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西斯科斯·孔奈尼亞斯·唐德斯

弗蘭西斯科斯·孔奈尼亞斯·唐德斯--荷蘭生理學家、眼科醫生,19 世紀荷蘭傑出的醫師,對於眼的生理和病理作了研究,1868 年,他發明了分離反應時間的實驗。主要著作有《精神性神經病及其心理療法》等。

基本信息

弗蘭西斯科斯·孔奈尼亞斯·唐德斯 [Franciscus Cornelius (Frans Cornelis) Donders 1818.05.27-1889.03.24],荷蘭生理學家、眼科醫生,19 世紀荷蘭傑出的醫師,對於眼的生理和病理作了研究,使以科學方法矯正屈光不正成為可能。他出生於荷蘭蒂爾堡,逝於荷蘭烏德勒支。
1835-1839 年在烏德勒支軍事醫療學院學習醫學,1840 年獲萊頓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841 年烏德勒支軍事醫療學院教授生理學和解剖學,1842 年進入萊頓大學任教,期間曾任《柳葉刀》編輯。1845 年進入荷蘭皇家科學院,1845-1848 年間,他曾和摩萊蕭特出版了一個雜誌《解剖和生理科學荷蘭文集》(共出了 3 期)。1847 年任烏德勒支大學生理學教授,1858 年在荷蘭建立第一家眼科醫院。他曾悉心研究過眼鏡的稜柱透鏡和圓柱透鏡,並對顏色視覺頗感興趣,認為顏色辨別可以通過視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顏色分子的分解來解釋。
他對心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研究反應時。在他的研究之前,19 世紀初柯尼斯堡的天文學家 F.W貝塞爾已經開始測定時間的精確性,也即測定一顆星星穿越望遠鏡中紅時反應時的精確性。他發現觀察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有時這種反應時的差異甚至大於 1 秒。這一差異的反應時,在不同的天文學家之間具有不同的表現,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人差方程式”。
在唐德斯開始研究這個差異的時候,記時器和瞬時計均已發明,致使測定千分之一秒的“人差方程式”成為可能。於是“人差方程式”便成為刺激物的呈現和反應之間的簡單眼應時。
1868 年,他發明了分離反應時間的實驗。他確定了三種反應時間,稱唐德斯反應時 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或唐德斯三成分說,是一種用減法方法將反應時分解成各個成分,然後來分析信息加工過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故又稱唐德斯減數法(Donders subtractive method)
A 反應(A-reaction),又稱簡單眼應(simple reaction)。A 反應一般只有一個刺激和一個反應,例如對於呈現的一個光刺激,被試立即按鍵作出反應。唐德斯認為,A 反應是最簡單的反應,也是復雜反應的成分或基本因素。
B 反應(B-reaction),又稱選擇反應(choice reaction)。它是複雜反應中的一種,在這類反應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刺激和相應於刺激的反應數。也就是說,每一個刺激都有它相應的反應。在 B 反應中除了基線操作外還包括了刺激辨認和反應選擇的心理操作。
C 反應(C-reaction),又稱辨別反應(indentification reaction)。它是另一種形式的複雜反應。C 反應和 B 反應有相同點:具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刺激。C 反應和 B 反應也有區別之處:C 反應中只有一個刺激是要求有反應的,而其餘刺激是不要求作出反應的,即不要求做任何事。C 反應是在基線操作中加入了刺激辨別的過程,但不包含反應的選擇。
唐德斯 ABC 反應任務示意
根據三類反應包含的加工過程多少可預期:B 反應時最長,C 反應時次之,而 A 反應時最短,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的。唐德斯反應時 ABC 所需時間可用下圖表示:
唐德斯減數法圖解
唐德斯提出反應時 ABC 之後,W.馮特很快就意識到唐德斯指出了實驗心理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即心理活動的時間測定工作。他帶領自己的學生對簡單眼應時和選擇反應時進行了一系列的測量,比如對注意、知覺、聯想和選擇過程等的反應時測量。
主要著作:
精神性神經病及其心理療法:1904
自我教育:19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