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方達

彼得·方達

彼得·方達(Peter Fonda),1940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男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 。 1961年開始在百老匯登台公演。1963年進入好萊塢影壇。1964年憑藉戰爭影片《勝利者》獲得了金球獎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1966年他以西部影片《野幫伙》建立了嬉皮士形象 。1969年憑藉劇情電影《逍遙騎士》獲得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1971年他執導及出演了西部影片《僱傭的手》 。1974年他出演了約翰·霍克執導的動作影片《衝刺大黎明》。1979年他還執導並出演了愛情影片《大老千與小妖精》 。1997年憑藉出演《養蜂人家》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以及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1999年憑藉劇情影片《蘭德的激情》中弗蘭克一角獲得了金球獎電視類最佳男配角獎 。2007年與尼古拉斯·凱奇共同出演了驚悚影片《靈魂戰車》 。2015年,彼得·方達與尼古拉斯·凱奇共同出演了劇情影片《奔跑者》 。

早年經歷

方達一家 方達一家

彼得·方達全名:彼得·亨利·方達,194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演藝世家。從小受父親亨利·方達和姐姐簡·方達的影響彼得很小的時候就有了表演的經驗   。

1950年,他的母親去世,這給了他和姐姐很大的打擊,加上父親亨利再婚,彼得便和姐姐簡一起進入寄宿學校上學   。同年,彼得不小心用父親的古董手槍打到了自己的胃,因搶救及時活了下來   。17歲時,他進入奧哈馬大學,他在那段期間還自導自演一齣戲   。

1961年,彼得進入百老匯開始出演舞台劇,演過幾部劇之後便開始加入影視劇   。1963年,彼得步入好萊塢開始拍攝電影作品   。

演藝經歷

作品 作品

1963年,彼得·方達在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與桑德拉·狄共同主演的愛情喜劇影片《塔米與醫生》,彼得在片中的表現讓他獲得了《Lilith》一片中的重要角色。同年,他出演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的戰爭影片《勝利者》   ,憑藉片中韋弗一角獲得了金球獎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

1964年,彼得·方達出演了小塞繆爾·戈德溫執導的劇情影片《年輕的戀人》。以及在劇情影片《Lilith》中飾演史蒂芬一角。之後的幾年中,彼得參與到了搖滾樂的反文化風潮中,甚至想成為一個專業的搖滾歌手   。

1966年,彼得·方達出演西部影片《野幫伙》   ,以布魯斯一角建立了嬉皮士形象   。1967年,彼得·方達很快就意識到,需要堅持自己擅長的,他創作出了一部小成本公路片《逍遙騎士》作品劇本   。1968年,彼得·方達與阿蘭·德龍、簡·方達共同出演了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的懸疑影片《勾魂懾魄》   。

1969年,彼得·方達與丹尼斯·霍珀、傑克·尼科爾森共同合作拍攝了西部影片《逍遙騎士》   ,影片是典型的公路片模式,由方達擔任編劇及製作人,由霍珀擔任導演,三人一起出演   。故事講述了方達和霍珀扮演的兩個年輕人,身穿皮衣,開著哈雷摩托,橫穿美國大陸的悲劇旅程   。彼得·方達憑藉該片獲得了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的提名   。該作品作為1960年代嬉皮士精神的里程碑被永載史冊   。

1970年代,彼得·方達在出演影片的同時,他還嘗試成為一名導演,開始執導影片。1971年,彼得·方達執導及主演了西部動作影片《僱傭的手》,該片也是他執導的處女作影片   。1973年,彼得·方達再次執導了一部科幻影片《Idaho Transfer》   。1974年,彼得·方達出演了約翰·霍克執導的動作影片《衝刺大黎明》。1976年,彼得·方達與尤爾·伯連納共同出演了科幻影片《西部世界》的續集《未來世界》,該片同樣是一部講述機器人世界的影片   。1979年,彼得·方達執導了愛情影片《大老千與小妖精》,他的父親亨利·方達也出演了該片   。

