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忠[越劇演員]

張偉忠[越劇演員]

張偉忠(越劇演員),1958年2月8日出生,一級演員。浙江寧波人,為中國劇協會員、浙江省劇協會員、浙江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曾7次獲浙江省戲劇節演出演員一等獎;並獲得浙江省首屆戲曲明星獎,全國越劇青年優秀演員獎,全國現代戲優秀唱段比賽一等獎,全國電視劇“三葉杯”最佳男配角獎。而由其主演的戲曲電視劇也多次獲中國電視飛天獎戲曲電視劇一等獎。另有同名,上海市藝術大師。

基本信息

越劇演員:張偉忠

藝術成果
師承毛佩卿,學唱范(瑞娟)派。他音質純亮、清晰甜美、唱功韻濃,表演質樸自然,表演含蓄中見激情,富有陽剛之美。先後在幾十台古裝戲、現代戲和越劇電視劇中扮演過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並榮獲各種獎項。
1977年起就擔任劇團主演,曾飾《楓樹灣》中的趙海山、《風雪烈火》中的“鐵人”、《祥林嫂》中的賀老六、《梁祝》中的梁山伯、《西廂記》中的張生、《母子奇遇》中的楊海生等今古19個主角。在寧波地區戲劇會演中獲演員特別獎。1985年後,又主演了《乾嘉巨案》中的呂笙、《柳玉娘》中的馬周、《孔雀街新潮》中的溫濤、課本劇《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十字路口》中的趙一民、《巧鳳》中的丈夫成龍、《金鳳與銀燕》中的趙中華、《商城真情曲》中的牛喜天等。三次獲省戲劇節演員一等獎,又獲浙江省首屆戲曲明星獎。
另在幾十部越劇電視劇與電視劇中擔任主角,其中飾朱元璋的《朱元璋巧訪記》、飾呂桂堂的《賢母寶璧記》、飾王金髮的《秋瑾》以及《漢武之戀》、《天之驕女》、《巧鳳》、《一鳥九命》等,皆獲全國“飛天獎”等大獎;在電視劇《彩雲追月》中飾田漢一角獲好評。
活動年表
1971年考入寧波地區京劇訓練班學戲。
1972年考入寧波地區越劇團任演員。
1980—1981年選送到浙江藝術學校進修演員專業,期間主演了現代戲《寒江幽魂》。相繼在浙江省青年演員會演中獲獎。
1984年,地、縣越劇男女合演處於低潮,他跟隨胡汝慧學習導演,曾任《七娘救夫》副導演。
1985年4月選調進浙江越劇團任演員,才華得到更大發揮。
1992年評為浙江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張偉忠

簡介
張偉忠,字安之,號乾笙,1967年5月生於嘉定。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上海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嘉定區政協第三、四屆委員,民盟盟員。
1988年秋至今供職於嘉定博物館,專業從事嘉定竹刻的研究與創作,先後師從范勛元、王威、徐秉方。1999年,創建“新篁工藝品有限公司”,2004年,被上海市經濟委員會認定為上海市傳統工藝美術品種。 2004年、2007年,作品《留青人物——佛簧》、《水仙留青插屏》先後被評為首屆、二屆上海工藝美術精品。2006年,《水仙留青插屏》先後獲得首屆中國文化遺產日上海系列活動暨2006 ’上海民族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及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頒發的2006“白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作品為上海嘉定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德國國立博物院亞洲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有《刀筆之餘聊竹刻》、《打開青史話竹刻——歷代留青竹刻名家代表淺述》、《留青:竹皮上的書畫藝術——兼談竹刻收藏誤導及鑑別》(與徐秉方合作)、《嘉定竹刻的技法與雕刻形式》、《竹刻發展的寫意化傾向之我見》、《刻竹屑語》等文章發表國家級的專業書刊。2008年、2009年、2010年作品入圍中國嘉德“現當代雕刻藝術”專場
座右銘
藝無止境,不敢稍加倦怠,為發展竹刻藝術理當盡心盡力。
藝術特色
先後師從擅長深雕的王威和以留青為主的徐秉方,對陷地、浮雕、深雕、透雕和留青等竹雕技藝有獨特見解,創作注重線與面的內在關係以及虛實空間相互滲透的套用是他研究的課題。在吸收傳統竹刻的基礎上探索並形成了自己含蓄內斂的風格。
創作理念
心正意誠是竹人的第一要素。此要素貫徹於原材料的加工處理、創作構思與製作的全過程。竹有君子節操,人有君子之心,方能默契相伴。心正意誠方能氣清心靜,可與竹子清爽、雅潔的氣質之間達到某種共鳴,才能獲得心靈與竹韻渾穆一體的天籟之音。
活動年表
1986年師從王威學習嘉定傳統竹刻;
1988年進入嘉定博物館專業從事竹刻藝術的研究和創作;
1992年拜有“當代留青第一家”之譽的徐秉方大師為師潛心研究留青竹刻藝術。並在嘉定廣為宣傳和推廣,為嘉定竹刻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和表現形式。
1993年作品:‘浮雕布袋和尚’被王世襄帶到香港藝術館講學時(古代竹刻及當代竹刻現狀)作為範本。
1996年“刀筆之餘聊竹刻”一文發表於台灣《竹刻藝術》一書,作品‘心賞’收入其中。並應邀參加1996年新加坡國際藝術水平展。
1997年,《蓮子結成花自落》 和《游魚》這兩件作品被法華塔收藏。
1998年,“打開青史話竹刻-歷代留青竹刻名家代表淺述”一文發表於台灣《紫玉金砂》刊物,並引起台灣地區對留青竹刻的關注和收藏熱潮。
1998年-1999年,被教育局課外學校竹刻藝術班特聘為教師,並培養了一批從事竹刻藝術的中國小美術教師。
2001年,和徐秉方老師合作《留青.竹皮上的書畫藝術,兼談竹刻的收藏誤導及鑑別》一文收錄於中國《收藏》雜誌。
2002年,根雕作品《劉海戲蟾》及 浮雕筆筒《靈轍》被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2004年,作品:《留青人物-佛簧》被評為首屆上海工藝美術精品;2004年,在其的建議及積極努力下,開始建立竹刻領域內的專業網站:中國竹刻藝術網。
2006年作品《水仙留青插屏》獲“上海民族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任《中國竹刻竹雕藝術》一書副主編。
2007年作品《水仙留青插屏》被評為第二屆“上海市工藝美術精品”;參與《海外竹刻遺珍》編寫。

山東省教學研究室語文教研員:張偉忠

歷任職務

張偉忠,1975年出生,泰安人,文學博士。1999年進入山東省教學研究室任語文教研員,兼任全國語文新課程推進研究項目組核心成員、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導師、山東省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主要成就

主持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立項課題“國中語文以學為主教學實驗研究”以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語文新課程推進研究項目組課題“個性化閱讀教學與文學教育”。主持魯教版五四學制語文教材的改編立項工作。在《課程·教材·教法》《語文建設》《中國小教材教法》《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當代教育科學》《河北學刊》《山東師範大學學報》《東方論壇》《廣州魯迅研究》《巴金研究》等全國和省級刊物發表教育和文學研究論文幾十篇。主編教學用書20餘種。

主要研究方向

1.國中語文以學為主教學實驗與研究
2.個性化閱讀教學與文學教育

主要論著

1.《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
2.《國中語文新課程備課手冊》,語文出版社2003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