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照文集

一、 二、 三、

書籍簡介:

書名:張雙照文集
作者:張雙照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支持: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推廣發行: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字 數:171千字
頁 數:316頁
版 次:2009年10月第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35元

作者簡介:

張雙照,男,1935年陰曆10月12日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磨市鄉榔樹埡的一個佃農家庭。父親張玉圃(1894-1972),母親文潤娥(1895-1951),於1948年以前一直以佃耕他人田地維生。儘管家境十分貧寒,但我父母仍然竭盡全力讓我接受了國小階段的教育。由於家貧,1949年1月經鄉人張旭升介紹至澧縣人劉子淑夫婦家作童僕,然後並隨其輾轉經由海口乘船去了台灣。當時,由於台灣當局業已實行了全境戒嚴管制,劉氏夫婦經其時在台北任職的同學好友蔡隆仁出面擔保,才獲得入台許可。但根據當時規定,被擔保人不得攜其非直屬親屬隨其入境,因此,劉子淑先生只得將我以其“侄子”的身份予以申報並將我的姓名更改為“劉從吾”以便隨其赴台。
赴台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深感如果長期在劉家度此奴僕生涯終非長久之計,於是在1952年秋私下將自己的戶口從劉家遷出至附近賣燒餅的李姓人家,並決定正式向主人劉氏夫婦提出離去的請求,最後終於在要求本人脫去身上所有衣服的苛刻條件下走出了劉家。在鄰近長者的同情和幫助下,通過數月在台北市大街小巷兜售“愛國”獎券的努力,終於解決了個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物用品問題。
1953年春夏之交,經熟人高雲生(湖南臨澧人)介紹報考聯勤總部台北地區電話管理處的電話交換機話務員,僥倖筆試合格,但在複試時,該處人事主管以本人尚未達到法定工作年齡,不便錄取,後經本人直接向該處處長岳揚(湖南寶慶人)面陳個人的情況和處境,終獲特準錄用。在本人擔任話務員的工作期間,首先利用業餘時間在設在台北市武昌街城隍廟內的一處國中升學補習班以九個月的時間完成國中文化課程。其間,幸遇一位曾在大陸“湖南私立九澧中學”任過職的長者給我提供了一張該校油印空白國中臨時畢業證書,於是憑此向台北市戶政部門申請恢複本人的原來姓名(即張雙照)。
1954年4月間,突然接到台灣警備總部軍法處發出的“偽造文書罪”起訴傳票。經審訊,以本人在台期間從無不良行為紀錄,而且當本人隨人入台時尚是一名“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終獲“不起訴處分”,並準予恢複本人的原來姓名為“張雙照”。同年六月,本人即憑此發還的上述國中臨時畢業證書及台北市民政局開具的“準予更正姓名為張雙照”的臨時證明條報考台灣省立台北建國中學附設夜校高中部並幸蒙錄取。
1957年夏高中畢業時即辭去話務員工作,並參加台灣地區大專聯合招生考試,終以較優成績並按照本人填報的第一志願錄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就讀。一年後則轉入新由政府財政部門支助設立的財稅系二年級。在大學四年期間,完全依靠政府的清寒助學金和一些社會長者的幫助順利完成本科學業。
在政大一至三年級期間,曾參加過很多課外社會活動。一是曾被選任政治系一年級班代表,二年級時則被選任財稅系系代表,作為學生代表聯合會的成員,積極參與了政大學生代聯會組織的各種活動;二是三年級時曾被選任政大財稅學會總幹事,除了負責組織校內財稅學術活動以外,還參與了台灣各大專院校重要社團負責人的校際交流活動;三是曾被選任政大建國中學校友會總幹事、建中校友總會幹事以及政大湖南同鄉會總幹事等民眾團體負責人。
1961年大學畢業時即參加由考試院舉辦的台灣地區“甲級稅務人員特種考試”及格並且名列前茅。根據當時規定,所有男性大學生都必須在三年級暑假期間接受三個月的預備軍官入伍訓練,畢業後則必須在軍中服役一年。1961年畢業後曾被分配至空軍航管大隊嘉義分隊擔任少尉行政官,主管人事年度考核和財務開支審核工作等。
1962年秋服役期滿後,由於政府財政部門將新進的甲級稅務人員上崗培訓時間安排在1963年2至3月間,所以在此空隙時期曾應聘至台灣省立嘉義商業學校擔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一學期。1963年2-3月間在台灣省訓練團完成新進甲級稅務人員上崗培訓後,財政部門即按照受訓學員的綜合成績順序將本人及其他兩位同學分配至台灣省財政廳稅務處工作。本人至稅務處報到工作僅月余即被選調至財政廳周宏濤廳長辦公室工作。1963-68年間,我在周廳長辦公室的工作內容主要是:(1)收集整理有關中英文財稅資訊以供廳長參閱;(2)擔任每周由廳長主持召開的廳務會議記錄;(3)受命撰擬財政廳廳長每年必須定期向省議會提出的財政工作報告和年度省預算籌編報告文稿;(4)負責為廳長準備出席各種會議所必需的參考資料;( 5)負責處理執政黨中央下發的各種黨務文書;(6)處理省議會議員對財政廳提出的各種意見和建議;(7)處理廳長直接交辦事項及其他聯絡事宜等。
1965年秋,台灣行政院經合會為了培養青年一代財經行政幹部以便持續推動台灣經濟發展起見,特在政大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舉辦“實用經濟學研習班”(Seminar for Applied Economics),通知政府各財經部門及重要公營企業選派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優秀青年幹部參加學習16周,是時適值周宏濤廳長應邀赴美考察三個月,因而本人在此空擋期間曾被推薦前往學習。該研習班不但邀請各個重要產業部門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有關專家學者作各類專題講座,而且還組織全體學員環島實地參觀考察各個重要實體經濟單位,因而本人亦得有機會對台灣的經濟資源狀況具有較為全面的感性認識。
1968年春因以總分第一名成績考取台灣省公教人員公費留學(見1968年3月12日台灣各報),所以只得於同年六月辭去廳長辦公室薦任機要秘書職位,前往台北《語言中心》接受為期18周的全日制英語聽說能力培訓。同年10月參加由美國教育考試服務處(ETS)舉辦的“托福”(TOEFL)考試及格。1969年夏秋之交經獲準前往美國喬治亞南方大學(GSU)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班(MBA Program)學習二年。
留美期間,曾積極支持台灣留學生髮動的“保釣”愛國運動,深切期望兩岸能夠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合兩岸人民之力共同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況且那時獲悉已年逾古稀的父親尚在人世,在大陸孤老一人,生活維艱,頗感必須略盡人子之道。1971年暑期,經由我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報請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由美國經加拿大並繞道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回歸祖國大陸定居(見1971年9月6日《人民日報》、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美國《紐約時報》以及知識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史大事記》等)。當時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褒獎。然而亦因本人的回歸大陸行動觸犯了當時台灣當局的“反共動員戡亂條款”而被列為“叛亂通緝犯”達20年之久,直至1991年6月5日才由台灣高檢署正式撤銷對本人的通緝令。
回國後,曾歷任:湖南師範學院外語系教師(1972-1980);湖南財經學院財政系講師、副教授、教授,財稅研究所所長(1980-2000);湖南大學會計學院財政學教授(2000-2003)等專業職務。在政治上也曾受到執政黨和政府的重視。自1984年以後曾先後兼任:長沙市西區人大代表(1984-1986);湖南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1986-1987);湖南省第七、八、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8-2003);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1991-2003);湖南省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1993-2003);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90-1994);中國人民銀行參事(2000-2002)等職。自1992年以來,在其他教育機構、學術團體和社會團體兼任的職務計有:教育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資本主義財政學》課程統一命題工作編審(1994);湖南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1994-1995);湖南省市場經濟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1993-2002);湖南省農村經濟學會常務理事(1997-2002);湖南省僑務法學會顧問(1993-2002);湖南省海外聯誼會理事(1990-2002);湖南省台胞聯誼會副會長(1997-2002);湖南省台胞聯誼會顧問(2002-2007);湖南省留學人員聯誼會常務理事(2002-);湖南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2009―2014)等。
在湖南財經學院任職期間,曾被評為優秀教師(1985),並曾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先後前往德國漢諾瓦大學(1988.9―1989.3)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1993.3-9)訪問研究,進行學術交流,與美、加、德等國一些大學的同行有過密切的學術聯繫。為了適應教學需要,本人曾獨力編著過《資本主義國家財政》、《資本主義財政學》教材。因為在那個年代,中國大陸根本還沒有充分反映當代西方財政理論和實踐的中文書籍。於1990年6月公開出版《西方稅收概論》一書,曾被上海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內蒙財經學院等多所財經院校采作教材。此外,基於工作上的需要,曾公開發表過財稅、金融、企業管理、兩岸關係等領域的論文、譯文、調研報告或研究報告等共數十篇。1993年起享受國家給予的特殊貢獻津貼及來華定居專家學者待遇。
由於本人擔任的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職務於2003年1月任期屆滿,所以於同年六月就按照規定在湖南大學正式辦理了完全退休手續。通觀個人的一生,一直都生活在中國內憂外患的年代之中,因此自青少年時期開始就一直十分關心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問題。本人雖然出生於中國大陸,但因自幼成長於台灣,對兩岸的土地和人民都有割不斷的感情。因此,在個人的有生之年,仍將密切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的願景。