1981年,彼得·方達與許冠文、阿德里安娜·巴比歐共同出演了哈爾·尼德漢姆執導的動作影片《炮彈飛車》   。1983年,彼得在日本拍攝了村上龍執導的科幻喜劇影片《Daijôbu, mai furendo》。1987年,他與傑克·伊萊姆共同出演了西部影片《鷹族小子》   。

尤里的黃金 尤里的黃金

1990年代初,彼得·方達與斯沃琪集團的執行長小海耶克合作的《家庭快車》獲得查理·卓別林戲劇電影節最佳瑞士喜劇獎   。1990年,彼得·方達創作及主演了動作影片《Fatal Mission》   。1993年,彼得·方達與女兒布里吉特·芳達共同出演了麥可·斯坦伯格執導的劇情影片《烈火青春》   。

1997年,彼得·方達出演了維克托·南茲執導的劇情影片《養蜂人家》   ,憑藉片中尤利西斯一角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以及獨立精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

1998年,彼得·方達出演了根據莎士比亞戲劇改編,傑克·本德執導的劇情影片《The Tempest》,獲得了美國金球獎的電視類-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1999年,彼得·方達與海倫·米倫共同出演了克里斯托弗·梅勞爾執導的劇情影片《蘭德的激情》,憑藉片中飾演弗蘭克一角獲得了第57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   ,並在第51屆艾美獎上獲得電視電影最佳男配角提名   。

2000年,彼得·方達出演了一部動畫類奇幻影片《湯姆斯和神奇鐵路》。該片是根據英國兒童作家威爾伯特·奧德里的小說《坦克火車托馬斯》而改編的,彼得在片中飾演了一位退休在家的鐵路工程師伯內特爺爺   。2004年,彼得·方達客串出演了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動作影片《十二羅漢》   。

2005年,彼得·方達主演了約翰·哈里斯執導的科幻類的災難影片《太陽撞地球》,在片中飾演的奧斯汀博士是一位志堅定的科學家,並決心為人類的存亡作出最後的反擊   。2006年,彼得·方達與安托里娜·科斯塔、德洛麗絲·赫雷迪亞共同出演了劇情影片《El Cobrador: In God We Trust》,該片參與了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的影展,歸屬於地平線單元影片   。

2007年,彼得·方達的代表作影片《逍遙騎士》給13歲的約翰·特拉沃爾塔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他特意邀請彼得客串出演了他主演的動作影片《荒野大飈客》   。同年,彼得·方達與尼古拉斯·凱奇共同主演了馬克·斯蒂文·詹森執導的驚悚影片《靈魂戰車》,片中飾演魔王墨菲斯特;原本導演想要找搖滾歌手湯姆·威茲扮演魔王,但導演最後還是決定邀請彼得出演魔王;該片6月2日在中國上映   。此外,彼得·方達還與羅素·克洛共同出演了一部西部影片《決戰猶馬鎮》   。

2008年,彼得·方達出演了T·J·斯科特執導的科幻動作影片《地心遊記》,片中飾演愛德華·丹尼森一角   。2009年,彼得·方達出演了音樂類影片《搖滾正當年》。之後又與諾曼·瑞杜斯等人共同出演了特洛伊·達菲執導的驚悚影片《處刑人2》   ,同年,彼得·方達被列入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十大環保明星”候選名單   。

2010年,彼得·方達主演了佛萊德·歐林·雷執導的西部影片《美國土匪:弗蘭克與傑西詹姆斯》   。同年,他與安·瑪格麗特共同主演了劇情影片《A Handful of Beans》。2011年,彼得·方達參與拍攝了麥可·諾里斯執導的喜劇影片《布利斯的愛情》   。之後他製作及主演了紀錄影片《The Big Fix》   。此外,他還客串出演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作及發行的犯罪類電視劇集《夏威夷特勤組》以及《犯罪現場調查:紐約》   。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2012年,彼得·方達在奧地利與崔維斯·費米爾共同主演了驚悚影片《Harodim》。他還參與拍攝了紀錄影片《日落大道》,片中與思科·阿德勒、羅賓·安丁等人本色出演   。

