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武鳴縣城廂鎮第三國小

廣西武鳴縣城廂鎮第三國小

武鳴縣城廂鎮第三國小始建於1984年,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縣城中心風景如畫的西江河畔。平常簡稱三小或武鳴三小。學校現占地18.7畝,擁有26個教學班,在校生1650多人。教學設施現代化,教師辦公室配備電腦,開通全縣國小第一個學校網站,建有多媒體教室及兩間微機室,100%的班級裝配電視、電腦、實物展示台,各功能室齊全。多年來,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師德高尚、質量過硬、特色鮮明、設施一流贏得到了廣大家長及社會的讚譽,為目前武鳴縣規模最大的教育教學視窗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特色

堅持以“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為辦學之路,立足本校實際,積極開展11項國、區、市、縣各級課題研究,形成“人人有課題”的濃厚科研氛圍。省級B類重點課題“電腦拼音識字教學實驗”成果顯著,已有縣內外7所學校加入該項課題實驗;“珠心算實驗”課題啟智效果突出,課題組編撰系列實驗教材,作為校本課題全面鋪開;創建“書香校園”,開展“誦讀經典詩文,培養‘雙文’素養”課題研究推動讀書工程;體藝特色盡顯風采,各類比賽屢屢奪冠,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師資隊伍

堅持以人為本,實施“博學”“名師”兩工程,傾力打造素質優秀、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通過抓教研,促全體教師整體素質;搭舞台,讓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構平台,使骨幹教師越趨成熟。學校現有教職工87人,教職工學歷達標率為100%,1人評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重點項目培訓對象,南寧市“21世紀園丁工程” B類培養對象1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4人,南寧市教學骨幹37人。40多人次在全國、區、市、縣級優質課比賽獲獎,400多篇論文獲國、區級獎或發表。

實踐活動

注重培養學生個性發展,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成立學校記者團、廣播站、竹槓隊、軍樂團、游泳隊、田徑隊等學生組織,每年舉行一年一度的語文節、藝術節、運動會等,充分發揮學生才能。學生參加學科、體藝比賽4000多人次受到各級部門嘉獎。

累累碩果

先後被譽為“自治區文明學校”、“自治區課程改革先進單位”、“全區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南寧市文明學校”、“南寧市紅旗大隊”、“南寧市‘四心工程’創建活動達標學校”、兩次評為“南寧市科研先進單位”、“南寧市示範性家長學校”、“南寧市農村義務教育常規管理示範學校”、 “武鳴縣‘普通完全國小’示範性學校”、 “武鳴縣規範化管理十佳學校”,五次評為“武鳴縣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師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碩果纍纍,學校辦學綜合實力得到迅速增強,辦學質量得到各界的廣泛好評和積極認可。

告別昨日的風采,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三小人將朝著實施和諧校園、打造特色學校的方向繼續努力,相信這顆西江河畔的明珠將會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學校特色

電腦拼音識字同步練習 識記閱讀表達多得

2003年9月,我校在全區首開先例,開展“電腦拼音識字教學研究”校本課題實驗。2005年3月,被區教科所立項為廣西教育科學“十五”規劃B類課題。課題以“創造性運用電腦,將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相結合,大量識字,提前進行讀寫訓練”為研究目的,把課題實驗教材與課標語文實驗教材有機結合,整合、重組兩種教材相互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適合武鳴壯族地區國小拼音教學的途徑,低耗高效地融合進行拼音、識字、閱讀、寫作、電腦等教學。課題操作性強,發展潛力大,所取得的顯著成果,得到家長的廣大讚譽,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如今,已有縣內外7所學校加入該項課題的研究,真正使課題研究成果輻射到各個縣、鎮。同時,課題組還負責各校實驗教師的培訓輔導工作,加大對各參與學校實驗教學的指導力度,以高品質的科研培訓服務,帶動課題成果的推廣套用。

文體為翼 全面發展

我校自1984年創辦依始就組建游泳隊,1990年被指定為自治區傳統體育項目(游泳)學校。二十幾年來,一批批的游泳苗子在教練的嚴格指導下,團結拼搏,刻苦訓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歷年參加區、市比賽,獲獎牌1200多枚,團體獎50餘次,為體育院校及各省、市輸送28名優秀運動員。2007年,被譽為“廣西蹼泳小金花”的隊員許玉川入選國家隊。游泳隊員以颯爽的英姿、累累的碩果向社會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游泳訓練成為學校一個富有活力的特色項目。 .

