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華[中國書法名家聯合會副會長]

張茂華[中國書法名家聯合會副會長]

張茂華:男,河南開封人,是中原實力派書法家,精楷書、善行草,小楷風格清正典雅,功力頗深,幾十年筆耕不輟,成為我國經典小楷專家之一現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楹聯協會會員,政協通許縣委員會委員

個人資料

張茂華,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協聲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中國書法研究院副院長兼評審主任、中國書法名家聯合會副會長兼評審主任,中國書畫名家聯合會一級書法師。他出生於書法世家,其父精通史書,習書作畫聞名當地,受其父教導,七歲習楷迷上書法,幾十年來筆耕不輟,先後研習顏、柳、歐、楷,後習二王漢隸及懷素草書,智永真草千字文等。上溯鍾繇,下汲宋、元、明、清諸家,汲取各種書藝精華,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其作品受到行家的讚揚和好評並在國內外各種展評中連獲各種國家級大獎,也被國內外各種使館收藏。他不僅是中國知名的書法家,更是一位熱心公益愛國愛民的慈善家,其多次拍賣自己的作品獲得萬金酬數惠贈“汶川”、“玉樹”等地震災區,捐助國家貧困地區,救助貧弱人群。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集公益與藝術於一身的民間藝術家。

作品獲獎:開封市第一屆民眾藝術展一等獎、愛我中華、弘揚國粹全國二等獎、全國檢察系統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第二屆中原書法大賽三等獎

張茂華是中原實力派書法家,精楷書、善榜書、隸書、行草書、篆刻,屬一專多能型,走的是傳統帖、碑相結合,雅俗共賞的路子.主體風格:正大氣象、以純正的書法藝術語言面對讀者,從不造作,主張厚積薄發隨心所欲,自然流露。尤其小楷用功頗深,幾十年筆耕不輟,成了中國現代的小楷專家。結構平中有奇,統一中有變化,整篇給人一種瀟散、肅穆、靜謚的感覺,點劃精到,有入木三分之感,神清氣爽,耐入尋味,看上去,像古人而不是古人,像某家又別於某家。
小楷師法晉唐,以王羲之《樂毅論》打基礎,從《黃庭經》《孝女曹娥碑》。王獻之《玉版十三行》上溯鍾繇《薦季侄表》、《賀捷表》、《宣示表》,又汲取智永千文、唐人寫經、虞世南,宋代米、蘇小楷,明代文徵明、王寵、趙孟俯,現代結合鄧散木、姜東舒等。總之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討百家米煮一鍋粥,形成了現代既有傳統功力,兼有現代社會氣息和個人面目的,以正大氣象為主格調,晉、唐小楷意味、隸意、魏碑,禪意兼而有之,加之現代色彩,形式包裝,表現了一定的展廳效益,使人看了眼前一亮,勾起讀者無限遐思聯想,耐人尋味,百看不厭的藝術風格。
曾先後受過書法名家:牛光甫、李逸野、桑凡、王寶貴、陳天然、周俊傑、席黎生、寒石、張坤山等老師的親切教誨,能夠耐得住寂寞,堅持幾十年執著的藝術追求,精益求精的求學態度,常年堅持臨帖,習作日課,如今已是將近六十歲才走出書齋,開始了行萬路的里程。

張茂華先生出生於書法世家,其父精通史書,書畫聞名當地。受其父教導,張茂華7歲習楷迷上書法,幾十年來,筆耕不輟,其作品楷書端莊,行書飄逸,隸書遒勁,草書奔放,大氣磅礴,守真抱朴,縱橫捭闔,氣勢灑脫,受到行家的讚揚和好評。

張茂華先生的作品在國內外各種展評中連獲各種大獎,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等均收有其代表作品,外交部禮賓司等單位以其作品為國禮贈送外國友人。
張茂華先生不僅是知名的書法家,更是一位熱心公益、愛國愛民的慈善多次拍賣自己作品,所獲收入均捐贈汶川、玉樹等地震災區,捐助貧困地區,救助貧弱人群。
張茂華作書做人在社會上贏得了讚譽,但他並不滿足,仍在為祖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的發揚光大不懈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資訊介紹

中國網北京訊:書法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古老藝術,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的演進,書法藝術一直散發著其無可媲美的獨特魅力。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人民對於加強藝術文化建設的意識觀念不斷加深,2012年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的重大方針。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中國網中國品牌頻道副主編范飛在我國著名書法家張茂華的工作室中就書法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進行了深入交流,當談到如何理解被媒體及行業人士譽為“會過日子的書法家”這個稱號時,張茂華介紹說:“這個確實是對我的一個很好的褒獎,為什麼會過日子,也就是說不浪費紙張,達到紙紙成功,包括對於墨、筆的合理使用,這就需要從嚴要求自己,從而達到所謂的“會過日子”。


當談及到如何理解書法的“精、氣、神”時,張茂華認為:“當代書法需要一種詩意精神,詩意精神的本質應當具有從容、自由的品格。大字從解體上會解密,要寫出來有雄氣,小字它會開拓寫出來比較秀氣,它既有姿態又有調和,既有矛盾又有解決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享受書法帶給我們的快樂,享受書法意境的美感,這種精氣神才是最有魅力的”。
緊接著張茂華還表示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中,他還將繼續不斷的努力,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有明顯特色的面貌,去融匯、吸取百家之長,找到自己的坐標,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會過日子的書法家”。交流之餘,得知張茂華先生自幼寫大字報、牆報、標語,後得到名師的啟蒙,正式走上了書法藝術道路。
對此,范飛副主編認為“會過日子的書法家”的稱號用在張茂華老師的身上在合適不過,這是對他多年書法功底的認可,也是張茂華老師多年刻苦專研、不斷學習的結果。
書法是心的跡象、境的融化,也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和精髓。在我國未來發展的藝術道路中希望有更多的書法藝術家要具有“藝術源於生活”的樸實情操。並從小練就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夠像張茂華老師一樣,成為一位“會過日子的書法家”。(中國網 陳維強 范鑫)

——中國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