2013年,彼得·方達拍攝了兩部主演影片,首先是與比爾·坎貝爾共同主演了羅納德·F·麥克斯維爾執導的劇情影片《南北之殤》,片中飾演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過著普通城鎮家庭生活的埃弗里   。之後,彼得與比爾·考布斯共同主演了小麥可·蘭登執導的劇情影片《The Ultimate Life》。此外,他還客串出演了馬克斯·梅爾執導的喜劇影片《酷我隨行》;以及客串出演了美國NBC電視台播放的犯罪類電視劇集《罪惡黑名單》   。

2015年,彼得·方達與尼古拉斯·凱奇共同出演了劇情影片《奔跑者》,影片講述了紐奧良眾議員科林·普萊斯( 尼古拉斯·凱奇飾)的職業生涯因性醜聞被中斷後,直面混亂人生的故事。彼得在片中飾演科林·普萊斯的父親雷恩·普萊斯   。

2016年,彼得·方達加盟出演莉娜·杜漢姆指導的電視劇集《麥克斯》,彼得·方達飾演的是男主角瑪克辛·伍德拉夫的父親愛德華·伍德拉夫   。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家庭 家庭

彼得·方達,1940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的演藝世家   。他有荷蘭,英格蘭,蘇格蘭,和遙遠的法國和義大利的血統   。

父親:亨利·方達全名亨利·傑因斯·方達,1905年5月16日出生於美國,是美國電影人、影視演員、舞台劇演員   ,曾獲得過第5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1982年在洛杉磯去世   。母親:弗朗西斯·西摩·布羅考,是他父親的第二任妻子,1950年婚姻宣告完結後在醫院割喉自殺   。

姐姐:簡·方達   ,是彼得的同胞姐姐;1937年12月21日出生在紐約市,是美國電影演員,模特,健身教練   。

感情經歷

婚姻

三騎士 三騎士

彼得·方達有三段婚姻關係。1961年,彼得·方達與Susan Brewer結婚,婚後他們育有兩個孩子,直到1972年兩人離婚   。女兒:布里吉特·芳達,1964年出生於美國,是好萊塢影視演員。兒子:賈斯廷·方達,1966年出生於美國,是好萊塢的一名攝像師   。1975年,彼得·方達與Portia Rebecca Crockett結婚,兩人的婚姻一直持續到2011年離婚   。2011年6月,彼得·方達在夏威夷舉行了自己的第三次婚禮,迎娶新娘瑪格麗特·帕姬·德沃吉拉爾。實際上彼得·方達與第三任妻子帕姬已相識了幾年,也是直到彼得與第二任妻子最終離婚後兩人才在一起   。

摯友

彼得·方達與丹尼斯·霍珀、傑克·尼科爾森,這三位老嬉皮士的友情要追溯到電影《逍遙騎士》。1967年,彼得想出了《逍遙騎士》的故事雛形,這個點子立刻得到另外兩個癮君子的贊同,於是逍遙“三騎士”組建成功。之後他們三個好萊塢“失敗者”聚到了一塊兒,一起拍片、一起享受瘋狂的人生。三個狂熱分子不僅打造出一部開創了新好萊塢電影的公路片,更催生出這段長達40年之久的友誼   。