內容簡介: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論文、譯文、調研報告和言論等,主要是我於1980年在祖國大陸再就業以後的二十餘年之中,基於教學及其他各種社會工作的需要而作。其中絕大部分都已刊載於各種刊物或專題論文集之中。但因多半是為了應付一時的工作需要而寫,自然談不上有很多的學術思想價值。不過對我而言,如果不是中共中央自1979年起開始推行改革開放的新政,這本文集是不可能產生的。值茲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特將過去零星發表的一些文章和言論彙編成冊出版,用以作為個人的部分工作紀錄並獻給海內外關心我的朋友,以資紀念。

本書目錄:

前言
一、 略論資本主義國家財政分配活動的理論基礎
二、 試論資本主義國家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關係
三、 論稅負的分配原則、方法和限度
四、 談英國的稅收征管制度
五、 美國公債管理剖析
六、 淺論美國加州州政府財政支出結構的特點
七、 美國加州州政府政治制度研究
八、 加大地方財稅改革力度,促進湖南經濟發展
九、 發展合作經濟組織,開拓農產品市場
十 、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點制定《綱要》
十一、關於省工商局及所屬單位違規收費和罰款問題的評議
――2000年9月26日在湖南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大會上的發言
十二、他山之石也可攻玉
十三、我國住房政策和房產稅徵收問題的再思考
十四、論國際債務償付的重新安排
十五、美國銀行業的特點、現狀及發展趨勢
十六、淺論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
十七、當前全球金融危機面面觀
十八、現代企業制度剖析
十九、對我國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中問題的探討
二十、談如何選拔經理人員
二十一、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的“華天”經營之道
――慶祝華天大酒店成立十周年
二十二、智慧財產權使用費的確定方法
二十三、香港回歸與祖國統一
――慶祝香港回歸一周年
二十四、台灣人民會做出最佳選擇
二十五、台灣經濟發展透視
二十六、兩岸關係的回顧和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