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

建設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基本信息

目錄

    建設新農村-建設新農村簡介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概括為5個方面:

    1、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內容,不是只強調農村某一方面的建設。也就是說,我們大家講到的,從五中全會就提出來新農村建設總的要求有五句話,有一些報導農村的記者朋友們大概很熟悉,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句話講到了整個經濟的發展,講到了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講到了農村整體面貌、環境的變化,講到了農民素質的提高,也講到了農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進問題。

    2、從具體的工作推進去講,今年“一號檔案”里也明確提出,要協調推進五個方面的建設,第一個當然是經濟建設,第二是農村的政治建設,第三是文化建設,第四是社會建設,第五是農村基層的黨的組織建設,能夠讓農村基層的黨組織真正成為帶領農民建設新農村的領導力。

    3、在推進新農村的建設中,中央明確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則,有五個大的原則:推進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果僅僅理解為蓋房子、收入等等,沒有經濟實力的話,一個是在搞的過程當中可能加重農民的負擔,甚至可能加重負債,另外沒有經濟基礎的話,即使搞了也維持不了多久,所以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的基礎上,才能改變農村的面貌,也才可能持之以恆地搞下去。二是必須堅持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我一開頭就講到,農村實行以家庭經營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方針體制,這是憲法規定的,不能因為搞新農村就錯誤理解為不搞家庭經營了。三是農村和城市相比,落後的方面很多,到底從哪方面入手,中央檔案講得很清楚,要以人為本,從農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決的那些生產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入手。比如有的地方農民道路不通,他非常希望儘快修通道路;有的地方電不通,希望儘快解決電的問題;還有看電視、對外交通、清潔的水等等問題,以及農村普遍關心的教育和衛生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四是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好科學的規劃。規劃要統一制定,任務要一項一項落實,工作要逐步推進,而且要堅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別的地方的經驗。五是要堅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三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農民建設自己的家園,當然首先要動員農民,調用農民的積極性,依靠他們自己的勞動推進農村的建設。二是財政實力增強了,國家要給予農民支持和幫助。三是整個社會,特別是城市各個方面,城市的企業也好,城市的普通居民也好,如果有可能,也多動員他們力所能及地幫助農村發展作出一些貢獻。

    4、在工作推進過程中,中央要求必須做到“五要五不要”:第一就是要追求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中國過去在基層和社會各個方面形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做法,往往一件大的事情提出來之後,有一些地方追求表面的變化而不追求實效。新農村建設,中央要求一定要追求實效,而不是追求形式主義。第二是明確強調要從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出發,不要盲目攀比。前些日子大家在電視裡也看到,在報導新農村建設中,有很多典型的農村建的非常漂亮,居住的房子甚至比城裡都漂亮,普通農民住的房子可能比部長們住的都好,這樣一些典型確實是他們長期艱苦奮鬥的結果,造成這些典型也有它的特殊歷史背景和條件,每個農村都去學不現實,容易造成勞民傷財。第三是要因地制宜,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各地農村發展狀況是不一樣的,如何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這一條對中國確實是關係重大,尤其是新農村建設中。為什麼提新農村建設,而不是新城市建設?既然是新農村建設,建完了應該還是農村,應該還是方便農民的生產生活,還能體現農村的特點,保留住農村的那些優良傳統。還有一條就是一定要和農民進行充分的協商,先搞哪些,後搞哪些,而不能靠強迫命令的辦法。第五個就是一定要引導和扶持,不要包辦代替,有些地方當地政府實力比較強,或者當地有幾個企業大老闆願意出錢,幫農民把房子都蓋了,當然也好。但是中央更關心的,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育新型農民,要在農村建設中提高農民素質,這就不能搞包辦代替,而是要引導扶持。

    5、五大目標很清楚,一是農村生產力要得到發展,第二農民生活水平要得到提高,第三是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第四農村社會事業得到發展,第五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要推向前進。涉及到幾億農民的這樣一件大事怎么得到推進?中央反覆強調的,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根據這樣一個基本的要求去推進才有可能,光讓農民自己搞就跟以前一樣了。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從五個方面來考慮:1、作為政府的投入來說,要建立一個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一個長期的政府對農業農村增加投入的機制,無論是財政的支出還是國家固定資產的投資,以及各個金融機構貸款發放的投向,都應該逐步增加,並且形成一個支持農村的長效機制。2、黨和政府所有的工作部門都要明確自身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和任務,並且相互之間協調,形成合力,去推動新農村建設。我們黨和政府的部門是相當多的,不能說哪個部門只為城裡設的,所有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都有自己的責任和任務,這一點必須明確。3、還要形成一個調動農民積極性,讓他們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而辛勤勞動,這樣一個激勵機制。4、要形成一個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5、新農村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這當然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做到