晚年生活

2007年,彼得·方達將他拍攝《逍遙騎士》時珍藏的道具展出、拍賣,願與影迷共享   。

2010年,彼得·方達的好友丹尼斯·霍珀去世,他與傑克·尼科爾森一起出席了丹尼斯的葬禮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2HarodimSolomon FellPaul Finelli崔維斯·費米爾
2011The Big Fix自己喬什·提克爾艾米·斯馬特
2010美國土匪:弗蘭克與傑西詹姆斯Marshal Kane佛萊德·歐林·雷Tim Abell
2009處刑人2The Roman特洛伊·達菲諾曼·瑞杜斯
2008地心遊記Edward DennisonT·J·斯科特維多利亞·普拉特
2007驚騎之旅Damien Blade沃爾特·拜克約翰·特拉沃爾塔
2007決鬥猶馬鎮Byron McElroy詹姆斯·曼高德羅素·克勞
2007靈魂戰車梅菲斯特馬克·斯蒂文·詹森尼古拉斯·凱奇
2002同志少年殺人事件Doctor CantwayMoisés Kaufman克里斯蒂娜·里奇
2001羊毛男孩A.J. 'Stoney' StonemanLeszek Burzynski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
1999蘭德的激情Frank克里斯托弗·梅勞爾艾瑞克·斯托羅茲
1999菩提樹下Terry Valentine史蒂文·索德伯格特倫斯·斯坦普
1998The TempestGideon Prosper傑克·本德約翰·格洛弗
1997養蜂人家Ulysses 'Ulee' Jackson維克托·南茲帕特麗夏·理察森
1981炮彈飛車Chief Biker哈爾·尼德漢姆阿德里安娜·巴比歐
1980The Hostage TowerMike GrahamClaudio Guzmán莫德·亞當斯
1979大老千與小妖精Beaudray Demerille彼得·方達亨利·方達
1978高球RanePeter Carter海倫·謝費
1977金石情Bobby Ogden理察 T. 海佛朗蘇珊·聖瓊·詹姆斯
1976未來世界Chuck Browning理察 T. 海佛朗布萊思·丹納
1974衝刺大黎明Larry Rayder約翰·霍克蘇珊·喬治
1971僱傭的手Harry Collings彼得·方達沃倫·奧茨
1969逍遙騎士Wyatt丹尼斯·霍珀丹尼斯·霍珀
1968勾魂懾魄Baron Wilhelm費德里科·費里尼阿蘭·德龍
1966野幫伙Heavenly Blues羅傑·科曼南茜·辛納特拉
1964年輕的戀人Eddie Slocum小塞繆爾·戈德溫Sharon Hugueny
1964LilithStephen Evshevsky羅伯特·羅森珍·茜寶
1963塔米與醫生Dr. Mark CheswickHarry Keller桑德拉·狄
1963勝利者WeaverCarl Foreman文斯·愛德華茲

相關參考:   .   .   .   .   .   .   .   .   .   .   .   .   .   .   .   .  

參演電視劇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6麥克斯愛德華·伍德拉夫莉娜·杜漢姆麗莎·喬伊斯
2014罪惡黑名單Geoff PerlMichael W. Watkins詹姆斯·斯派德
2011犯罪現場調查:紐約William Hunt羅伯·百雷加里·西尼斯
2011夏威夷特勤組Jesse Billings史蒂夫·博伊姆艾歷克斯·奧洛林
2009加州靡情Himself大衛·凡·安肯大衛·杜楚尼
2007急診室的故事Pierce Tanner喬納森·卡普蘭勞拉·伊內斯
1997人物傳記HimselfJohn Griffin彼得·格雷夫斯
1994炎炎夏夜Marcantony AppfeHarry Harris凱勒·歐康納
1994太空大俠之天上地下唯我是聽HimselfDave HughesGeorge Lowe
1970The Merv Griffin ShowHimselfDick Carson梅夫·格里芬

相關參考:   .  

導演作品

首映時間影片名稱影片職務合作演員合作演員相關參考
1971年《僱傭的手》導演、主演沃倫·奧茨拉里·哈格曼   
1973年 《Idaho Transfer》導演基思·卡拉丹Kelly Bohanon   
1979年《大老千與小妖精》導演、主演亨利·方達波姬·小絲   

製片作品

首映時間影片名稱影片職務合作導演合作演員相關參考
1969年《逍遙騎士》編劇、製片人、主演丹尼斯·霍珀傑克·尼科爾森   
2011年《The Big Fix》製片人、主演艾米·斯馬特喬什·提克爾 

編劇作品

首映時間影片名稱影片職務合作導演合作演員相關參考
1969年《逍遙騎士》編劇、製片人、主演丹尼斯·霍珀傑克·尼科爾森   
1990年《Fatal Mission》編劇、主演George Rowe詹姆斯·米楚姆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98    第70屆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養蜂人家》    (提名)    
  • ▪ 1970    第42屆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逍遙騎士》    (提名)    
美國金球獎
  • ▪ 2000    第57屆    電視類-最佳男配角(劇情類&喜劇類&迷你劇&電視電影)    《蘭德的激情》    (獲獎)    
  • ▪ 1999    第56屆    電視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The Tempest》    (提名)    
  • ▪ 1998    第55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養蜂人家》    (獲獎)    
  • ▪ 1964    第21屆    電影類-最佳男新人    《勝利者》    (提名)    
艾美獎
  • ▪ 1999    第51屆    限定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配角    蘭德的激情    (提名)    

相關參考:   .   .  