校鼓號隊比賽中 校鼓號隊比賽中
校合唱團在縣“三月三”活動中精彩表現 校合唱團在縣“三月三”活動中精彩表現
學校舞蹈隊在表演中 學校舞蹈隊在表演中

學校組建的縣第一個國小軍樂團,參加縣儀仗隊比賽獲得“五連冠”,代表武鳴參加南寧市儀仗隊比賽,面對各縣、城區精選的代表隊,以出色表演獲得總分第二名。舞蹈隊在縣文藝匯演一直穩居總分第一的驕人成績,合唱隊參加南寧市合唱比賽兩次獲得金獎。“尼達妮”山歌合唱團名聲在外,多次進京錄製節目並在中央台、廣西電視台春節晚會和南寧民歌節晚會、縣“三月三”活動精彩亮相,多次接待中外友人,盡顯壯家小歌手風采。 .

神奇的“珠心算”

1998,我校開始舉行“珠心算”實驗教學。多年顯著的實驗效果證明“珠心算”最佳學習時間為5~8歲,學習珠心算的孩子對數學有自信心,注意力集中,做事敏捷,反應迅速,同時不僅數學成績優異,連語文、英語、自然等課程成績,也優於沒有學過珠心算的孩子,出現了“一科學習,多科受益”的連鎖反應。而今,三國小習珠心算的孩子從當初的21人發展到今天整班推進的形式全面鋪開,每屆學習人數600多人,且呈逐年增多的趨勢,形成並持續了珠心算的學習熱潮,現在,珠心算教學已經成為我校特色辦學之一。 “珠心算”教學宗旨: 開發腦潛能,培養非智力因素,啟發創新思維,增強動手能力。 “珠心算”教學指導方針: 在娛樂中學習珠心算,在遊戲中開發腦潛能。

學生珠算比賽中 學生珠算比賽中

一朝脫穎吐芬芳

西江河畔,涌動著未變的情懷;

春秋代序,詮釋著發展的步伐。

武鳴縣城廂鎮第三國小肇始於1984年,迄今已經走過了24年的風雨滄桑。24年,在浩淼的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但對於三小人來說,卻是歷任領導班子與教職工盡戮力同心,辛勤園丁與莘莘學子傾心相知,繼承與創新融匯,奮發與艱辛並存的激情歲月。

24年來,不但有獨步風香於三尺講台、化袖下桃李為民族脊樑的教育精英,更有立足於教育前沿、挫萬物於筆端的專業教師,共同勾勒出三小風采卓絕的人文畫卷。

24年來,學校以其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卓越的教學業績蜚聲,受到全縣教育同行的普遍關注,並獲多項榮譽。如今,學校擁有26個班級、在校生1500多人,成為武鳴縣規模最大的一所縣城國小。

