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鎮

張強鎮

張強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西北部,距縣城35公里,南經法庫與瀋陽相通。西與阜新市章武縣毗鄰,北與內蒙古科左後旗接壤,建國前稱哈拉沁屯,由於地處蒙漢交界,歷史上即為康平西部重鎮。1984年由鄉變鎮,成為遼北地區最早的建制鎮。面積153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人口25700人。彰開公路橫貫境內,南北環路交會。鎮內農貿大市場是三縣一旗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張強鎮位於康平縣西北部,距縣城35公里,南經法庫與瀋陽相通,西與阜新市彰武縣毗鄰,北與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接壤。彰開公路橫貫境內,南北環路交會 。

鎮情概況

張強鎮 張強鎮

張強鎮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35公里。東與二牛所口鎮、東升鄉,南與柳樹屯鄉,西與沙金台鄉接壤,北與內蒙古科左後旗散都蘇木毗鄰。區域面積153平方公里,耕地10.5萬畝,轄張強村、官寶窩堡村、東一棵樹村、華家窩堡村、後辛屯村、三棵樹村、前辛屯村、熬寶窩堡村、七家子村、唐僧廟村、良種場村、蓋項窩堡村、西兩家子村、大黃家窩堡村14個行政村,83個居民組,204個自然屯,總人口25700人。鎮政府所在地是張強鎮七家子村。張強鎮多處丘陵地帶,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丘陵漫崗,多溝壑,中部為低丘平原,多良田,東北部低洼易澇,並與內蒙戈壁沙海相連。北部沿邊自西向東有馬蓮河,西北有天然四道號水庫一座,面積達555公傾。彰開公路橫貫境內,南北環路交會。農業主產玉米、高粱,盛產魚、蝦。西北部屬林、牧、油料類型區;西南部屬糧豆類型區,主產玉米。境內有磚廠、酒廠、養殖場等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820戶,一所初級中學,14所村級國小,縣第二人民醫院也設在張強鎮,鎮內東山坡上烈士陵園樹木蔥鬱,墓碑肅然。

命名由來

原名哈拉沁屯,為表彰與紀念張強等烈士,上級決定將哈拉沁屯命名為張強鎮,1959年,在張強鎮建烈士陵園。

歷史沿革

張強鎮為康平縣轄鎮。原名哈拉沁屯,由於地處蒙漢交界,歷史上即為康平西部重鎮。1949年更名張強鎮,1984年置鄉,

同年建鎮。成為遼北地區最早的建制鎮 。

行政區劃

張強鎮鎮政府駐七家子村,轄14個村委會:張強、官寶窩堡、東一棵樹、華家窩堡、後辛屯、三棵樹、前辛屯、敖寶窩堡、七家子、唐僧廟、良種場、蓋頂窩堡、西兩家子、大黃家窩堡 。

經濟概況

蒲草 蒲草

張強鎮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主要農副產品有蒲草、蒲棒、蒲編製品和柳條編紡織品等。糧食產量4 000萬公斤左右,果樹、蔬菜和淡水養魚、養牛、羊、鵝等,形成一大特點。張強鎮辦企業,主要有紅磚廠,生產大量優質紅磚;綜合廠承攬對外加工、製作手工工具及木器等;汽水廠每年生產優質汽水8 000箱;白酒廠生產白酒3萬斤。康平縣張強鎮肉羊業發展迅速,2003年末飼養量達2.7萬隻,出欄達0.85萬隻,截至2008年年6月末僅基礎母羊存欄一項就達2萬餘只,有投資1000餘萬元的規模種羊場一個,論其規模和數量已成為康平縣的養羊基地。安排造林整地任務7500畝。完成造林整地7500畝。其中,防護林1500畝,用材林2300畝,經濟林3700畝。針對張強鎮氣候乾旱的特點,應山地選擇抗旱性較好的丹玉39富友1、丹401、東單16、丹科2151、丹科2157、丹科2162、明玉二號、富友9號、沈玉19號等品種。密植品種可以選擇鄭單958、先玉335等品種。對於地力條件較好的地塊可以選擇華單208、東單60等高產大穗型品種。窪地一般應選擇生育期在125——128天左右,抗性較好的品種,如丹玉39、富友一號、沈玉19、丹科2162、丹玉41、富友9號、丹科2151等品種。

教育事業

文藝娛樂 文藝娛樂

學前教育:張強鎮中心幼稚園始建於1970年9月,在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張強鎮辦園水平逐年提高。張強鎮中心校設有中心幼稚園一所,其它十一個村小各有學前班,以滿足適齡兒童入園,全張強鎮各園(班)可容納1300名兒童入園。張強鎮現今園(班)17個,其中大班8個,中班9個,在園(班)兒童總數達420人。其中,張強鎮中心幼稚園是張強鎮內唯一一所獨立的幼稚園,中心園占地面積為1050平方米,綠地面積為70平方米,有11間教室,園內現今大班2個,中班1個,幼兒數為115人,幼兒教師17人,中心園3人,其中3人已達大專學歷,其餘也達幼師學歷。園內有活動室兩間,圖書600餘冊,小型玩具人均3件以上,室外有單槓兩個,鞦韆四個,滑梯一組,鑽爬兩組,室外活動場地全部是彩磚鋪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