人物評價

彼得方達 彼得方達

彼得·方達與父親亨利·方達、姐姐簡·方達並稱好萊塢一門三傑   。 (新浪娛樂)

彼得·方達以出演《野幫伙》建立嬉皮士形象   。 (時光網評)之後又創作、製作及出演《逍遙騎士》被稱為“機車電影之王”   ;更被影評界認為是不羈與自由的榜樣   。 (新浪網評)

彼得·方達導演的處女作影片《僱傭的手》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50部電影處女作”,為後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荒野浪子》和《不可饒恕》提供了一定的借鑑意義   。 (時光網評)

彼得·方達在演藝事業上早已得到廣泛認可,他在環保公益方面所做的貢獻也引人注目   。 (搜狐娛樂評)

盤點歷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1980-2013)

金球獎,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此獎的最終結果,是由96位記者(其中約2/3是兼職)的投票產生。

年份獲獎人作品
2013年 丹尼爾·戴·路易斯 丹尼爾·戴·路易斯 《林肯》:由美國導演史蒂文·史匹柏執導, 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本片主要根據普利茲獲獎得主、歷史學家Doris Kearns Goodwin的著作《對手團隊:政治天才林肯》改編而成,講述美國第16任總統經歷南北戰爭,統一美國的故事。
2012年 喬治·克魯尼 喬治·克魯尼 《後人》:由“鑽石王老五”喬治·克魯尼所主演,關注的焦點是家庭問題,電影是根據女作家Kaui Hart Hemmings初登文壇的處女座小說改編而來,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Matt King的瀟灑又多金夏威夷富豪帶著兩個女兒追回分手前妻的故事。
2011年 科林·費斯 科林·費斯 《國王的演講》:由湯姆·霍伯指導,科林·費斯擔當主演的英國電影,整部電影以敘述故事的形式,講述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的故事。在第83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上,最終《國王的演講》拿下12項提名,大熱領跑。影片還獲得金球獎、美國製片人公會、導演公會和影視演員公會獎等多項提名和獎項。
2010年 傑夫·布里奇斯 傑夫·布里奇斯 《瘋狂的心》:影片根據托馬斯·科比的小說處女作改編而成。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酗酒成性,人生正在走下坡路的老鄉村歌手(傑夫·布里吉斯)。後來在一名女記者的幫助下,他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跡上。2010年1月18日,本片獲得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的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和電影最佳原創歌曲獎。
2009年 米基·洛克 米基·洛克 《摔角王》:由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所執導,由米基·洛克、埃文·蕾切爾·伍德、瑪麗莎·托梅所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講述拳擊摔跤的故事。
2008年 丹尼爾·戴·劉易斯 丹尼爾·戴·劉易斯
《未血綢繆》:由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保羅·達諾 等主演的電影。影片講的是銀礦工丹尼爾·普萊恩惟尤因井下作業事故摔斷了腿,但他因禍得福了解到秘密的石油信息,他利用聾童HW欺騙鄉民贏得了石油地盤,成為石油大亨的故事。
2007年 弗雷斯特·惠特克 弗雷斯特·惠特克 《末代獨裁》:影片改編自Giles Foden的同名小說,男主角福里斯特·惠特克憑藉此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6年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 《卡波特》:根據傑拉爾德·克拉克為作家杜魯門·卡波特撰寫的傳記改編,編劇是丹·富特曼。《辛瑞那》根據美國前中央情報局特工羅伯特·貝爾所著《看不見邪惡》一書改編,編劇是曾獲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斯特芬·加甘。
