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入洛

引黃入洛

“引黃入洛”是小浪底南岸灌區建設工程,是小浪底工程造福洛陽人民的最關鍵工程。

概要

引黃入洛工程示意圖 引黃入洛工程示意圖

洛陽一直以來從南線引陸渾之水入洛。投資2.3億元的浩大“引黃入洛”工程將完成後,洛陽將實現從北線黃河引水入洛。這項工程的實施,使黃河水自黃河小浪底南岸引水樞紐工程自流而出,向南經過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被送至位於西工區紅山鄉的澗河支流——金水河水庫,然後通過水庫開閘泄流至澗河,由澗河流入洛河、中州渠;黃河水注入金水河水庫後,另一路往東經邙山渠流入瀍河。這樣,使得黃河水從北部入市區,盤活了整個洛河以北城市區的水系。不僅確保近期洛陽城生態用水的需求,長遠來看還能解決城區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引黃入洛”勢在必行

洛陽市依託穿城而過的伊、洛、瀍、澗4條天然河流和縱橫交錯、相互貫通的人工渠系,自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並付諸實施洛陽市城市水系工程,經過16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風景如畫的洛浦公園和蜿蜒曲折的新區水係為代表的水系景觀。

但從長遠看,無論是城市生態用水還是生產生活用水,均隱藏潛在危機。生態用水方面,依託穿城而過的伊、洛、瀍、澗4條河流,目前已建成景觀水系長120公里,形成水面900萬平方米,蓄水量2300萬立方米。按照現有水面面積和蓄水量計算,要維持水體流動、水質良好、保持水位,平均每天通過伊、洛、瀍、澗4條河進入市區水量至少要320萬立方米,折合流量約為37立方米/秒,其中滿足水體交換27立方米/秒,滲漏及蒸發10立方米/秒。而實際情況是除主汛期7月、8月外,伊河、洛河來水量平常不足30立方米/秒,有時甚至出現斷流。瀍河、澗河基本屬季節河,汛期有水,非汛期基本無水。以洛浦公園水面和新區水係為代表的河、渠爭水問題已經凸顯,在河渠水量分配、調度方面已經出現顧此失彼、捉襟見肘的狀況,如不開闢新的補充水源,城區水系勢必將成為臭水溝。

在生產、生活用水方面,目前城區日供水能力約為72萬噸,實際供水量40萬噸左右。看似有所富餘,但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和人口增加,現在富餘的供水能力很快飽和。在72萬噸/日供水能力中,採用地下水為60萬噸/日,採用陸渾水庫地表水為12萬噸/日。而市區地下水補給水源主要靠伊河、洛河和天然降水,隨著河流上游兩岸城鄉用水量的不斷增加,通過河道進入城區水量在逐年減少,地下水補給量自然也隨之下降。若持續開採,會出現超采現象,採補失衡會形成地下漏斗,引起地陷、地裂等一系列地質災害和社會問題。

陸渾水庫地表水源近期也不可能增加供給。一是陸渾水庫庫容有限,二是作為省管的陸渾水庫,還承擔著向鄭州等其他城市供水的任務。據了解,鄭州在著手啟動“引陸入鄭”工程。從長遠來看,要想滿足洛陽城生產、生活用水需要,唯一途徑就是啟用黃河小浪底水庫向洛陽市城市供水工程。

“引黃入洛”諸多有利

引黃入洛工程示意圖 引黃入洛工程示意圖

“引黃入洛”已經具備了諸多有利條件:一是水源可靠,小浪底水庫屬於多年調節的特大型水庫,小浪底南岸引水口位於庫區,距大壩僅700米,具有良好的引水條件;二是飲用水源為水庫上層水流,入庫河水經庫區沉澱後上層水清澈優質,供水線路全為隧洞,沿途水質不易污染,引水水質有保證;三是引水形式為自流引水,引水渠線全為隧洞,運行費用低,不涉及地面征地和拆遷。

最為有利的條件還有兩個:其一,國家投資1.26億元的小浪底南岸引水樞紐工程已於2003年建成,一直沒有利用。等於說出水口是現成的,實際上眼下啟動的工程是“引黃入洛”後續工程。其二,早在2001年,水利部已經批准了我市黃河用水指標,這一指標在當前黃河沿線各地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的情況下,尤其寶貴。

工程簡介

小浪底南岸灌區建設工程,是小浪底工程造福洛陽人民的最關鍵工程。該工程中的自流灌區部分,即引黃入洛工程。這項工程投資2.3億元,設計工期3年,2010年3月中旬該工程全線開標。

工程發展

洛陽市委、市政府早在小浪底水庫建設初期,即安排開展南岸灌區前期工作,1998年8月,在小浪底水庫建設過程中,南岸灌區渠首(即引水口)工程開工建設,2002年6月建成並通過竣工驗收,完成投資1.26億元。

2009年,小浪底南岸灌區被列入河南省糧食和新區規劃建設項目。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引黃入洛工程駛入“快車道”——

2009年4月,小浪底南岸灌區可研報告編制完成並正式上報;6月,市政府決定向銀行貸款9.5億元,用於小浪底南岸灌區建設;8月,市人大常委會批准同意市政府貸款議案;9月至11月,項目水保方案、土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先後通過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的批覆。

