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力學與結構第二版

建築力學與結構第二版

靜定結構構件的內力 超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 1.力的概念

百科名片

作/譯者:張友全叢軍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508370293 [十位:7508370295]
頁數:368 重約:0.578KG
定價:¥35.00

內容提要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高職高專教育),全書共分兩篇二十二章,內容體現高職高專培養套用型人才的特點,精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理論、砌體結構、鋼結構、高層建築結構、單層工業廠房、抗震知識、地基與基礎等有關內容,內容精煉,重點突出,適用性強。
本書可作為高校土建類工程造價、建築學、城市規劃、房地產、裝飾裝潢、工程管理、建築企業經濟管理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第一節 建築力學的任務和內容
第二節 建築結構的分類
第三節 荷載與作用
第一篇 建築力學
第一章 靜力平衡
第一節 靜力學基本概念
第二節 靜力學公理
第三節 約束和受力圖
第四節 平面力系
第五節 空間力系
第六節 桿件結構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
思考題
習題
第二章 重心和截面的幾何性質
第一節 重心
第二節 截面的幾何性質
第三節 慣性矩和慣性積的平行移軸公式
思考題
習題
第三章 軸向拉伸與壓縮
第一節 軸向拉伸和壓縮時的內力
第二節 軸向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應力
第三節 軸向拉(壓)桿的變形、虎克定律
第四節 材料在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第五節 拉(壓)桿的強度條件及套用
第六節 拉(壓)桿連線部分的強度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四章 扭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內力
第三節 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剪應力和強度條件
第四節 圓軸扭轉的變形和剛度條件
第五節 矩形截面桿的扭轉變形
思考題
習題
第五章 靜定結構構件的內力
第一節 梁的彎曲內力
第二節 列方程作梁的內力圖
第三節 簡易法作梁的內力圖
第四節 疊加法作梁的內力圖
第五節 靜定平面桁架
第六節 靜定平面剛架
第七節 三鉸拱
思考題
習題
第六章 梁的應力和變形
第一節 彎曲正應力及強度計算
第二節 彎曲剪應力及強度計算
第三節 梁的變形及剛度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七章 壓桿穩定
第一節 壓桿穩定的概念
第二節 歐拉公式
第三節 壓桿穩定的實用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八章 靜定結構位移計算
第一節 變形體的虛功原理
第二節 單位荷載法計算靜定結構的位移
第三節 圖乘法計算靜定結構的位移
第四節 支座移動和溫度改變時靜定結構的位移
思考題
習題
第九章 超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
第一節 超靜定結構概述
第二節 力法
第三節 位移法
第四節 力矩分配法
思考題
習題
第二篇 建築結構
第十章 鋼筋與混凝土材料的力學性能
第一節 鋼筋混凝土的概念
第二節 混凝土
第三節 鋼筋
第四節 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
思考題
第十一章 建築結構設計基本原理
第一節 結構的功能要求與極限狀態
第二節 機率極限狀態設計法
思考題
第十二章 板
第一節 荷載計算及設計規定
第二節 單向板、雙向板、連續板的板厚及內力計算
第三節 現澆板的板頂標高與單跨梁、板的計算跨度
第四節 受彎構件(板)的配筋計算
第五節 板的構造要求
第六節 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空心板的選用
思考題
第十三章 梁與柱
第一節 簡支梁、外伸梁、懸臂樑、連續梁、單筋梁、雙筋梁
第二節 梁的高跨比及截面尺寸的確定
第三節 荷載統計與梁的內力
第四節 單筋梁的正截面設計和梁的斜截面設計
第五節 梁的構造要求
第六節 鋼筋混凝土軸心受壓柱
思考題
第十四章 樓(屋)蓋及井字梁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
第三節 鋼筋混凝土現澆單向板肋形樓(屋)蓋
第四節 鋼筋混凝土現澆雙向板肋形樓(屋)蓋及井字梁結構
思考題
第十五章 樓梯
思考題
第十六章 砌體結構
第一節 砌體材料
第二節 砌體的力學性能
第三節 砌體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計算
第四節 混合結構房屋的承重體系和靜力計算方案
第五節 過梁、圈樑、懸挑構件及牆體的構造措施
思考題
第十七章 高層建築結構簡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高層建築結構體系
思考題
第十八章 鋼結構
第一節 鋼結構的特點及套用範圍
第二節 中國鋼結構推廣套用簡況
第三節 鋼結構的材料
第四節 鋼結構的連線
第五節 門式剛架輕鋼結構設計
思考題
第十九章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簡介
第一節 預應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材料
第三節 張拉控制應力及預應力損失
思考題
第二十章 鋼筋混凝土單層工業廠房
第一節 單層工業廠房的特點及結構類型
第二節 排架結構單廠的結構組成及傳力途徑
第三節 單層工業廠房的結構布置
第四節 排架計算簡圖及柱
思考題
第二十一章 抗震設計基本知識
第一節 地震和抗震的一般知識
第二節 地震作用與結構抗震驗算
第三節 多層框架結構抗震設計
第四節 多層砌體結構抗震設計
思考題
第二十二章 地基與基礎
第一節 地基土的分類
第二節 土中應力
第三節 地基的變形
第四節 土的抗剪強度和地基承載力
第五節 天然地基上淺基礎設計
思考題
附錄1 鋼筋的計算截面面積及公稱質量
附錄2 砌體結構影響係數ψ
附錄3 各類砌體的抗壓、抗拉和抗剪強度設計值
參考文獻

文章節選

第一篇 建築力學
第一章 靜力平衡
第一節 靜力平衡
靜力平衡是研究物體在力系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的規律的。本章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力系的簡化與合成。力系的簡化與合成就是用一個簡單力系代替複雜力系的過程,對力系進行簡化有利於揭示力系對剛體的作用效應,同時有利於導出力系的平衡條件。二是力系的平衡條件及套用。研究並套用力系的平衡條件可以解決工程上的技術問題。
第一節 靜力學基本概念
一、力
1.力的概念
力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抽象概念。力是物體之間相互的機械作用,這種作用會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外效應),也會使物體發生變形(內效應)。
物體相互間的機械作用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兩物體相互接觸時,它們之間相互產生的拉力或壓力;另一類是地球與物體之間相互產生的吸引力,對物體來說,這吸引力就是重力。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有力必定存在兩個物體——施力體和受力體。
2.力的三要素
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應取決於三個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力的大小反映物體相互問機械作用的強弱程度,它可以通過力的外效應和內效應的大小來量度。在國際單位制中,度量力的大小是以牛頓(N)或千牛頓(kN)為單位。
力的方向表示物體問的相互機械作用具有方向性,它包括力所順沿的直線,(稱為力的作用線)在空間的方位和力沿其作用線的指向。例如重力的方向是“鉛垂向下”,“鉛垂”是力的方位,“向下”是力的指向。
力的作用點表示物體間相互機械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實際上物體相互作用的位置並不是一個點,而是物體的一部分面積或體積。如果這個面積或體積相對於物體很小或由於其他原因使力的作用面積或體積可以不計,則可將它抽象為一個點,此點稱為力的作用點。
力的三要素中的任何一個如有改變,則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應也將改變。
3.力的表示
力的三要素表明力是矢量,其計算符合矢量代數運算法則。
力通常用一條沿力的作用線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有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度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線段與某定直線的夾角表示力的方位;箭頭表示力的指向,故力是定位矢量。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