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象模糊

即使用l/1000秒拍攝奔跑著的足球運動員,在放大了的照片上,其清晰度也不如這個球員站著不動時的照片。 當然,如果用足夠快的快門速度,還是能把任何動體拍攝清晰(此時,拍攝者的反應也要相當快)。 ,這樣只要使用1/1750秒的快門拍攝,就可得出同樣的清晰效果;如再將視線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角度減為10。

初學攝影者都知道,要拍攝一張清晰的照片,一般須做到:採用較高速度的快門,將光圈由最大口徑縮小四級;要有大量光線照射到被攝對象上面,被攝對象要保持靜止不動;三腳架要放穩,按快門時動作要輕等等。然而,即使注意了這些,很多有經驗的攝影師仍覺得拍出的照片不夠清晰。一些攝影家也認為,拍攝動態照片,最難掌握的是照片的清晰度。那么,造成影像模糊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英國攝影家D·林奇指出:“攝影最有趣的特徵之一,在於它是綜合了多種因素,一個因素總是影響著另一因素。就影像清晰度來說,曝光組合的選擇就能影響消晰度。當討論到影像清晰度時,很多攝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問題。然而,林奇卻認為:“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這一因素之外,還有一系列其他的因素。如被攝體的移動、相機的震動、鏡頭的污染、景深不夠、曝光過度、光滲、顯影過度、膠片或鏡頭上有潮氣等等。

原因

是由於拍攝動體題材時快門速度太慢,結果造成影像虛動。動體動作越快,快門速度越慢,影像模糊得越厲害。美國攝影家凱普勒曾介紹了鑑別是否由運動導致照片中影像模糊的方法:“在照片中,如果部分景物模,尤其是某些形成一定角度的部位似乎更明顯,那么,調焦不是主要原因,而是運動造成的。如果僅僅是主體模糊,而主體又是活動著的、搖晃的(如野外擺動著的樹或花)或運動著的物體,那么這種模糊現象就是主體運動造成的。凱普勒告誡攝影者:“不要以為使用了1/125秒的速度就能像某些表格上說明的那樣能足以抓住動體,除非你使用高速閃光燈,否則,不可能把動體拍攝得像靜物一樣清晰。即使用l/1000秒拍攝奔跑著的足球運動員,在放大了的照片上,其清晰度也不如這個球員站著不動時的照片。”

當然,如果用足夠快的快門速度,還是能把任何動體拍攝清晰(此時,拍攝者的反應也要相當快)。這裡,關鍵是要注意運動者與相機所成的角度。例如,要拍攝5米以外一個正在跑步的人,如那人跑步的速度是3米/秒,且方向與拍攝者的視線.(即相機的方向)成90º角,那么,使用50mm鏡頭,便須使用1/3500秒的快門速度·
拍攝。這樣呈現在照片上的影像模糊範圍(可容許的不清晰程度)將是0.03mm左右,相當於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景深表所採用的標準。然而大多數的相機都沒有這樣快的快門速度,補救的辦法是將你的視線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角度減為30。,這樣只要使用1/1750秒的快門拍攝,就可得出同樣的清晰效果;如再將視線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角度減為10。,那么只要使用1/500秒快門就夠了。當然拍攝時要同時兼顧其他使照片清晰的要點D·林奇歸納出了拍攝較為清晰的動體照片必瑣注意的三點:一是動體的速度不是太快;二是如果動體的速度很快,那么不要使運動成為相機前的橫向運動;三是如果動體是快速橫向運動,那么就用最快的快門速度,拍攝距離要儘可能遠一點。林奇對於這三種情況認為:第三種可能用途最小,因為出現在膠片上的影像可能太小;第二種也許既能產生清晰的影像,又能表現動感;第一種要取得好的效果,大概不會有問題。造成影像模糊的第二個原因是焦點不實,或者說被攝體處在焦點之外。相機調焦不當,就會使拍攝的景物模糊,甚至整個畫面沒有一處清晰的地方,在被攝體的各部分之間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並使強光區域的四周發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