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潛夫

張潛夫(1608-1695) 字為龍, 明崇禎十三年與潘湖黃錫袞同榜進士,選為庶常,授翰林院檢討。為父母守孝三年期滿後,因明朝已亡,遂不再出仕,隱居以經史自娛,與同榜進士潘湖叟推官黃錫袞、中書舍人丁孕甲、潘湖資福院禪僧交遊。據清史逸事記載,張潛夫仁孝性成天才豪逸,沉心博古,無經史氣,談笑灑脫。他晚年究心性理,棲志清虛。張潛夫的書法虬勁,詩文受到潘湖叟的讚賞,說:“公詩文灑灑成家。”如《潘湖資福院》:“寺院琅書聲,稻花開自落。雀鳥不啼花,驚飛響湖口。張家在明代為官者,尚有父親張瑞圖明書法家大學士等。

張潛夫(1608-1695) 字為龍, 明崇禎十三年與潘湖黃錫袞同榜進士,選為庶常,授翰林院檢討。為父母守孝三年期滿後,因明朝已亡,遂不再出仕,隱居以經史自娛,與禪僧交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