按照總體報批、分期實施、爭分奪秒、交叉施工的要求,2009年10月,南岸灌區自流總乾渠即引黃入洛工程開始進場施工。

2010年2月,項目可研報告通過省發改委批覆,標誌著小浪底南岸灌區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灌區設計引水流量28.6立方米/秒,規劃為引水灌區、提水灌區、自流灌區三大部分,設計灌溉面積61.77萬畝,工程總投資12.02億元。小浪底南岸灌區建成後,將有效發揮農業灌溉、城鄉飲水、改善生態等工程效益,對加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2010年3月12日,投資2.3億元、分11個標段的引黃入洛工程全線開標,施工企業確定。3月內,10家具有相應資質的企業將陸續進場,全線開展施工。

工程主體

打通從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分水樞紐到西工區紅山鄉文家溝全長20公里的隧洞;再從文家溝分水樞紐,修建兩條分別通往金水河水庫和邙山渠的支渠,疏通清理邙山渠。

工程作用

近期目標是解決澗河、瀍河城市區段的生態環境用水,改善邙山渠沿線的灌溉條件;遠期目標是用於城市工業和飲用水……澗河、瀍河注滿黃河水,再流入洛河、黃河,等於黃河水在洛陽轉了一大圈又轉回去了,卻極大改善了洛陽的河流生態環境。

工程關鍵

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是工程的關鍵。

引黃入洛工程隧洞 引黃入洛工程隧洞

“引黃入洛”工程中,金水河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國家投資了600萬元正在進行之中,預計年底完成;綿延20多公里的邙山渠大部分暢通,修復的任務也不大;澗河、瀍河經過多次治理,也具備泄流條件。從整個工程來看,其難點和關鍵是穿越邙山的20公里隧洞,這將幾乎占整個工程的全部投資。

隧洞初步確定採用城門洞型,寬4米,高5.5米,設計引水流量17立方米/秒。計畫施工工期為3年。隧洞線路與小浪底專用線基本平行 薛振聲指著工程示意圖說,引黃入洛工程設計工期3年,工程的主體是打通從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分水樞紐到西工區紅山鄉文家溝全長20公里的隧洞;再從文家溝分水樞紐,修建兩條分別通往金水河水庫和邙山渠的支渠,疏通清理邙山渠。工程竣工時,澗河、瀍河都將具備通水條件。

20公里邙山隧洞,其中11公里為石質圍岩,5公里為沙礫石圍岩,餘下4公里為土質,最大埋深150米。工程分11個標段,設計開鑿6個豎井、5個斜井,建4個明埋洞,由10家具備相應資質和承包工程經驗的企業承攬施工任務,可同時開設24個工作面,完全可以保證如期、爭取提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隧洞線路與小浪底專用線基本平行,在孟津縣常袋鎮交叉向西。根據設計,隧洞最小斷面為寬4米、高5.5米,最大斷面為寬4.84米、高6.2米,汽車都可以很輕鬆地通過;隧道進口洞底高程336米,出口洞底高程326米,比降1/2000,坡度平緩,未來完全可以建成一個“漂流洞”,供遊客乘船漂流。 為充分利用水能,在隧洞出口設計水電站一座,裝機容量2850千瓦,可實現多年平均發電量1520萬度。

前景展望

金水河水庫將成休閒好去處,澗河瀍河將常年有水。沿310國道西行,距紅山鄉櫻桃溝風景旅遊區入口處不遠,有距離市區最近的小型水庫——金水河水庫。金水河是澗河的一條重要支流。金水河水庫總庫容73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45萬立方米,因缺水常年乾涸。2008年至2009年,洛陽市抓住國家實施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的機遇,投資1350萬元,對金水河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和庫底清淤。和2008年看到的雜草叢生、淤泥滿池相比,如今的金水河水庫堤壩堅固光潔,庫底平整,靜待黃河水到來。按照興利庫容,引黃入洛工程完成後,金水河水庫將形成800多畝的水面。由於距離市區近,又在通往櫻桃溝的半道上,這裡定將成為市區周邊又一休閒好去處。據悉,西工區已提出了開發金水河水庫周邊旅遊及其他產業的構想。

瀍河平時無水,澗河平時污水多於上游來水。目前,瀍河污水已截流,河道已得到治理,並建成了橡膠壩。澗河治理將於今年實施。按照引黃入洛工程17立方米/秒的設計流量,工程完成後,澗河、瀍河將實現常年有水,極大改善市區這兩條重要河流的生態環境。澗河、瀍河注滿黃河水,再流入洛河、黃河,等於黃河水在洛陽轉了一大圈又轉回去了,卻極大改善了洛陽的河流生態環境。

小浪底黃河水質可滿足工農業乃至飲用水需要。相關規劃提出,在解決澗河、瀍河河道用水的同時,引黃入洛工程還可利用與市區40米自然高差建設水廠,解決澗西區、紅山工業園區生產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並解決中州渠灌區、邙山渠灌區10萬畝農田的灌溉。洛陽市環境監測站站長段國祿說,近年的檢測結果表明,小浪底段黃河水質達到了二類到三類標準,在地表水中屬於很不錯的水質,完全可以滿足景觀、農業灌溉乃至工業用水的需要,未來用於飲用水也是可以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