2004年 西恩·潘 西恩·潘 《神秘河》:影片根據作家丹尼斯·萊尼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也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為導演的第24部作品。影片自始至終情緒低沉,一改好萊塢電影慣常的熱烈火爆,它以哀傷沉痛的基調講述了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命運糾結的故事,成為美國國家評論會獎的“最佳影片”。在第76屆奧斯卡電影節,西恩·潘和蒂姆·羅賓斯分別囊括了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
2003年 傑克·尼科爾森 傑克·尼科爾森 《關於施密特》:講述66歲的史密特是一位剛剛退休的保險公司職員,對於忙碌了一輩子的史密特來說,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生活實在難以繼續,偏偏妻子又在這時離他而去,而唯一的女兒也要在這個時候嫁人。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史密特選擇了一種看似逃避的做法,他決定駕車週遊全國。同時他還通過電視台資助了一位坦尚尼亞的孤兒,一下子,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又豐富多彩了。
2002年 羅素·克勞 羅素·克勞 《美麗心靈》: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2001年 湯姆·漢克斯 湯姆·漢克斯 《浩劫重生》:片中查克身為聯邦快遞的系統工程師,在一次出差的旅程中,查克搭的小飛機失事,他被困在一座資源貧瘠的無人荒島,當他失去現代生活的便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他的人生觀反而逐漸有所轉變,當他發現生活的壓力頓時消失,便開始反思人生的目的,最後對於工作、感情,甚至生命本身都有全新的體會和領悟。
2000年 丹澤爾·華盛頓 丹澤爾·華盛頓 《狂風》
1999年 吉姆·凱瑞 吉姆·凱瑞 《楚門的世界》:影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
1998年 彼得·方達 彼得·方達 《尤里的黃金》:Ulee是一名越戰老兵,在佛羅里達州以養蜂為生。Ulee的家庭並不幸福,妻子病逝好幾年,他至今未從悲痛中走出,兒子Jimmy在監獄裡服刑,兒媳婦Helen離家出走,丟下兩個女兒由Ulee撫養。所幸Ulee生性隱忍達觀,生活還算平靜穩定……
1997年 傑弗里·拉什 傑弗里·拉什 《鋼琴師》:本片是由波蘭斯基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講述了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如何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的故事。在影片中,讓人們感受到“活著”的意義,以及人們對“生存”的渴望。
1996年 尼古拉斯·凱奇 尼古拉斯·凱奇 《遠離賭城》:本片由(尼古拉斯凱奇)是一名從事編劇工作的人,本來有很好的工作與生活,但由於他和妻子分手,自己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從此他的生活完全改變了。
1995年 湯姆·漢克斯 湯姆·漢克斯 《阿甘正傳》: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塑造了一個雖然智障,但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的人物形象。他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
1994年 湯姆·漢克斯 湯姆·漢克斯 《費城》:一部反應愛滋病,同性戀,人權,自尊的經典影片。講述的並非一個簡單的愛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戀,哪怕是在美國這樣的社會中,同性戀依然是一個受到正統道德鄙夷的行為,影片中安德魯是因為同性戀而染上愛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視為道德敗壞,並被拋棄,於是他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訴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開。
1993年 阿爾·帕西諾 阿爾·帕西諾 《聞香識女人》:一部於1992年公映的美國電影。電影敘述了一名預備學校的學生,為一位脾氣暴躁的眼盲退休軍官擔任助手。由艾爾·帕西諾、克里斯·歐唐納等主演。其中艾爾·帕西諾在多次與奧斯卡金像獎失之交臂後,終於憑藉著此片中傑出演出奪得第六十五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1992年 尼克·諾爾蒂 尼克·諾爾蒂 《浪潮王子》:一部由芭芭拉·史翠珊執導,尼克·諾爾蒂主演的劇情片。獲1992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樂、最佳電影、最佳攝影、最佳編劇七項,1992年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1991年 傑瑞米·艾恩斯 傑瑞米·艾恩斯  《命運的逆轉》
