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西鎮

建西鎮

建西鎮位於順昌縣東南部,距縣城22.5公里,源於原建西縣。建西縣成立於1964年,即建甌西部林區縣之意,1970年撤縣併入順昌,1976年成立建西鎮,2006年4月原際會鄉併入建西鎮。現轄路茲、安下、際會、謝屯、南山、慈太、際濱、科頭、元峰九個行政村和一個中心居委會,轄域面積133.2平方公里,截2008年12月,全鎮人口19960人。

歷史沿革

建西鎮源於原建西縣。建西縣成立於1964年,即建甌西部林區縣之意,1970年撤縣併入順昌,1976年成立建西鎮,2006年4月原際會鄉併入建西鎮。

行政區劃

建西鎮轄路茲、安下、際會、謝屯、南山、慈太、際濱、科頭、元峰九個行政村和一個中心居委會。

地理環境

建西鎮位於順昌縣東南部,距縣城22.5公里,轄域面積133.2平方公里。

經濟發展

工業

建西鎮是順昌縣的工業重鎮。2001年5月份成立順昌縣建西竹木加工園區,至2006年底已有園區企業39家,其中竹木加工企業26家,成為全縣重要的竹木加工基地,並形成了以順昌縣亨雅地板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園區內肯林木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木欄桿全部銷往北美,園區生產的竹地板、竹膠模板、竹涼蓆、細木工板、竹木工藝品等暢銷全國。2006年園區實現工業產值2.3個億。園區創業氛圍濃厚,是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農業

建西鎮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宜發展綠色種養,竹木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農業綜合開發進一步深入,形成食用菌、水果、蔬菜、茶葉、畜牧、特種水產六大生基地。茶葉基地已有1000畝茶園和兩個有較先進技術並經國家“QS”認證的精製茶葉加工廠,年出產鷺鶿牌系列茶品10萬公斤,主要銷往北京、天津、山東、黑龍江等地市場。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年產鰻魚50噸。畜牧基地養殖奶牛2000頭。

礦產

礦產豐富,已探明蘊藏有朋量花崗岩和高嶺土1000萬立方米,是化工配料、瓷具製作、建築裝飾不可多得的原料,具有較好的開利用前景。

基礎設施

建西鎮 建西鎮

建西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水力資源豐富,富屯溪支流鷺鶿溪和麻溪河貫穿全境,全鎮建有裝機容量1575千瓦,大小水力發電站5座和3.5萬伏變電站1座。郵電通訊完善,各行政村實現移動通訊信號履蓋、全部開通程控電話。鎮區建有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廠。鐵路、公路交通十分便捷,通往各行政村的公路路面全部硬化,“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

科教文衛

建西中心國小 建西中心國小

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被國家農部、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被省政府授予“衛生達標鎮”稱號。建西鎮民風淳樸、環境整潔、治安穩定。省級舉重項目傳統校——建西中心國小,培養輸送了大批舉重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有32人成為國家、省級舉重運動員(基中國家運動健將5人,國家一級運動員13人,省級運動員14人),在全國賽事上獲得好名次的有數十人次。

建築和自然景觀

建西鎮興隆橋 建西鎮興隆橋

建西鎮文化古蹟較多,現保存有始建於雍正十二年的慈善寺、雍正十三年建的瑞雲寺、乾隆八年的金峰寺、光緒十二年的萬福庵、光緒十五年建的青雲殿、道光二十九年建的臨水宮、同治十三年建的興隆橋、1875年建的禎祥塔(虎山塔)等古建築。其中禎祥塔為縣級保護文物,瑞雲寺門前有國家保護千年古樹羅漢松。巨觀壯麗的龍安寺和太清宮分別新建於鎮區的東邊山頂和南面溪邊。境內雪峰山海拔587.5米,登上頂峰,放眼遙望雲海翻滾,遠處山脈淹沒在雲海底下,較高山峰便似茫茫大海中的片舟,時隱時現。近聽嘩嘩的山泉聲夾雜著陣陣的松濤聲,時而驚飛的鳥叫聲,融成一體,好比一支動人、悅耳的樂曲。離頂峰不遠的盆谷地有始建於道光元年的雪山庵,庵前盆地長著一片四方竹,直徑有2—3厘米。傳說神仙路過此處為助庵寺香火,將四方形煙桿插於庵前盆地而衍生。當年主持寂聰法師題詞:“雪峰勝景”石匾,仍熠熠生輝。觀賞雪峰山景是一種美的享受,它雖不是集群遊覽地,但它那獨特之景,獨至之處,則是人們度假休閒的理想之處。

歷史人文

雅典奧運冠軍張國政 雅典奧運冠軍張國政

建西鎮地靈人傑,人材輩出。宋朝年間太尉吳黑龍是建西鎮科頭村人氏。在吳太尉的家鄉吳公太尉紀念堂仍完整保存,堂內塑有神像,香火不斷,其子孫後裔仍保持著對祖先的祭拜。

建西鎮謝屯村是革命老區村。1933年8月28日東方軍四師某營戰士在包營長和江為民教導員帶領下從洋口先遣進入謝屯,繼之東方軍四師十一團亦進駐謝屯,廣泛發動民眾,宣傳土地革命,並在打土豪、分田地等鬥爭的基礎上成立農會和蘇維埃政府,組建紅軍游擊隊,壯大革命鬥爭力量。廣大民眾踴躍報名參加紅軍,當時有祖榮奴等七人加入紅軍隊伍隨軍北上。時任紅軍新兵團一營五連戰士祖榮奴後在江西的一次戰鬥中犧牲。

建西鎮是福建省衛生鄉鎮和第八屆、九屆省級文明鄉鎮。2004年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建西業餘舉重學校從1982年起就被定為省級舉重傳統校,培養輸送大批舉重人才,至今已有40多人成為國家、省級舉重運動員,其培養輸送的舉重選手張國政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榮獲69公斤級舉重金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