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屹

張峰屹

張峰屹,男,祖籍山東蓬萊,1962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1995年入南開大學中文系,2003至2004年,任韓國國立濟州大學客座教授。2012年3月,任台灣淡江大學客座教授。

個人簡歷

南開大學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張峰屹

祖籍山東蓬萊,1962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1995年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羅宗強先生攻讀中國文學思想史;199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留校任教。2000年受聘為副教授,2006年受聘為教授。2003至2004年,任韓國國立濟州大學客座教授。2012年3月,任台灣淡江大學客座教授。

主講課程

文學院各專業本科生必修基礎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至唐五代)”;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必修基礎課“中國古代文學史(先秦至唐五代)”;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選修課“中國文學批評史”;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選修課“經學概論”、“諸子概論”。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諸子研究”、“分體文學理論批評研究(詩文)”、“分體文學史研究”等。

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先唐文學

科研成果

主要專編著

《跬步集》(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論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西漢文學思想史》(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中國古代文學史·先秦兩漢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先秦兩漢卷》(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彙編評註》(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點規劃項目,本人負責編寫初、中、晚唐各一部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及《中國古代詩文賞析·詩歌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中國文學通識·詩文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憂怨卷》(國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書海導航·古代文學卷》(導讀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閱讀書目,古代文學卷分主編)等十餘部。

主要論文

《逞才遊藝與魏晉南朝詩歌及詩學》、《經籍註疏與漢大賦的鋪排、求實風貌》、《揚雄附莽平議》、《古代散文文體研究的兩個問題》、《存世讖緯佚文的文獻形態及其文獻價值》、《歷史維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讖緯名義研究之述評》、《儒學東漸與韓國漢詩》、《也談荀子的人性論》、《翼奉〈詩〉學著述存留考》、《翼奉〈詩〉學思想之“五際”說考釋》、《早期儒家對詩、樂的不同觀念》、《儒家詩、樂觀念異同論》、《社會歷史與文學觀念的中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學科的士人心態研究》、《語境:傳統文論實現現代化轉換的癥結》、《〈管子〉四篇審美心胸論及其歷史地位》、《從〈莊〉注之差異看“莊子影響”問題》、《莊子思維方式探析》、《〈莊子〉解釋史上的差異現象及其根源》、《經學發展與西漢文學思想的演變》、《西漢詩歌創作及其與西漢詩論的關係》、《〈淮南子〉有關文藝的觀念及其歷史地位》、《董仲舒“〈詩〉無達詁”與“中和之美”說探本》、《試論漢武帝時期的士人心態》、《發憤與發奮——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雙重內涵》、《進取用世、間雜幽怨——西漢初期士人心態的主鏇律》、《政治、經學的衰變與西漢後期士人心態的走向》、《也談嵇康為何而死》、《〈藝概〉的文藝辯證法》以及譯文《〈北溪字義〉版本考》等數十篇。

主持和參加研究的課題

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編纂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0&ZD103)
子項目“《全西漢文》編纂整理與研究”,主持人;(進行中)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漢經學與文學思想研究》(批准號:05BZW029),主持人;(已完成)
3、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韓國高等教育財團項目《經學與漢代詩賦文學思想研究》(批准號:AS0525),主持人;(已完成)
4、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十五”重點規劃項目《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彙編評註》(2003),主撰稿之一;(已完成)
5、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項目《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2003),主撰稿之一;(已完成)
6、南開大學教材建設重點項目《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2002),主撰稿之一;(已完成)
7、南開大學校內項目《漢代經學與文學思想研究》(2001),主持人。(已完成)
8、國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1996),主撰稿之一,獨立承擔其中《憂怨卷》的編寫。(已完成)

獲獎情況

1、2004年,專著《西漢文學思想史》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2002年,南開大學“敬業”獎教金二等獎;
3、2006年,南開大學“金喬”獎教金二等獎;
4、2007年,南開大學履崗考核“優秀”。

個人成果

張峰屹 讖緯文獻及其輯佚問題例說 羅宗強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9年6月
張峰屹 墨子的愛利主義解析 2009年6月2日《人民論壇網》之《學術前沿》欄目
張峰屹 關於《性惡與性朴可以協調嗎》——答周熾成教授 《學術批評網》2007年8月6日“學界觀察”專欄
張峰屹 翼奉《詩》學著述存留考 《文學與文化》第八輯,2008
張峰屹 翼奉《詩》學之“五際”說考釋 《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張峰屹 也談荀子的人性論 《學術批評網》2007年7月1日“學術批評”專欄;《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9月“學術評論卷”
張峰屹 儒學東漸與韓國漢詩 《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張峰屹 儒家詩、樂觀念異同論 《南開學報》2006年第3期
張峰屹 跬步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張峰屹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先秦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
張峰屹 中國古代詩文賞析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張峰屹 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彙編評註(國家古籍整理“十五”規劃重點項目,參編初、中、晚唐各一部分)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張峰屹 羅宗強先生的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 《中文自學指導》2003年第2期
張峰屹 社會歷史與文學觀念的中介——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學科的士人心態研究 《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張峰屹 中國文學通識(詩文部分)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張峰屹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先秦兩漢部分)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張峰屹 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憂怨卷)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國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員會資助項目)
張峰屹 中國古代文學史(先秦兩漢部分) 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年10月
張峰屹 經學發展與西漢文學思想的演變 《南開學報》2003年第3期,同年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全文轉載。
張峰屹 “發憤”與“發奮”——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雙重內涵及其超越時代的意義 《文學前沿》第3輯,首都師大出版社2000年12月
張峰屹 董仲舒“《詩》無達詁”與“中和之美”說探本 《南開學報》2000年第1期,同年《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第2期大部摘刊
張峰屹 《淮南子》有關文藝的觀念及其歷史地位 《天津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
張峰屹 也談嵇康為何而死 《中華讀書報》1998年9月16日第11版。
張峰屹 西漢詩歌創作及其與西漢詩論的關係 《內蒙古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張峰屹 政治、經學的衰變與西漢後期士人心態的走向 《南開學報》2001年第2期,同年《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第5期大部轉摘
張峰屹 試論漢武帝時期的士人心態——兼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質 《文學與文化》第三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張峰屹 進取用世,與政趨同——西漢初期士人心態的主鏇律 《曲靖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
張峰屹 莊子思維方式探析 《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張峰屹 美人遲暮悵秋風——解讀漢武帝《秋風辭》 《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3期。
張峰屹 《北溪字義》版本考(譯文) 《朱子研究》1997年第2期。
張峰屹 語境:傳統文論實現現代轉換的癥結 《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全文轉載。
張峰屹 從《莊》注之差異看“莊子影響”問題 《內蒙古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與哲學史》同年第12期全文轉載。
張峰屹 《管子》四篇的審美心胸論及其歷史地位 《管子學刊》1993年第2期
張峰屹 《西漢文學思想史》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