1990年 湯姆·克魯斯 湯姆·克魯斯 《生於七月四日》:講訴了朗·柯維克幼時就喜歡與夥伴們在樹林中沖衝殺殺,他夢想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男子漢。1956年7月4日,正逢10歲生日的朗騎在父親肩上觀看美國獨立紀念日的遊行,這使他十分興奮。一次,朗的女友唐娜送了他一頂棒球帽,朗比賽獲勝,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1989年 達斯汀·霍夫曼 達斯汀·霍夫曼
《雨人》:由巴瑞·萊文森導演執導的一部電影,上映於1988年,曾獲獲6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劇情簡介查理(湯姆•克魯斯 飾)父親去世,留下了300萬美元的遺產。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遺產全部給了一個他不認識的哥哥雷蒙(達斯汀·霍夫曼)。雷蒙的名字查理從沒聽過,這個事件讓他氣憤不已……
1988年 麥可·道格拉斯 麥可·道格拉斯
《華爾街》:由奧利弗·斯通導演、查理·辛,麥可·道格拉斯,馬丁·辛主演。本片以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為背景,描寫股市大亨戈登蓋柯貪婪成性,不擇手段在幕後操縱股票行情,結果卻敗在一位仍然具有良知的年輕營業員手上。該片也是麥可·道格拉斯獲封奧斯卡影帝之經典電影。
1987年 鮑勃·霍斯金斯 鮑勃·霍斯金斯 《蒙娜麗莎》
1986年 喬恩·沃伊特 喬恩·沃伊特 《暴走列車》:本片編劇是日本大師黑澤明,導演是俄裔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主演是美國的喬恩·沃伊特、埃里克·羅伯斯、芮貝卡·德·莫爾,拍攝地點則在冰天雪地的加拿大。劇情描述在美國西北的監獄,重犯曼尼在飽受折磨之下決定越獄,刑期將滿的貝克也被拖下水,登上一列開往阿拉斯加的運貨火車逃獄。當他們以為大功告成時,列車竟然失控,車長病逝,只剩一個女助手……
1985年 默里·亞伯拉罕 默里·亞伯拉罕 《莫扎特》:影片以倒敘手法,既表現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現了追逐名利但卻才能平庸的宮廷樂隊指揮薩利埃里與才華橫溢、但不諳世事的莫扎特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薩利埃里運用手中的權力,剝奪了莫扎特的演出機會,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使他陷於貧病交加的絕境。
1984年 羅伯特·杜瓦爾 羅伯特·杜瓦爾
《溫柔的憐憫》:美國電影《溫柔的慈悲》又名《溫柔的憐憫》,拍攝於1983年。
1983年 本·金斯利 本·金斯利 《甘地》:故事描述印度國父甘地為了印度的獨立自主而非暴力抗議英國政府,以及為了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暴力衝突而抗議,使秩序得以恢復。
1982年 亨利·方達 亨利·方達 《金色池塘》:影片描述脾氣暴躁的退休老教授諾曼·塞娜與老伴埃塞爾,居住在緬因州鄉間一個撒滿陽光的金色池塘旁邊。他們的老友都已經去世,兩人感到有些寂寞。他們那關係疏遠的女兒剛離婚,為了跟新男友外出度假,就把13歲的外孫留給老兩口照看。諾曼患有心臟病,埃塞爾既要照顧丈夫,又要充當丈夫與女兒之間的調解人。經過一些事情之後,兩代人終於和解,成為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1981年 羅伯特·德尼羅 羅伯特·德尼羅
《憤怒的公牛》:一部1980年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根據義大利裔前中量級拳王傑克·拉莫塔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黑白電影。由羅伯特·德尼羅主演,他以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此片也是當年奧斯卡最佳剪接獎的得主。
1980年 達斯汀·霍夫曼 達斯汀·霍夫曼
《克萊默夫婦》:由導演羅伯特·本頓親自改編艾弗里·科爾曼的同名小說而成,是一部反映單親家庭問題的傑作。曾獲得第五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五項金像獎。本片反映出當時七十年代令人側目的新生事物的單親家庭的種種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