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峰[革命烈士]

張雲峰,原名銘書,1900年8月出生於廣東省南海市松崗鎮顯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張權沖,靠在本村開設一間鹹雜小店維持家庭生活。張雲峰小時在家鄉讀私塾,好學上進,憎惡社會上的不平等現象。他17歲左右到廣西,在伯父的商店裡當夥計,幹了二三年之後,便返回家鄉。

人物經歷

1923年底至1924年初,在共產黨人的發動和組織下,當時的南海縣佛山鎮工人運動逐步興起。張雲峰深受佛山工人運動的影響,便到佛山,在姐夫開設的一間豬肉店當工人。他首次接觸工人運動,便深受巨大鼓舞,於是積極參加工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很快成了一個活躍分子。後來,受到共產黨員梁復燃、王寒燼、梁桂華、錢維方等的教育和影響,思想覺悟不斷提高。不久,便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他更積極投身於工人運動。屠宰工會成立時,他被推舉為工會書記。1925年春,佛山工人代表會成立,他被選為執行委員,並擔任秘書。後來,佛山成立了工農商學聯合會,他又被選為聯合會書記,迅速成長為佛山工人運動的骨幹分子。

當時,佛山工代會會址設在大魁堂(今祖廟左側)。這個大魁堂,原是主持除刑法、監獄以外一切地方大小事務的民間機構,後被封建劣紳集團所把持。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起來以後,工人民眾強烈反對大魁堂的壓迫,劣紳集團在工人運動的強大聲勢面前,便把大魁堂讓給了工代會。張雲峰當時曾寫有“不怕風雨不怕霜,工農民眾斗魁堂”等詩句,以歌頌工農鬥爭的勝利。

張雲峰除積極在佛山搞工人運動外,還時常抽空到南海四區、九區等地,協助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尤其是經常回家鄉顯綱村,1925年,顯綱村在組織農民協會時,張雲峰對大家說:“以後對我應該叫“同志”,我們都是同志了,我們要共同為推翻反動統治而奮鬥。同時,他還在村中農民協會會址對面牆上用打麻油寫上“努力奮鬥”四個大字,以鼓舞農民為革命努力奮鬥。後來,顯綱村曾經成為南海縣農民運動的活動中心,1927年中共南海縣委成立時,縣委機關就設在顯綱村。

1927年4月15日,廣東的國民黨反動當局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16日,佛山的反動軍警和反動工會的打手們強行占領了大魁堂工代會會址,到處捕殺革命人士。佛山工農商學聯合會書記張雲峰和梁新枝、陳應剛、梁敬熙等一批共產黨員和工會骨幹分子聞訊,即轉移到近郊崗農民自衛軍隊部。當時,由於他們未明白整個事變的性質,以為僅僅是反動工會的尋釁而已,因此,經商量後,便於4月18日匯集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30多人,準備回佛山去收復工代會會址。結果在途中就遭到國民黨反動軍警100多人的包圍襲擊,因寡不敵眾,張雲峰和梁新枝、陳應剛、梁敬熙等八人先後被捕。

張雲峰先被關押於廣州南石頭監獄,後轉到廣東高等法院監獄。在獄中,張雲峰秘密聯絡獄中的共產黨員,和敵人進行了許多鬥爭。不管敵人怎樣審訊,他始終堅貞不屈,還寫過不少詩和信給戰友和親人,鼓舞他們的革命信心.

犧牲事跡

1928年10月6日張雲峰壯烈犧牲於廣州東校場,時年僅28歲。在就義前兩小時,他寫了封絕筆書給母親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葉浣娥。“母親、浣娥:還有二點鐘,我就要受死刑了,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請你不用悲傷,當我成了佛,只覺得對你們不住,未報天高地厚之恩,所以為憾矣。苦命的母親,請浣娥扶持扶持,好了,永訣了,來生再見。雲峰絕筆”。

這封絕筆書,是張雲峰用毛筆寫在一張梁培基發冷丸說明書背面的。寫好後交給獄中的難友、原廣州工代會的杜偉,然後由杜偉移交給張雲峰愛人葉浣娥。絕筆書現在仍保存於廣東歷史博物館中。從絕筆書工整有力的毛筆字中可以看出,張雲峰即使在還只有兩個小時就要受死刑了,仍然心不驚,手不顫。

張雲峰烈士犧牲已許多年了,但他那種錚錚鐵骨、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至今仍激勵著人們奮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