一、從德育入手,注重師生道德建設

1、師德師風引正確方向城鎮三小堅持雙周政治學習制,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召開新調入教師會、青年教師座談會、黨員教師會、退休教師座談會等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增強遵守師德規範的自覺性。學校按德、能、勤、績表現對教師學期工作進行綜合考評,樹立師德典型。每學期對年級組進行“和諧獎”、“突出貢獻獎”評比,給予精神、物質獎勵。對於在職函授進修取得學歷的教師學校給予物質獎勵。教職工生病、分娩或家屬病故,學校領導都前往慰問。種種舉措,使教師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激發敬業精神和愛校、愛生情感,形成了和諧人際關係和團結奮進、樂於奉獻的優良教風。 2、行為規範引校風校貌 每個學期學校確定教育主題,堅持星期一國旗下主題講話制度和主題班會制度,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讀書教育活動、看革命傳統影片,開展“城鄉孩子手拉手”、“我當一日家長”、“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校運會、文藝晚會、興趣小組、愛心助殘、軍訓、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以及到烈士陵園、敬老院等德育基地開展教育活動。學校開展文明班級競賽活動、校運會或班際文體比賽、學科競賽等拓寬德育教育渠道。同時創辦家長學校,每個學年印發《家校簡報》給家長,加強家校溝通;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意樹立典型,在班級文化長廊和廣播站宣傳,營造德育教育良好氛圍。此外,建立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同派出所共建青少年維權崗,期末邀請法制副校長、縣交警到校舉行專題講座,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組織網路體系。 二、抓隊伍建設,創建優良工作作風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打造一支富有戰鬥力的排頭兵目前,學校機構健全,各工作崗位職責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管理網路明確清晰,各項工作有布置,有檢查,有反饋,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整個班子團結、作風民主、廉潔自律、業務精湛,舉止言行堪稱全校教師的楷模,是一支能夠凝聚人心、特別能戰鬥的隊伍。2、實施“名師”、“博學”工程,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學校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點學習研討制度,制定培訓計畫,落實培訓經費,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推出去”的方式實施“名師”、“博學”兩工程。通過承擔各級送教下鄉及研究課、組織外出學習,打造了一批名師和教學骨幹。通過自學各種教學業務理論、寫讀書筆記及摘抄教學名言錦句、開展“師徒結對”、舉辦教師基本功大賽、舉行校本培訓等形式,促進教師成為“博學”之師。同時鼓勵教師積極承擔各級各類課題研究,營造濃厚的教學科研學習氛圍。目前,全校教職工學歷達標率為100%,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有54人,占62.07%, 1人評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重點項目培訓對象,南寧市“21世紀園丁工程” B類培養對象1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4人,南寧市教學骨幹37人。40多人次在全國、區、市、縣級優質課比賽獲獎,400多篇論文獲國、區級獎或發表。三、以教研為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作為南寧市校本教研建設基地,學校注意結合實際,以校本教研為載體,將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校本培訓有機融為一體,有效促進教師的持續發展,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深化課堂教學改革。1、聚焦課堂,展示課例,打造教師優質課堂教學學校加大課堂教學研究力度,開展“五課”活動。一是常態課,每位年級分管領導定期或不定期下年級聽課,並檢查、指導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二是研究課。成立學科教研組和年級備課組,要求每教研組每個學期要舉行3~4次的教研活動,每個備課組內安排每人上兩節的備課組研究課,從而做到人人都上研究課。三是開放課。每個學期,學校舉行課堂教學開放日研討活動,邀請家長走進課堂聽課並填寫聽課反饋意見表,以此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四是優質課,即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優質課競賽、基本功比賽,以此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地成長。五是精品課,對一些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的優秀課,再作為精品課公開展示,不斷樹立學校骨幹教師的形象。2、課題研究,以研促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始終以科研為先導,走科研興校辦學之路,把科研與課程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科研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龍頭作用。(1)深化課題研究,促教師能力提升。各課題負責人由學校領導親自掛帥,課題組組長、課題成員均為學校教科研的骨幹力量。在學校的高度重視下,“教學即研究”已成為教師的共識。2000年前,學校參加課題研究的才有4人,如今,參加各級課題研究的教師達到專人教師90.1%,切實做到了科科有實驗,人人有課題。校園內科研活動蓬勃發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風,科研興校深入人心。 (2)擴大課題推廣,促研究成果輻射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區、市級10項課題研究,目前已經有7項課題結題。學校召開課題研討會,使課題研究成果得到推廣套用。如2007年8月順利結題的廣西教科所“十一五”期間規劃課題“電腦拼音識字教學實驗”,把課題實驗教材與課標語文實驗教材有機結合,整合、重組兩種教材相互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出一條適合武鳴壯族地區國小拼音教學的途徑,研究成果顯著,得到家長的廣大讚譽,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2005年學校面向全區舉辦課題研討會,把研究成果輻射推廣,來自區、市教科所及各市縣教育局的150多名領導、教師聽取了課題組的匯報,觀摩了課題研究課,對課題研究成果給予肯定。如今,已有縣內外7所學校加入該項課題的研究,真正使課題研究成果輻射到各個縣、鎮。同時,課題組還負責各校實驗教師的培訓輔導工作,加大對各參與學校實驗教學的指導力度,以高品質的科研培訓服務,帶動課題成果的推廣套用。(3)開發校本課程,促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如學校承擔的區級子課題 “珠心算整班推進實驗教學研究”獲得了結題成果一等獎,學校被評為“珠心算整班推進實驗研究”先進單位。課題負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實驗經驗,獨立編著《快樂珠心算》系列教材(共5本近10萬字),作為教師、學生用書,成為學校第一本校本教材。《電腦拼音識字教學研究》課題組也先後編輯了出版了三套學生優秀習作的《七彩陽光》和四期學生優秀習作集《貝殼》。幾年來,學校多次接待區內各地市、縣觀摩交流,並多次在各級會議上做看教學科研工作典型發言,科研特色在縣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在2006年南寧市科研興校研討會上,學校成為會上5所發言學校唯一的一所縣份學校,在2007、2008連續兩年南寧市科研興校研討會上,學校工作經驗作為大會交流材料。

