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瑜

張家瑜

張家瑜,男,台灣省宜蘭縣人,現任台灣財團法人兩岸交流發展基金會駐北京代表。

基本信息

中國國民黨人士

簡介

籍 貫:台灣省宜蘭縣
出生日期:1965/01/18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國國民黨
學 歷:台灣 - 中國市政專科學校公共工程科土木組(現改名:中國科技大學)
現 任:台灣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發展基金會 駐北京代表

經 歷

2003/07 - 2006/08 策勵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2001/08 - 2003/05 星亞傳播〈TV4衛星電視台〉 總經理
1992/03 - 2001/07 根基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1990/07 - 1992/02 台北市捷運局籌備處第二辦公室

台灣女藝人

 張家瑜(1991年10月2日-),藝名王丁築華岡藝校2010年畢業,為了紀念處女作《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開啟演藝之路,特別以飾演角色的名稱“王丁築”為藝名。之後接拍偶像劇《前男友》和《華麗的挑戰》,更在電影《10+10》由陳國富執導的“初登場”中飾演小鄧麗君,令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基本資料

身高: 163 cm生日: 1991-10-2
體重: 44 kg語言: 國語.客家話.日語.台語
星座: 天秤座專長: 歌仔戲 雜技
學歷:華岡藝校戲劇科興趣: 散文詩作家,隨手拍,爬山,作夢

廣告

台電形象廣告
遠傳電信女人篇
舒跑綠茶小甜甜篇
東森房屋住宅王篇
貴夫人果汁機體內農夫篇
月老銀行廣告
肯德基月光篇
法國巴黎人壽網路篇
大陸康師傅紅茶廣告

短片

世新大學廣電系"藍色大門"彷拍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熱情果】
朝陽科技大學【火鍋夜】飾美嬌

電影

金馬影展短片《10+10》【初登場】飾鄧麗君

戲劇

2011公視迷你劇【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飾王丁築
2011八大電視台【華麗的挑戰】飾加油站女員工
2011台視【前男友】飾蔡小Z
2012客台【飆!企鵝里德】飾唐唐

平面

鬼轟趴【媚狐祭】平面

MV

林大晉【聖誕回憶】

獎項

2011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獎【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
2012年8月以《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奪下韓國首爾戲劇獎(Seoul International Drama Awards)“網路人氣票選最佳女主角”台灣最高票。

香港明報印刻專欄作家

簡介

原名林美枝,出生於台灣花蓮,嫁與香港人,美國居住數年後,因為愛情而定居香港。她希望自己非常之溫柔和善,但骨子裡卻有股反對勢力。
她喜歡旅行,喝咖啡,聽小島上的流言;她喜歡讀書觀影看人,她旁觀死亡卻無法平靜。
她自覺是廢人,盛世里袖手旁觀無濟於世。但靈魂中藏著革命分子,隨時等候召喚。
她習於沈默,數日無語。她看似平凡,卻無法不發出激昂的呼喊。
一個平凡女性,不平凡的呼喊。
現為香港明報、印刻專欄作家。
香港著名作家、學者馬家輝的妻子。兩人育有一女馬雯。

