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後

張毓後,民國4年(1915)出生於安徽省五河縣一個大戶人家庭,193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
“盧溝橋事變”後,張毓後懷著報國熱情投身抗日運動。在河南雞公山接受抗日培訓時,與畢業於北平女子師範大學的馮靜宜相識,並一起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民國27年(1938),他們在武漢參加了周恩來親自組織建立的軍委會政治部“抗敵演劇隊”。毓後所在的“抗敵演劇隊”直屬三廳廳長郭沫若領導,曾任抗劇八隊編導主任,隨八隊開赴湖南抗日前線,在國民黨統治區冒著生命危險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毓後是隊中的主要編導,他所編排的節目政治意義深刻,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民國29年(1940),他導演的多幕劇《國家至上》上演後,轟動一時。次年4月,軍委政治部改組,演劇八隊改屬六戰區,改稱劇宣六隊,派往湖北恩施。毓後因妻子馮靜宜病重,留駐沅陵從事抗戰宣傳。民國31年(1942),毓後在沅陵導演了《升官圖》、《日出》、《孔雀膽》等戲,推介左聯文藝運動,鼓舞學生奔赴延安參加革命。民國37年(1948),毓後和馮靜宜夫婦等人受聘來到黃平舊州任教。
毓後到舊州任教,是楊心南先生向舊州中學學校董事會力薦獲準的。在被舊州中學聘為校長之前,毓後夫婦已在湖南湘西受到國民黨當局的嚴密監視,處境十分危險。接到舊州中學董事會聘請的書信後,經請示中共湘西地下黨縱隊政委、湘西區黨委湛鴻章批准,他們夫婦在芷江聯絡了王希曾、曹世誠等革命人士到達舊州,利用舊州中學這塊陣地積極開展革命活動。
舊州城在建國前是黔東南的一個重鎮,素有且蘭古都之稱。國民黨在這裡修建有軍用飛機場,設有彈藥庫、汽油庫、軍糧庫,並派有重兵把守。民國38年(1949)2月,毓後等人到舊州不久,很快就與當地的革命積極分子取得了聯繫。如舊州鎮的地下中共黨員孫一鳴,張孫結識後,雖然他們之間並沒有互相暴露身份,但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他們志同道合,並肩戰鬥。
毓後上任舊州中學校長後,與學校的進步師生一道,在校內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他認為,在舊州中學開展革命活動有許多優越條件:一是舊州中學是由吳少峰等地方開明紳士開辦的私立中學。國民黨反動派若要對學校的活動干涉,首先要受到吳少峰等人的阻撓和抗議;二是青年學生最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在青年學生中進行革命宣傳,是最容易見效的;三是學校一下子從外地請來這些有才學的教師,在教育質量有很大的提高,使辦學的地方紳士面上添金,也使學校董事會對新來的教師無不刮目相看;四是新的校長和革命教師在舊州中學的革命活動中,已形成了一股能左右學校的中堅力量;五是在開展革命宣傳中,通過學生,還能影響到家長,達到聯繫社會各個層面的目的。
毓後通過利用這些可以利用的條件,與進步教師們一道,積極在學校中開展各種革命宣傳活動,使紅色的火種在舊州中學很快點亮起來。舊州中學在毓後的主持下,以維護教學秩序為由,禁止國民黨三青團在校內活動,果敢地取消了原國民黨政府要求開辦的“公民課”、“童子軍”軍訓等課程和項目。他和地下黨的老師與進步教師一起利用教學講台,向學生灌輸革命真理,講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利用音樂課教學生唱革命歌曲;選印了史達林的《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一些章節作英語教材講授,不斷引導和教育學生。同時,還在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校刊上,提出了“只有解放全人類,中國婦女才能獲得徹底解放”的號召。通過採取這些有力措施,毓後到任的第一個學期還未結束,他們已經在青年學生中培養了一批積極分子,有的在解放後成為黃平縣首批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其中盧學琴、石朝倫、楊光亮等則在新中國成立後被發展成為革命幹部。
