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傳播概論

影視傳播概論

影視傳播概論,是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袁智忠 主編

出 版 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8-1
版 次:1頁 數:222字 數:299000 印刷時間:2007-8-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62139256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全書25萬字,共五章。第一章:影視傳播的產生和發展。從縱向考察了人類傳播的產生和發展概況,特別是電影、電視發展的歷史。第二章:影視傳播的屬性和特徵,分別講述了影視傳播的藝術屬性和文化屬性以及影視傳播的共同特徵和差異性。第三章:影視傳播的內容、形態和功能,分別講述了影視傳播的內容構成,電影、電視傳播的形態及多種功能。第四章:影視傳播的符號和語言。分別講述了影視傳播的符號系統和語言系統。第五章:影視傳播的接受和批評,分別講述了影視傳播的接受、接受的差異以及影視接受的批評原則和方法等。

作者簡介

袁智忠,男,重慶梁平人,漢族,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教授,作家,在讀博士生。主要從事影視批評、影視傳播和寫作學等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已發表論文《試論中國當代少數民族電影》(1996年)、《突破/收穫:<紅河谷>闡釋》(&#93;997年)、《電影劇作創新斷想》(2004年)、《遠離“弒父”:新生代影像策略的慘勝》(2005年)、《影像獨白:徐靜蕾電影解讀》(2006年)等40餘篇。出版的專著、教材有:《電影的讀解》(2000年)、《現代套用寫作教程》(2002年)、《影視鑑賞》(2004年)、《影視藝術導論》(2005年)等10餘部。主持的在研課題有:“影視文化傳播與重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6年重慶市社會科學重點課題)、“鏡像閱讀研究”(2005年西南大學發展基金課題)等4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發表散文詩等各體文學作品近百萬字,著有散文詩集《心碑》(2003年)。

目錄

第一章 影視傳播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人類傳播的演變
一、口語傳播
二、書寫傳播
三、印刷傳播
四、電子傳播
五、網路傳播
第二節 電影的傳播及其技術演變
一、電影的發明
二、無聲電影的傳播
三、有聲電影的傳播
四、彩色電影的傳播
五、高科技電影的傳播
第三節 電視傳播及其技術演變
一、電視的發明
二、彩色電視
三、衛星傳播
四、有線電視
五、高清晰度電視
六、數位電視
第二章 影視傳播的屬性和特徵
第一節 影視傳播的藝術屬性
一、影視傳播的審美特性
二、影視傳播的綜合藝術屬性
三、時空藝術屬性
四、視聽藝術屬性
第二節 影視傳播的文化屬性
一、機器文化屬性
二、大眾文化屬性
三、產業文化屬性
四、娛樂文化屬性
第三節 影視傳播的共同特徵和差異性
一、影視傳播的共同特徵
二、影視傳播的差異性
三、影視傳播的局限性
第三章 影視傳播的內容、形態和功能
第一節 影視傳播的內容
一、新聞諮詢
二、教育與服務
三、審美娛樂
第二節 電影傳播的形態
一、故事片
二、紀錄片
三、美術片
四、科教片
第三節 電視傳播的形態
一、電視新聞類節目
二、社教類節目
三、電視文藝類節目
四、電視服務類節目
第四節 影視傳播的社會功能
一、影視傳播的一般社會功能
二、影視傳播的負面影響
三、影視傳播負面功能原因分析
第四章 影視傳播的符號和語言
第一節 符號與影視
一、符號學及其基本概念
二、電影符號學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影視的符號系統
一、影像
二、畫面
三、鏡頭
四、聲音
五、文字
第三節 影視傳播的語言系統
一、蒙太奇語言
二、長鏡頭語言
三、蒙太奇語言與長鏡頭語言的比較
第五章 影視傳播的接受和批評
第一節 影視傳播的接受
一、影視傳播的客群
二、影視接受的過程
三、影視接受的形式
第二節 影視接受的差異
一、接受心理的差異
二、接受環境的差異
三、接受目的的差異
第三節 影視批評
一、影視批評的含義和特點
二、影視批評的原則
三、影視批評的對象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