作品《我開始輕視語言》

作者: 張家瑜
ISBN: 9789868657564/9868657563
出版日期:2010/12/29
內容簡介:《我開始輕視語言》是張家瑜的第一本散文集,是關於行旅、愛情、閱讀、記憶、舊時光的絕妙體驗。全書按主題分為五篇,包括童年回憶、香港漫談、旅途見聞、閱讀感悟、旁觀社會。
我開始覺得原來軟弱亦是好的。因為世界太多的強者,他們說話,認錯,再說話,他們在恥笑著,大眾。我們很孤獨,很長一段時間,漫長的下午沒有人寫信給 我們。我們等待又等待,一個新的聲音。
此時,這個人說起了故事,飲下記憶中異國的波本酒、故鄉故人的歌聲嘹亮、文字在黑暗中跳躍,生命中的朋友如天使,帶來光與溫暖。
她記下來,為我們在黑夜中燃起一盞盞如燈星光,語言有多輕,文字就有多重。
這些文字在黑夜中發光,我們藉以仰頭遠望,那出發或歸來的方向。
名人推薦:
當她寫到香港,她的參考點是台北;當她寫到台北,她的對照點則是香港;而當她看這兩座城市時,她又想起她從小生長的花蓮鄉下以及居住過的美國城鎮;不論時間與地理的坐標如何遊動,去了哪邊旅行或居住或生活,說到底,她,以及我,身世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台籍女文青。
─ 胡晴舫 推薦序
是一介上班族會樂於捷運上托書在看的輕盈讀物,也是某一特定時空的特定群體的鄉愁密錄。在情感上它是陳達的思想起,也是瓊拜雅的歌,既是克制又是熱情的,是知性亦是個性的。
─ 鍾曉陽 推薦序
她寫行旅、愛情、故鄉、文字書寫,之於她,都是這般淡、這般用力。淡,是所有經歷過了的都好好的安置了它們的位置;這般用力,是要記憶、要保留、或是要丟掉。
─ 陳蕙慧 編者的話
編輯手札
最後一個句點後,你從此變成不一樣的人。
特別的散文集子,特別的作家。
我開始輕視語言,不只是一種立場和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張家瑜人如其文,慣常沉默,讓輕飄飄的語言沉澱,時間催熟,釀成文字。
她的文字是捻熄你腦海中聲音的按鍵,你讀著讀者,天地只剩下自己。
你可能聽不到她說話,但閱讀她的文字,是一場革命。不流血,且充滿音樂和雪茄味。

上海醫學家

張家瑜(1915 - 1968)農曆乙卯年元旦生於江蘇揚州東關街張氏老宅,在“家”字輩中排行第三,系張嗣昌(字慰慈)之長子。父早年中風。幼年深得祖父甘亭公(張允龢,善丹青,人得之珍若拱璧,長期主持家鄉慈善事業,民初任揚州救濟院院長)寵愛。母丁毓璉系浙江湖州丁家花園名門閨秀。
幼年在自家大書房從塾師受儒家傳統啟蒙教育;十歲入揚州城東國小插班四年級;國中進名校揚州中學;高中就讀南京省立安徽中學。對校方強制軍訓教育不滿,帶頭辦牆報《民點燈》(寓意“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高中畢業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讀農科,有意將自家千畝良田改造成現代化農場,懷創業、富民、強國之志。1937年日寇侵華,上海8.13戰事爆發,輟學回鄉安排全家老小逃避戰亂。1938年經上海轉道香港重慶就讀江蘇醫學院,抗戰時期生活備極艱辛。1944年畢業,入海軍任軍醫。抗戰勝利後升任南京海軍總司令部診療所少校主任,兼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將軍保健醫生。身高一米八十,美儀容。1948年冬未隨軍撤往台灣,在滬賦閒。
1949年春夏之交參加上海醫療衛生工作,歷任華東保健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市第一結核病醫院公費門診主任醫師,市結核病中心防治所主治醫師;1958年升任普陀區結核病防治所副所長;事必躬親,克勤克儉創業,建立並逐步完善全區職工結核病防治定期X光透視、拍片普查制度,並實行拍攝X光小片方法,使一張X光大片可供四至六人拍小片之用,為國家節省大量醫療費用和進口X光片外匯。曾獲表彰並連任普陀區第三、四屆政協委員。
1966年“文革”伊始,同歲胞弟張家瑾被誣“間諜”,蒙冤自殺身亡,極為悲痛。未幾本人亦被誣“特務”,蒙冤受衝擊,1968年“清隊運動”中遭造反派工友毆打,深感人格受辱,曾反覆對手足說:“士可殺而不可辱!”雖經一再勸解,仍自殺身故。
1947年與江蘇醫學院學妹胡興鈺在南京結婚,育一子振聲、一女彩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