1949 年初秋,中國人民解放軍揮軍大西南,舊州中學的革命師生在毓後的精心組織下,為了使舊州古城能夠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他們決心用心血和生命來捍衛這座具有攸久歷史的文化名鎮。他們宣誓:在捍衛舊州利益的過程中,無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在所不惜。此時,駐守在舊州城周圍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已如熱鍋上的螞蟻,還妄圖作最後垂死的掙扎。為了不讓這座古城被反動派軍隊破壞,在一個無月的星夜裡,毓後主持召開革命分子和激進人員秘密會議,他在會上闡明了全國解放的形勢,使大家統一了思想和行動。同時就迎接解放舊州的工作進行了部署,並明確人員的工作分工,即:指示曹世誠老師以到湖南芷江接妻子為由,動身去湘西向地下黨組織匯報,張毓後則以校長的身份負責在舊州爭取吳少峰、常和笙等社會上層人士向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靠攏。
吳少峰先生是當時舊州中學的董事長,是舊州一位很有名望的人物。他思想民主,深得舊州百姓的尊敬。毓後認為,爭取吳少峰站在人民民眾一邊,並由他出面組織護衛舊州古城起到關鍵作用。為此,毓後以研究校務為名,經常到吳少峰家拉家常,談古今,敘歷史,講未來,使兩人的關係逐漸密切起來。
儘管人民大軍已向大西南挺進,但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對訊息的封鎖很嚴,而反動宣傳又甚囂塵上,所以吳少峰先生與其他人士一樣,對共產黨的政策不得絲毫了解,成天對行將崩潰的國民黨局勢惶恐不安,憂心如焚。在那種動盪不安的日子裡,許多鄉紳都在觀望吳少峰先生的動向。毓後在得知吳少峰有逃避到貴陽的打算後,他跑吳家“會商”校務的次數頻繁了,並從人民利益的大局上給吳先生進行思想疏導,不斷化解和消除他對未來失望的情緒。一次,吳少峰問張毓後說:“你是不是共產黨派來的?”毓後答非所問說:“由於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凡是去過抗日前線的人,都是了解共產黨的。”吳少峰接著說:“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目前不只是我,還有許多人都需要知道共產黨的主張和政策,你見過世面,望多賜教!”
為了敞開心扉,消除吳少峰的疑慮,毓後與孫一鳴、王希曾商量,以學校為保護吳少峰的安全為由,將他接到舊州中學來居住。張與吳每天吃住在一起,這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交流,特別是講到日本侵略者縱火焚燒長沙古城時,周恩來同志不懼危險,親自指揮“抗敵演劇隊”參加救火和安撫災民的故事。以此說明,共產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一個以大眾利益為重的黨。毓後還把自己珍藏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給吳少峰閱讀。兩人還常常秉燭夜談,逐漸使吳少峰慢慢消除了顧慮,決心不但要留下來迎接解放,而且還要積極去爭取上層人物和開導其他紳士,為共產黨接管舊州古城的工作作出努力。他還對人說:“張校長見識廣,學問深,有事可與他請教。”經吳少峰在舊州一宣傳,毓後和其他革命教師的聲望提高了,在校內校外說話也有人回響,活動空間也有所擴大。
常和笙是舊州城內另一個影響很大的紳士,人們尊稱為“常大爺”。此人不但在地方上層人物中的聲望極高,而且在社會三教九流中,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3個兒子都在外參加了革命,故而在感情上,經常與革命陣營有感情。常和笙性情耿直,豪爽大方,重情講義。毓後在與吳少峰結交的同時,在吳先生的極力推崇和稱讚下,常和笙也喜歡同毓後來往。時間一久,常和笙對毓後的為人和工作作風產生了好感,敬意加深。在時局動盪,光明與黑暗交替和鬥爭的關鍵時刻,常先生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儘管毓後在與他交往中,就當時的政治方向給他作了多次的開導,但由於他膝下幾個子女都不在身邊,心存顧慮是很重的,同時還萌發離開舊州一走了之的念頭。為了穩住常和笙,達到保護舊州不受損失的目的,毓後就將其剛滿一周歲的第三個孩子張小寧拜認常和笙為乾爹,以此作為兩家命運相互捆綁的保證。
由於吳少峰和常和笙對舊州古城未來的態度已經明朗,舊州城內外的上層人物通過他們二人的努力,絕大多數也統一了認識,使舊州中學的革命活動得到了更全面嚴密的開展,為迎接舊州解放奠定了基礎。
1949 年10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進到達湘西,貴州解放在即。此時,國民黨反動派在策劃中使出陰招,決定要將舊州的彈藥庫、汽油庫和軍糧庫全部炸毀,同時還命令駐紮在舊州的國民黨部隊炸掉舊州舞陽河大橋,還妄圖毀掉舊州城,指令任何財物都不能留給共產黨。同時還下令中學停課,威逼、煽動學生和城中民眾向鄉間或山上逃避。在這種及其嚴峻的鬥爭形勢中,毓後認為,學校的穩定極端重要,學校決不能停課。有的學生家庭困難,學校就給其免費上學,教師們還主動資助學生吃穿。在全體師生毫無動搖的堅持下,舊州城內的局勢沒有出現混亂的現象。
