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代人學思想研究

內容介紹

《彝族古代人學思想研究》內容簡介:人學思想是對人的存在的認識和反思。人的存在可區分為實然存在和應然存在兩個層面或維度。由此,彝族古代人學思想就是對人的實然存在和應然存在的認識和反思。本文試圖通過解讀和詮釋彝族畢摩文獻等典籍和資料,梳理出彝族古代人學思想的理論框架,揭示出彝族古代人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進而探究它們是怎樣影響和塑造彝族的。
應然存在的問題,是屬人的世界,特別是人自身才有的問題。但是,回答應然的問題要從實然開始,即從認識(反思)現實的人、已然存在的人開始;只有先知道“人是什麼”,然後才能回答“人應當如何”。彝族先民從三個方面展開對“人是什麼”這個實然問題的探索和思考:現今、已然的人是從哪裡來的?人的根本是什麼?人將歸於何處?
對人的起源問題的探究,是彝族人學思想發展的邏輯起點。彝族先民從根源意識和尋根思維出發,對“人從哪裡來”的問題不斷追問和探索。這些探索的成果記載在眾多的彝族創世史詩中。其中,一些史詩認為,是神創造了人類,另一些則認為,人是由自然物化生的。即有人類起源於“神創”或“自然物化生”這兩種看法。而畢摩經典則主要探究人的本源,由此來解答“人從哪裡來”的問題。其中,又有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一是認為“光與影”是人的本源,二是認為“清氣與濁氣”是人的本源。不論是“起源說”還是“本源說”,都認為人產生以後,需要經過不斷的演化、發展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人是什麼”即“人的根本是什麼”的問題,是人學思想的核心問題。
彝族人學思想把靈魂作為生命與人的根本,認為有靈魂才有意識、才有活動、才有人的生命,靈魂離去,人的生命終止。由此,以人有三魂、靈魂不死、亡靈歸祖以至萬物有靈為主要內容的靈魂觀,成為彝族人學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正是從這種靈魂觀念出發,形成了彝族人學思想的一系列的特點。如:由重靈魂而重鬼神,由靈魂不死、終歸“祖界”而重死不重生,由重祖靈而建立以祖先崇拜為核心的信仰,等等。
死亡是每個人必須面對、不可迴避的實然的事實。認識死亡是人自我認識中最困難、最重要、最恆久的問題之一。彝族先民以靈魂觀念為基礎,對死亡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他們認為,死亡就是靈魂永久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