,山東省首家外商獨資企業青島正大有限公司落戶該村。1998年,劃地500畝建立後桃林工業園,水、電、路配套齊全,全方位招商引資。至2004年底,已引進外資企業22家,契約利用外資6321萬美元;引進內資企業5家,累計利用內資600萬元。發展個體工商戶150戶,淨資產500萬元。全社區經濟總收入2.56億元,可支配財力1079萬元,人均收入6188元。

優勢產業

工業生產是該社區的優勢產業。2004年,工業總收入2.14億元,占全社區經濟總收入的83.6%。其中海永盛電子發展公司工業年產值達2431萬元,營業收入2127萬元,純利潤64萬元,上繳國家稅金85萬元。

村居建設

1976年實施舊村改造,按村莊統一規劃,將舊草房翻蓋為新瓦房。1986年實現自來水入戶。1992年,全村4條總長度3000米的大街全部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2000年,中心大街被評為城陽區“十佳”文明街。1998年,於村前劃地300畝建立居民小區,至2004年,已建居民樓8幢,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入住村民255戶。

社會事業

1984年建立了黨團員活動室。1990年,投資70餘萬元建立達市級一類標準的後桃林國小,教學樓安裝了太陽能取暖設備,大大改善了教學條件。1997年建立了村莊文化教育中心,設立圖書室和閱覽室,並配備了各種健身娛樂器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4年,全社區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皆達100%。1987年以來,多年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標兵)村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