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三十九渡

建築三十九渡

39個親切、輕鬆的故事帶你觸摸世界經典建築的溫度,讓你愛上人生的每一個遇見!

主要內容

這是一本人人可以閱讀的 ,非常有趣活潑的建築專業書,您可以在目錄中挑選您感興趣的數字閱讀,因為數字是其中的一條線索。本書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有39個風格迥異的故事,親切、輕鬆,她必將成為建築愛好者書庫中最奇異的圖書;對於非建築專業的讀者,也許這本書會讓您愛上建築的藝術……

書中挖掘了這些建築不為人所知的“背後”的故事、例如歷史條件、建築師的故事、建築存亡的秘密等。

編輯推薦

《建築三十九渡》:

1.不同於一般專業圖書內容的苦澀和死板,本書在注重文字內容嚴謹的同時注重趣味性,讀起來輕鬆、自然;

2.挖掘建築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滿足大眾獵奇心理;

3.圖文並茂,每個故事都配有圖片,全書共有150幅建築圖。

作者簡介

《建築三十九渡》:

李曉明,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專業文學學士,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專業工學碩士;

2007年至今於中央美術學院家居產品專業教學,2010年與合伙人成立ARCHSTUDIO建築設計工作室。

2017年作品“紙桌”獲義大利A設計獎(A'Design Awards)家具類銅獎。

2017年作品“紙磚”入圍國際紅點設計概念獎。

2013年作品“建造系列”入選成都雙年展。

2012年作品“建造系列”入選“躍然紙上”展覽。

2008年 “建築結構形式語言” 刊載於《黑蟻文化》。

……

目錄

第一渡(第一天的故事)

“337套公寓”——胎記 1

第二渡(第二天的故事)

“39歲”——天才的憂鬱 11

第三渡(第三天的故事)

“1969年火災”——建築的沉思 18

第四渡(第四天的故事)

“5.12”——感動建築 25

第五渡(第五天的故事)

“3個生命的延續”——時代沉澱 31

第六渡(第六天的故事)

“一億美金”——城市之瑰 39

第七渡(第七天的故事)

“1884年至今”——建造傳奇 47

第八渡(第八天的故事)

“1600平方米石雕”——噩夢還是美夢 55

第九渡(第九天的故事)

“11米懸挑”——漂浮的盒子 64

第十渡(第十天的故事)

“院宅”——現代四合院 71

第十一渡(第十一天的故事)

“兩條交錯軸線”——永久記憶 80

第十二渡(第十二天的故事)

“一雙開合之手”——生命動線 88

第十三渡(第十三天的故事)

“19位建築師”——建築師團隊 93

第十四渡(第十四天的故事)

“20年驗證”——金字塔之戰 100

第十五渡(第十五天的故事)

“10根椎體演變”——自然與科技 109

第十六渡(第十六天的故事)

“60年代的烏托邦”——艙體建築 118

第十七渡(第十七天的故事)

“79台渦輪機”——旋轉塔 127

第十八渡(第十八天的故事)

“零邊緣”——虛幻現實 134

第十九渡(第十九天的故事)

“6厘米牆壁”——童話世界 141

第二十渡(第二十天的故事)

“27光的通道”——與上帝對話 150

第二十一渡(第二十一天的故事)

“10.8153平方米冥想空間”——僧人之旅 158

第二十二渡(第二十二天的故事)

“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包浩斯”——藝術先鋒基地 166

第二十三渡(第二十三天的故事)

“16年宏偉建設”——集權象徵 175

第二十四渡(第二十四天的故事)

“13塊岩石的墜落”——自然痕跡 183

第二十五渡(第二十五天的故事)

“681個方案”——反叛印象 192

第二十六渡(第二十六天的故事)

“60噸負重”——永恆的家族企業 202

第二十七渡(第二十七天的故事)

“100年溫泉瑤池”——森林沐浴 210

第二十八渡(第二十八天的故事)

“130年歌劇魅影”——地下河 217

第二十九渡(第二十九天的故事)

“抗8級地震”——“漂移的海帶” 225

第三十渡(第三十天的故事)

“一萬顆釘”——優雅地帶 233

第三十一渡(第三十一天的故事)