四、重體藝教育,彰顯學校特色品牌

作為自治區傳統體育項目(游泳)學校和南寧市青少年訓練網點學校,學校一直堅持把體藝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來抓,責成一名領導分管該項工作。游泳隊、田徑隊堅持強化訓練,參加區、市、縣各級各類比賽成績顯著。游泳隊建隊24年,參加各級比賽獲得獎牌1200多枚,團體獎50餘次,為國家隊、各省市、體育院校及輸送28名優秀運動員。2007年,被譽為“廣西蹼泳小金花”的隊員許玉川入選國家隊。學校組建的縣第一個國小軍樂團,參加武鳴縣儀仗隊比賽獲得“五連冠”。2008年底,學校軍樂團代表武鳴縣參加南寧市儀仗隊比賽,面對各縣、城區精選的代表隊,以出色表演獲得總分第二名。舞蹈隊在縣文藝匯演一直穩居總分第一的驕人成績,合唱隊參加南寧市合唱比賽兩次獲得金獎。“尼達妮”山歌合唱團名聲在外,多次進京錄製節目並在中央台、廣西電視台春節晚會和南寧民歌節晚會、縣“三月三”活動精彩亮相,多次接待中外友人,盡顯壯家小歌手風采。學校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農村教育中的傳承作用的研究》子課題《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農村國小體藝教學中傳承作用的研究》的研究,這一課題的探究,在武鳴縣雖尚屬首例,但在搶救、挖掘、整理瀕臨失傳的優秀民間文化遺產,培養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本民族方面將有所突破。這一課題贏得了學生、教師、家長的一致好評,得到縣教育局領導的首肯。體藝教育以累累碩果向社會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並漸已成為學校富有活力的特色品牌。 回眸歷史,點擊輝煌,追求昔日輝煌足跡;面向未來,直面風雨,駛向卓越辦學彼岸。三小人將承載光榮與夢想,征途飛歌,續寫輝煌與榮耀,努力用心血與汗水譜寫出更加壯麗的教育詩篇。

學校榮譽

春華秋實(學校2006年榮譽)

1、學校榮獲全區中國小(中等職業學校)2005年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學校少先隊榮獲“全區紅旗中隊”榮譽稱號。

3、學校榮獲南寧市2006年基礎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4、學校被評為南寧市實施親職教育“十五”計畫先進單位。5、學校榮獲南寧市2006年第七屆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6、學校英語組、六年級語文組、四年級語文組、二年級語文組、一年級數學組在2005年被評為縣級先進教研組。

