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

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6月9日正式下發了《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兩份正式檔案,對“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著手整飭。

簡介

進行了詳細解讀並聲稱將對其中存在的造假,過度炒作,宣揚拜金主義等不健康價值觀等現象進行整治.措施包括將所有該類節目改成錄播,對節目內容和主題進行把關等." src="">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 《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這兩份檔案,《焦點訪談》還對其進行了詳細解讀並聲稱將對其中存在的造假、過度炒作、宣揚拜金主義等不健康價值觀等現象進行整治。措施包括將所有該類節目改成錄播、對節目內容和主題進行把關等。 2010年6月10日,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安徽衛視等多家衛視證實,國家廣電總局已下發《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對近期引起諸多爭議的婚戀交友、情感節目進行規範管理。文中要求這兩類節目禁止偽造嘉賓身份,禁止討論低俗涉性內容,禁止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禁止渲染醜惡等。

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 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

國家廣電總局正式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兩份正式檔案,對已經引起極大社會公憤的“相親類節目泛濫、造假、低俗”等傾向著手整飭。一個熱點之後,又見廣電總局禁令,不知該欣慰,還是無奈。

廣電總局的禁令,這些年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視線,已經不陌生了,看看這些年廣電總局連發“重拳整頓”的各類禁令,有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味道。比如叫停各類整容變性節目;加大對選秀節目的監管;堅決杜絕違規播出涉案題材電視劇;嚴禁主持人著裝暴露怪異,模仿港台腔;嚴格“紅色經典”改編中出現的亂“編”亂“導”的問題;關於禁止播出電腦網路遊戲類節目的通知,以及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證實的限制每部電視劇首輪播出衛視數量在3家以內的訊息。各類禁令真是五花八門,從服飾到形式再到內容,讓人眼花繚亂。

不難看出,每一個禁令的推出,都伴隨著一個熱點,禁令真的能亡羊補牢嗎?規範電視節目的播出非要用禁令的行政手段強行干預嗎?其實,一些禁令對一些電視台來說已經形同虛設,比如著裝和主持人的港台腔,有些電視節目乾脆使用國語不標準的港台主持人;2009年廣電總局對醫藥廣告和豐胸廣告的禁令猶言在耳,但很多電視台還在播出。如此看來,禁令試圖亡羊補牢,收效值得商榷,“拜金女”還在到處撈金,誰能保證不會出現下一個?難道每出現一個就要發一個禁令?

電視作為一個公共傳播媒體,應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應該把握總體的度。今年相親類節目的突然火爆,不是因為節目內容的新穎豐富,而是源於對某些話題的惡炒。那些帥哥美女們在電視上侃侃而談,語不驚人死不休,讓人懷疑“哥相的不是親”,是出鏡率和成名的機會。那些突破底線的惡炒、赤裸裸的拜金和厚顏無恥的身體出賣,已經超出了社會道德的基本範疇。無恥不怕被嘲笑,反而成了走向成功的敲門磚。這不是簡單的誤導,而是對媒體社會責任毫無顧忌地踐踏,是電視行業的悲哀。

對於這種現象,廣電總局發出禁令,讓人欣慰。但同時又有些許無奈:仿佛一群玩遊戲的人,玩到高潮,玩過了火,才來制止這個遊戲。而不是給遊戲定一個規則和框架,讓大家在這個框架內愛怎么玩怎么玩。面對一個個禁令的出台,應當反思:行政管理者不應是一個遊戲的參與者,遊戲玩瘋了再來定規則,而是應該有自己的行業法規及治理辦法,讓大家在規則內充分發揮充分玩,是不是會玩得更好一些?

討論

電視相親節目在中國年輕一代中引發了有關婚姻拜金的討論,在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高達9成的網民認為,這樣的節目會助長拜金主義,扭曲中國人的婚戀觀念,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消極的作用。有網友直言:“這不是為了給人找對象的,而是一個低俗的秀場”,早就應取締這種“低俗”和“不負責任”的電視節目。

為了博取收視率和隨之而來的廣告費,許多電視台不惜作假。因為受到關注越來越多,《我們約會吧》和<非誠勿擾>的收視率節節攀升。火爆的電視相親節目一方面已經以娛樂為主,另一方面表現了社會價值觀的分歧,這兩點是最大的賣點,也是吸引大量觀眾的主要原因。對金錢物質的渴望、以貌取人的心理這些內心欲望被放大公開討論。類似“拜金女”的流行,會讓觀眾以為這就是社會的主流,產生極其不好的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