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宗祠[重慶市雲陽縣鳳鳴鎮黎明村]

彭氏宗祠[重慶市雲陽縣鳳鳴鎮黎明村]

彭氏宗祠位於湖南省隆回縣岩口鎮星塘村。據《彭氏族譜》記載,是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94年)的漢族祠堂建築,屬於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民國十七年曾進行維修。大門為磚石牌樓式,三門三樓,兩邊為假門,門額雕有雙龍戲珠,雕刻精緻逼真,石雕上方塑有戲劇人物和《彭氏宗祠》四字,文革期間被毀,1994年《彭氏宗祠》改為黑漆手寫楷書體。空坪兩側為廂房,面闊二間,進深一間二層,原系本宗子弟私墊學堂,因年久失修腐蝕,1993年冬彭氏家族集資維修,將木柱改青磚立柱。

彭氏宗祠地屬重慶市雲陽縣鳳鳴鎮黎明村1組。清道光24年(1844年)始建,同治3年(1864年)竣工,歷時二十年時間建成。興建之初是用來祭祖的場所,由於宗祠地處三面絕壁的山丘上,一方與外交通,內部功能十分齊全,後成為彭氏族人共度亂世的居住場所。宗祠坐西向東,復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51平方米,有前門廳、正門廳、享殿、戲樓、天井、城牆、圍牆、廂房、箭樓、四角炮樓等;以箭樓為中心,由外圍牆和內城牆環護的對稱複式四合院落組成。兩院正中的箭樓為正方形平面布局,石木結構九級樓閣式箭樓,三重檐四角攢尖頂,上三層為磚木結構,下六層四周石砌牆體,進深為10.50米,全樓通高37米。宗祠建築布局獨特,風格奇異,為川地宗祠古建築所少有。它不僅是巴渝地區僅有的一座保存最完整,獨具特色的城堡式晚清地主莊園,且宗祠里保留著近代渝東著名書畫家彭聚星、劉貞安、姚仁壽等人的作品,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構成三峽庫區又一處耐人尋味的獨特景觀。2000年9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彭氏宗祠建築群列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彭氏宗祠建築群設計巧妙、工藝考究、形制龐大、人文底蘊厚重,對研究晚清川東民居建築風格、造型藝術、軍事防禦系統等各方面提供了全面而詳實的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