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傳記

張愛玲傳記

張愛玲名作《傳奇》、《流言》中的全部作品均寫於二十五歲以前,那時她對人性已有獨到的、穩定的把握,技巧相當圓熟,文字更臻於化境,這樣的早熟早慧,求諸現代文學史,再無第二人;現代女作家中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又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

作者簡介

余斌1960年生於南京。1978至1989年就讀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教於該系。著有《張愛玲傳》、《事跡與心跡》、《周作人》等書。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7-06-01

·版次:1

·總頁數:532

·印刷時間:2007-06-01

·字數:360000

·ISBN:9787305050695

·大小: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簡介

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人生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後面的“可憐 ”,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行來卻是從衣著打扮到待人接物,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風頭出盡,幾乎得到電影明星般的風光,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致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及極度的孤寂。”

編輯評論

現代女作家中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又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傑出作家,她將不僅僅屬於現代文學史,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她也會占據一個穩定的位置。本書是迄今關於張愛玲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最好的華語著作。

目 錄

引言

上編(1921-1943)

從前

家庭生活場景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

讀書歲月

港戰中的印象

少作

賣洋文,談中國人

中編(1943-1945)

成名

清水渾水

《傳奇》世界(上)

《傳奇》世界(下)

《流言》

奇裝炫人

三人行

“撒手”

欲仙欲死

一語成讖?

下編(1945-1995)

結束鉛華

乍暖還寒《十八春》

悄然出走

赤地之戀

哀樂中年

傷心之旅

十年一覺《紅樓夢》

國語本《海上花》

舊作新魂

歸於平淡

附錄一

現代文學史上的張愛玲

附錄二

事跡與心跡

胡蘭成其人其文

海峽兩岸的“看張”

對照記――《愛的來歷及其他》

張愛玲的自畫像

年表

參考書(篇)目

後記一

後記二

《張愛玲傳》新版附記

圖書摘要

1945年4月某一天的傍晚,張愛玲獨自一人在黃昏的陽台上,還未從與蘇青的交談中回過神來,她們方才正說到上進心,說到未來的世界。蘇青道:“……你想,將來到底是不是要有一個理想的國家呢?”她答道:“我想是有的。可是最快也要許多年。即使我們看得見的話,也享受不到了,是下一代的世界了。”蘇青嘆息道:“那有什麼好呢?到那時候已經老了。太平的世界裡,我們變得寄人籬下了嘛!”

此時她驟然看到遠處高樓邊緣上附著一大塊胭脂紅,以為那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卻是元宵的月亮,正自紅紅地升起。月亮在往上升,她的心卻是往下沉,她想道:“這是亂世。”

“晚煙里,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層巒疊嶂。我想到許多人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鬱蒼蒼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普通總是自傷、自憐的意思罷,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大的解釋的。”――如果我們想要一個帶些象徵意味的畫面,我們也許可能選中這一幕來定格:她最愛與之相伴,也最能撩她思緒的月亮;漸起漸濃的暮色於曖昧不明中布下意興闌珊的氛圍;高樓上有憑欄獨自沉吟的人。你盡可以說它是一幅現代的仕女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