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正骨

張氏正骨

張氏正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禮·天官》就載有“瘍醫(外科)下士八人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骨傷科)之祝藥,刮殺之劑”。

基本信息

簡介

張氏正骨張氏正骨

張氏正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周禮·天官》就載有“瘍醫(外科)下士八人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骨傷科)之祝藥,刮殺之劑”。張福庭,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樓自莊村人,1885年生,12歲時,因腳扭傷,被一郎中治好,便與正骨結下不解之緣。通過拜牛先生為師和自學與實踐,1905年成為當地有名的正骨郎中。後在四代傳承人的頑強傳承和發展中流傳至今。

張福庭, 1885年生,1943年卒,樓自莊“祖傳張氏正骨”醫術創始人。

張名山, 1909年生,1984年卒,第二代傳承人。

張永祿,1935年 6月17日生,第三代傳承人。

張海濤,1965年10月31日生,第四代傳承人。

特色

其特色是利用小夾板固定、紙夾板固定、小夾板固定過程中加以小壓墊,比較合理的解決了固定與活動這對矛盾,又稱為動靜結合,使固定不妨礙肢體一定限度的活動,又有利於固定,依傷者創面骨骼形狀、腫脹情況剪成的小壓墊,例如髕骨骨折剪成抱膝型、外踝骨折剪成葫蘆馬蹄形等等,使骨折患者功能恢復好,減少了併發症和後遺症。

目前,樓自莊“祖傳張氏正骨”門診部從昌平區八街和平家園搬至昌平南邵四合新村成立北京張氏名山堂中醫門診部,為本地區和許多外省市的患者服務。它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繼承和發展,雖然被載入《當代中國骨傷人才》、《中國醫藥薈萃叢書·疑難雜症求醫指南》、《科學中國人叢書·中國專家人才庫》一書,被譽為“起死回生”、“正骨真傳”、“功同良相”、“京畿正骨一名門,傳世絕技獻人民”,被醫好的韓國受傷腳踏車賽手稱讚為“中國的正骨好的真快”,但面臨諸多的困難。張氏祖傳秘方“接骨丹”在治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還申請製作成劑;由於現在許多年輕人不了解中醫,其又堅持“花錢少、痛苦小、見效好、少受罪”為宗旨,不分貧富與貴濺、一視同仁就診,且其主要面向農村無醫療保險和低收入者,還沒列入醫療保障定點單位等原因,而艱難生存和維持。為不使我國的醫學瑰寶之一——北京樓自莊“祖傳張氏正骨”醫術失傳,而發揚光大,更好地服務於大眾,現在必須施行保護措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