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福

1937年,他在西安“民興中學”上學時,由黨組織派往陝西省涇陽縣安吳青訓班去學習(負責人是胡喬木)。 學習不到半月時間,又被黨組織派往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大”第四期)。 1938到1948年,由於國民黨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分裂。

張錫福(1917.9—1949),男,禮泉縣南坊鎮水平村人,曾用名張毅力、史乃可夫,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縣倉房巷國小上學時,張錫福加入“抗日民族先鋒隊”,在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圍攻國民黨縣黨部,砸毀檔案,綁架縣長吳燧人遊街,散發“抗日”傳單。此後,他改名張毅力,國民黨委派鎮長馬驥伯、三青團書記趙篤學到處捉拿他,保全團還到水平村一帶搜查,並在他家門上書寫“剷除赤匪窠穴”的標語。由於捉不到張錫福,國民黨反動派將其家人趕出門外,並將他的叔父張明倫(水平學校教師)拉到南坊鎮公所審問。這時,張錫福已逃往西安,向“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報告了敵情。待風波稍過,他回到家裡躲避,並帶有黨的宣傳刊物“解放周刊”和毛澤東的“思想方法論”等。
1937年,他在西安“民興中學”上學時,由黨組織派往陝西省涇陽縣安吳青訓班去學習(負責人是胡喬木)。學習不到半月時間,又被黨組織派往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大”第四期)。學習期間,他托人給家裡捎過進步刊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8年,張錫福“抗大”畢業後,分配到晉察冀邊區司令部政治處工作,此時改名為史乃可夫。
1938到1948年,由於國民黨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分裂。國民黨對革命者家庭嚴加防範,頻繁搜查。張錫福約有10年時間,與家庭沒有聯繫。1949年,在解放山西戰爭中負傷,後病故於高平療養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