    廣泛充分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我們無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逐步建立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但是,我們決不能僅僅把農民看作是城市幫扶的對象、工業反哺的客體。我們應從思想認識上和在工作中把農民作為建設新農村的主體,著眼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也就是說,建設新農村伊始,我們就要注意防止可能出現的“見物不見人”的傾向。

    建設新農村一定要把農民作為主體,這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即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我們決不能僅僅簡單地把農民作為政府關愛、扶持的對象。把以人為本落實到建設新農村中去就是以農民為本,其最基本的內涵就是要以農民為主體,即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依*力量。只有這樣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農民為主體,這也是由我們建設新農村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所決定的。面向未來,今天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因此,建設新農村任重道遠。我們只有使億萬農民認識到建設新農村是他們自己的事業,他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才能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廣大農民民眾是推動生產力發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充分發揮廣大農民民眾的主體作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敗的關鍵。”

    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

    我們說廣大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是基本依*力量,決不意味著農民就不必提高自身的素質了。恰恰相反,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和要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迫切要求把提高億萬農民的素質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根據建設新農村的總要求,我們要從根本上轉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觀念,引導農民通過投身建設新農村的實踐,轉變傳統觀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走向富裕邁向文明和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使自己真正成為這個偉大事業的價值主體和創造主體。這無疑對農民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我國,人口多、勞動力多,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多且整體文化素質低,缺乏職業技能是我們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農村還有上億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但是這些農村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低,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如果為數眾多的農村勞動力的素質能得到提高,那么我們就可以變人口壓力為勞動力資源優勢。因此,我們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在有意識地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和城鎮轉移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使廣大農民適應建設新農村的要求,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而政府在其中起著其他社會組織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的,要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制定了具體措施加快培養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中央政府已決定在2005-2010年安排100億元資金,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1000所縣級職教中心,形成一批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需要的職業教育骨幹基地。不少地方政府也作出決定,撥出可觀的款項專門用於對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進行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在這個問題上要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總之,建設新農村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切切實實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億萬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為此,我們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使廣大基層幹部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帶頭人

    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目前,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建設新農村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取決於農村基層幹部對上述方針政策措施的貫徹和落實,尤其是取決於他們創造性的工作。

    我們黨對各級領導幹部是有最基本的要求和標準的,如德才兼備。但這些基本要求和標準體現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領導幹部上,又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迫切要求廣大農村基層幹部能夠成為帶領農民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好帶頭人。

    20多年來,在我國農村改革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已湧現出不少這樣的致富帶頭人。但是,目前的數量遠遠不夠。這些帶頭人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極為重要和難以取代的。這些農村帶頭人一般說來,思路開闊、文化素質較高,市場意識、捕捉信息和自主能力強。在發展農業經濟中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們起著外接廣闊市場,內聯千家萬戶的橋樑作用。

    總之,農村好帶頭人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利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有利於加快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這些好帶頭人在建設新農村中起著榜樣、示範和教育的效應。因此,不少地方的農民都有這種體會:給錢,給物,不如選個好的村幹部。

    在農村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任務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任務。黨中央提出的這個任務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是由我們所從事的全新事業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現在所幹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乾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乾中學,在實踐中摸索。”十六大以來,全面學習、終身學習已蔚然成風。建設學習型社會也取得了明顯進展。湧現出一批批學習型城市、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鄉鎮等。而當前,我們要把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任務落實到農村。這是與建設新農村的根本要求相適應的。建設新農村關鍵在人。只有讓農民了解建設新農村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使他們認識到建設新農村是關係到他們當前切身利益和未來美好生活的事業,才能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無疑需要學習;只有讓農民認識到,他們的自身素質,還不能適應完成建設新農村這個重大歷史任務的要求,因此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主要是學習這個途徑來提高素質,完善自己。至於要使我們的農村基層幹部不負歷史使命的要求和廣大農民民眾的期望,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好帶頭人,也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即向知識和實踐學習才能實現。目前中央政府已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尤其是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要更多地關注和支持農村,把工作重心逐步地轉向農村,把掌握的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村,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因此,把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任務落實到農村既是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需要,又具備了較好的時機和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