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允澄

張允澄,山東平陰縣人,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出生,後更名張國卿,,出身於一個世代軍人家庭,黃埔十九期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校軍銜,中共地下黨員。 他愛國愛民,頗具民族氣節,中學時代,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張允澄天資聰敏、智勇雙全,十五歲投筆從戎,不滿十七歲因戰功升任連長、營長,十九歲升任中校副處長;在吳部十二年,經歷了吳部抗戰、易幟投汪、被蔣收編、濟南起義等一些列重大歷史事件,

基本信息

張允澄,後更名張國卿,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出生,山東平陰縣人,出身於一個世代軍人家庭,黃埔十九期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校軍銜,中共地下黨員。
他愛國愛民,頗具民族氣節,中學時代,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一九三五年在濟南育英中學加入中共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翌年九月,奉中共濟南市委派遣,打入吳化文部做地下工作,凡十二載,在吳部歷任衛生兵、少尉醫助、士兵、班長、排長、連長、營長、中校副處長等職。抗戰期間,參加了鵲山阻擊戰、柳河阻擊戰、魯西遊擊戰、台兒莊戰役外圍戰和沂蒙山區第一、二、三次反“掃蕩”,特別是在沂蒙山區第一次反“掃蕩”中,獨率本連堅持內線游擊,掩護主力突圍,曾捨身營救原山東省主席沈鴻烈於危難之中,也曾冒險救助數百民眾脫離日軍虎口,還曾親率數十官兵夜襲偽泰東“剿匪”總司令部,在軍中素享“張大膽”、“小諸葛”之美譽。抗戰中歷經大小戰鬥百餘次,屢立戰功,被中華民國政府記大功一次、記功和嘉獎數次,獲青天白日和五等、六等寶鼎勳章各一枚。一九四三年初,極力抵制師長吳化文率部投敵,未果,乃憤而脫離吳部,經原山東省主席、時任國民黨中央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秘書長的沈鴻烈先生介紹,考入黃埔軍校第十九期,為第一總隊炮兵第一大隊第二區隊學員;一九四五年四月畢業,曾蒙校長蔣中正單獨召見、個別訓示,而後被分發國民政府軍政部任參謀。抗戰勝利之際,被派往安徽蚌埠,從事收編汪偽“和平建國軍”第三方面軍吳化文部的工作,後被留在吳部,先後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五路軍總部中校參議、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部兼整編第八十四師師部副官處中校副處長等職。
他信仰堅定、不辱使命,積極為中共工作,十二年地下工作生涯,歷盡曲折坎坷和艱難險阻,多次給中共方面提供軍事、政治情報。一九四0年春因掩護八路軍被撤職查辦;翌年夏因向八路軍提供武器彈藥被軍統特務抓捕;一九四七年因在軍中散布反內戰言論再次被國府保密局通緝追捕;一九四八年九月,積極策動原國民黨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兼整編第八十四師師長吳化文中將率部起義,為解放軍攻占濟南作出了貢獻,後在解放軍第三十五軍一0三師任職,參加了淮海戰役。
張允澄天資聰敏、智勇雙全,十五歲投筆從戎,不滿十七歲因戰功升任連長、營長,十九歲升任中校副處長;在吳部十二年,經歷了吳部抗戰、易幟投汪、被蔣收編、濟南起義等一些列重大歷史事件,晚年撰有長篇回憶錄《吳化文將軍》《張允澄回憶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