“70年重生”——LESS IS MORE 241

第三十二渡(第三十二天的故事)

“20世紀的穆沙拉比窗”——光的旨意 248

第三十三渡(第三十三天的故事)

“十大建築奇蹟之一”——現實奇蹟 255

第三十四渡(第三十四天的故事)

“十大建築奇蹟之二”——空中之城 262

第三十五渡(第三十五天的故事)

“唯一的鹿野苑”——本土建築 269

第三十六渡(第三十六天的故事)

“1999波普”——印刷建築 276

第三十七渡(第三十七天的故事)

“100戶”——密度與參數 284

第三十八渡(第三十八天的故事)

“1、80、480”——“山、人、童話” 292

第三十九渡(第三十九天的故事)

“30×7的模數”——永恆經典 302

前言

故事之前

在這裡我不想泛泛談及“藝術”這個詞,因為很多時候過於肯定的說辭常常會帶來某種導向性,而這種導向性即使是正面的,也不完全是事實。而實際上,感受即真實。

雖然藝術已有很多的定義,但是現在更多的是作為可擴展領域的議題。如果藝術的衍生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深入淺出,那么對於大眾來說,藝術表現的範疇可以更為廣泛;如果藝術的影射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立體,那么我們可以把它繪入生活最初的概念草圖;如果可以構想將藝術重新打散,那么我們可以在更多的角落尋找到它的蹤跡;如果我們再次從一幅繪畫中找到愉悅、從一本書籍中汲取到智慧、從一滴水中探尋到未知,那么從一棟建築中呢?

在這裡,我們只聊聊建築。

我們是否曾關注過一棟建築背後所發生的一切?在我們的普及觀念中,建築太過於理性和冰冷,我們時常也只把建築理解為一塊場地,其實不然,建築最原始的形態是“穴”,穴的最基本形態是為人們生活和集會提供“容納”的處所。雖然容納的概念相對簡單,但當人們在處所中開始有所“行為”的時候,建築就不只是場地,也不只是單一的存在,而早已成為“空間、時間與情感”並存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建築存在的意義最為重要,因為建築可以承載物質也可以包括精神,可是,有時我們會自然地忽視“存在”的意義,我們會忽視建築帶給我們精神上的作用,也會忽視建築創造的藝術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樂趣,因為這一切發生得太自然,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敏捷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問題的存在,是關乎我們應該怎樣重新認知建築的問題。

建築的藝術是個複雜的程式,猶如機械的複雜構造,建築需要多方面知識體系的共同構築才能完整呈現。而事實上,有時我們在一棟房子中是很難想到編織這個程式的諸多元素的,歷史與政治成為決定建築存亡的關鍵、社會與文化成為建築衍生的根基、科技與建造成為建築得以“誕生”的最基本條件,而哲學與美學則成為建築軀殼內的靈魂。建築最終是為人類物質與精神生活創造更高的價值的,儘管有時構成建築的這些價值因素未必全部在建築的實體中呈現,但它們將決定建築存在的基態,建築呈現的實體已不足以說明一切,建築背後發生的才是流淌於建築肉軀的血液。

最終,現實的、虛幻的,所有構成建築的點都會歸結到藝術與生活範疇的視平線內,凝結在建築事件的情結中,所有的點將構成建築的藝術,不斷經歷和演繹,模糊中逐漸清晰。

建築是具象又抽象的藝術,更是情與理的結合。

建築是人文的產物,是人類情感的綜合體。

建築的生命線牽引著世界每一個角落,它無所不在。

建築可以敘事,可以評論,也可以抒情。

建築的因果永遠都在變,我們無法輕易判斷。

建築藝術最大的魅力不在於單一的存在,而是我們看到和經歷它。

關於“渡”

渡,有橫過水麵之意,通常是個動詞,例如渡船、擺渡。如果引申,指“由此到彼”的過程。渡,也可以指代過河的地方,例如渡口、渡頭。

本書中,講述了39個建築的故事,它們是旅程的一個渡口,也是一個“過程”,它們將渡船承載我們駛向建築國度的彼岸,我們也可以擺渡去我們想要尋求的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