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泉[革命烈士]

張寶泉(1901~1928)字仲蒼。陝西三原人。 1915年入三原渭北中學,後轉學陝西省立三中。在西安上學期間,因兵荒馬亂停課達一年之久,使他十分苦悶,於1920年毅然奔赴天津,考入南開中學。五四運動後的京、津,新思潮風起雲湧,青年學生思想極為活躍,張深受影響 。

主要經歷

1922年加入共進社,隨後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和南開中學的陝西同鄉武止戈、屈武等創辦《貢獻》月刊,積極宣傳新思潮和社會主義。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天津地方執委會成立,被選為委員;4月擔任組織部主任。7月,受派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國內出現反帝愛國運動新高潮,張於7月間奉調回國,被分配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先從事工人運動,後轉搞地下交通。同年10月,得到在家鄉三原舉行的共進社第二屆代表大會檔案,即覆信激勵大家,“抱定此次大會的宣言,努力奮鬥,以達到中國十月革命的成功!”1926年“三一八”慘案中,其弟張仲超在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慘遭殺害。他函慰家中親友,云:“仲超為伸正義而死,為求真理而死,雖死猶榮,此恨終有報復之一日。”

1927年春,張隨中共中央機關遷到武漢。“七一五”武漢政府叛變革命後,張又奉命秘密至滬,參與建立中共中央地下領導機關和開展黨內交通的複雜鬥爭。9月底、10月初,中共中央機關陸續遷回上海,他擔任中共中央交通處內交主任(又稱總交通),負責中共中央和市內中共地下組織之間的聯絡、傳遞檔案和安排會議地址、接待和護送出入上海的中共中央負責人等工作。11月周恩來自香港到上海,領導整頓和健全中共中央保衛機關。張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工作了一段時間,思想水平和鬥爭藝術都有很大提高。他原以上海大學學生的身份作掩護,“上大”被封閉後,又利用陝西同鄉的關係,出入戈登路(今江寧路)于右任的公寓,到中共中央各機關和中共江蘇省委等處傳送檔案。?

壯烈犧牲

1928年春,國民黨反革命派在湖北、湖南大肆逮捕共產黨人,上海的鬥爭環境越來越殘酷,中共的一些基層組織遭破壞,地下工作者被捕的事不時發生。當他得知少數意志薄弱者在被捕後叛變革命,供出黨的秘密時,莊嚴地向組織表示:“如果我被捕,不論受到何種非刑拷打,寧死不會泄露黨的秘密。”兩個月後,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他毫無愧色地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1928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局主任羅亦農被捕的第二天,張在傳遞中央緊急警戒情報時,不幸被外國巡捕抓獲。捕房見他攜帶中共的檔案,急於從他口中得知中共的重要機密,千方百計對他進行誘逼,但他寧死不吐真情,後被國民黨當局引渡到龍華警備司令部。在龍華,他受到更殘酷的折磨,雙腿骨被打得粉碎,渾身上下血肉模糊,幾次昏死過去,仍堅不吐實。國民黨軍警將他拖到院子的空地上,亂打亂戳致死。

人物紀念

全國解放後,人民政府在張寶泉烈士的家鄉陝西三原縣為他修建了墓地。

周恩來、鄧穎超曾多次回憶到張寶泉烈士,鄧穎超曾心情沉重地說:“他死得很勇敢,是我黨的一位很好的同志,我們應該懷念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