正當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大軍進入貴州的時候,王希曾老師在外文書刊上找來了1949年4月25日中國共產黨頒布的“約法八章”,並將其翻譯出來後,全體革命教師心情十分振奮。深夜,在校長室的煤油燈下,毓後和愛人馮靜宜與孫一鳴、王希曾共同在鋼板上刻寫翻印,孫和王二人於凌晨時分將所印刷的傳單在大街和學校四處張貼。第二天清早,這些傳單轟動了全城,人們奔走相告,有的說昨夜解放軍先頭部隊已經進城了,也有的說這些是解放軍在飛機場降落的便衣部隊張貼的。這些傳單和言論,尤如一枚重磅炸彈,讓新州城的國民黨縣政府官員惶恐不安,聞風喪膽。吳少峰和常和笙二人看了傳單後,更加堅定了緊跟共產黨的態度,並主動積極地協助學校師生開展迎接解放舊州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貴州解放前夕,駐舊州的國民黨49軍228師開始倉惶向貴陽逃竄,他們還留下一個連的部隊在舊州執行炸毀彈藥庫、汽油庫、軍糧庫和破壞舊州城的反動任務。就在這緊急關頭,已張貼出來的“約法八章”發揮了巨大的震懾威力,留守倉庫的國民黨官兵看到布告後,炸庫毀城的決心動搖很大。在執行爆破任務的國民黨部隊的那名連長正在猶豫的時候,張毓後、吳少峰、常和笙等人上門找到他,以“約法八章”對其加以警告,並嚴正地要他們立刻放下武器,如果離開舊州還可以給他們盤纏路費。毓後還派人去說服各守庫人員,叫他們勇敢地站出來,抵制反動派欲炸庫毀城的罪惡。經過幾次交涉,國民黨連長收下了吳少峰、常和笙等人的200塊鋼洋,將全連的武器丟下,連夜逃走。舊州古城和國民黨駐軍的武器彈藥、糧食油料等化險為夷,避免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隨後,常和笙又組織100號人的護衛隊接守了這些庫房。
1949 年10月8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已到達三穗和鎮遠,毓後與吳少峰、常和笙決定,指派孫一鳴和王希曾沿湘黔公路下鎮遠去迎接解放大軍,同時在舊州召集各界人士參加會議,積極籌備歌舞和糧食迎接解放軍的到來。
1949 年10月12日 ,這是舊州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這天早上,孫一鳴和王希曾從黃平派人送信來報,中國人民解放軍預計午後到達舊州。訊息一傳開,古城舊州頓時沸騰起來,舊州中學的革命師生唱起了“打濕了的地方,需要太陽;可愛的中國,需要中國共產黨……”從早上到晌午,舊州城人山人海,鮮艷的彩門格外醒目,各族各界人士手持小紅旗,翹首站在東門外期待已久的人民軍隊的到來。下午2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雄壯的口號聲和震天鞭炮及鑼鼓聲中進入了舊州。從此,這座負有盛名的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舊州和平解放後,10月15日,中共黃平縣委書記張玉環、縣人民政府縣長劉影等領導來到舊州,在接近毓後時高興地說:“我們在湖南湘西就聽說過你們了,你們的工作做得很好,為舊州的解放事業做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我代表中共黃平縣委向你們表示敬意。”舊州和平解放不久,毓後調任鎮遠專署文教科科長。1951年6月當選為鎮遠專區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委員。
正當他以滿腔的革命熱情投入新中國教育事業的時候, 1952年夏,毓後在貴陽參加“思想改造運動”時,因原來參加過“抗敵演劇隊”,不幸被扣上“歷史反革命”的帽子被捕入獄,其愛人馮靜宜不堪忍受株連和迫害,不久上吊自盡。1956年11月,毓後被甄別出獄,在貴陽成人學校教學。1959年,又被指控為“反動知識分子”,下放至貴陽郊區勞改農場接受監管勞動。
當他對現實和命運感到迷惘、幾近絕望的時候,一位失去丈夫、名叫漆倫麗的女教師闖入他的生活,公開宣布非毓後不嫁。毓後被這純真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然而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再次把毓後打入地獄。遭受歷次運動的折磨,毓後決定離開這個世界,可憐那位一片痴情的續妻漆倫麗在無力阻攔後夫自絕的情況下,也決心伴他而去。1966年12月2日,在貴陽沙子哨勞改農場一個湖邊,夫妻倆用一根長繩將彼此捆綁成一體,滾身沉入湖中……
張毓後含冤離世時,年僅5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