7、學校合唱隊參加南寧市第七屆中國小藝術節合唱總決賽獲一等獎。

8、學校舞蹈隊榮獲南寧市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節舞蹈節目銀獎。

9、學校文藝隊榮獲武鳴縣2005年中國小文藝匯演團體一等獎。

10、學校文藝隊榮獲武鳴縣2005年中國小文藝匯演舞蹈類節目一等獎。

11、學校文藝隊榮獲武鳴縣2005年中國小文藝匯演綜合類節目一等獎。

12、學校合唱隊榮獲2006年武鳴縣中國小文藝匯演一等獎。

13、學校榮獲第九屆區級少兒珠心算比賽團體獎:二等獎3個,三等獎5個,四等獎4個。

14、學校幼稚園榮獲廣西第九屆少兒珠心算技術比賽優秀組織獎。

15、學校幼稚園榮獲廣西中國小2006年教育教學論文工作優秀組織獎。

16、學校榮獲2006年度武鳴少年兒童珠心算比賽一年級組團體賽第一名。

17、學校榮獲2006年度武鳴縣少年兒童珠心算比賽學前班組團體賽第二名。

18、學校幼稚園榮獲2004——2005年度武鳴縣教學互助先進集體。19、三小六(1)班被評為南寧市2005年優秀班集體。

春華秋實(學校2007年榮譽)

1、廣西教育學會舉行的第十次優秀科研成果評比活動中獲先進單位獎

2、“南寧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

3、南寧市農村義務教育常規管理示範學校

4、南寧市2005-2006年“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5、2006年南寧市青少年愛科學實踐活動先進集體

6、武鳴縣“校長建設年”、“教學管理年”規範化管理“十佳學校”

7、武鳴縣衛生優秀學校

8、武鳴縣“兩基”迎國檢工作先進單位

9、四(1)、四(2)、五(4)、六(4)班評為南寧市中國小2006年度優秀班集體

10、在廣西第十屆珠心算比賽中,學校幼稚園五歲組一隊、二隊獲團體一等獎;六歲組:一隊獲團體一等獎;二隊、三隊榮獲二等獎

11、2006年南寧市中國小“我愛南寧”板報展評比賽三等獎

12、2007南寧市小學生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團體(踢毽子)第一名

13、南寧市首屆小學生英語歌曲、歌謠決賽國小二組一等獎、一組三等獎

14、在南寧市第九屆中國小藝術節中,舞蹈《春暖花開》獲舞蹈類銀獎,電子琴《保衛黃河》獲器樂類銀獎,鋼琴獨奏獲銅獎

15、學校幼稚園舞蹈節目《雨中樂》在2007年南寧市少年兒童藝術節舞蹈幼兒組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16、二00七年武鳴縣中小學生文藝匯演國小組(音樂舞蹈類)第一名

17、學校幼稚園獲2006年武鳴縣“幼兒適應性發展課程語言教學活動”優秀組織獎

18、學校幼稚園獲接力出版社組織的“小聰仔”杯幼兒趣味手工比賽優秀組織獎

春華秋實(學校2008年榮譽)

1、廣西中國小(幼稚園)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工作優秀組織者

2、第二批南寧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

3、2007年武鳴縣教育系統教育宣傳先進單位

4、武鳴縣青少年愛科學實踐活動先進集體

5、武鳴縣第三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優秀組織獎

6、武鳴縣“手拉手教研互助”先進集體

7、廣西第十一屆少兒珠心算比賽六歲組團體一等獎

8、南寧市少先隊儀仗隊檢閱大賽銀獎、武鳴縣儀仗隊檢閱大賽縣城組金獎

9、南寧市第十屆中國小藝術節合唱《壯娃喜洋洋》獲得金獎

10、南寧市國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踢毽子項目團體第一名

11、武鳴縣第三屆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幕式方塊隊入場一等獎

12、武鳴縣城廂鎮首屆教職工氣排球比賽體育道德風尚獎

13、2007年秋季學期城廂鎮教學優勝一等獎

14、武鳴縣城廂鎮教職工迎春氣排球比賽第三名

15、五(3)班(班主任:李文英)被評為南寧市優秀班集體、南寧市紅旗中隊

16、四(4)班(2004級4班 )(班主任:韋燕芬)被評為南寧市優秀班集體

17、六(4)班(班主任:王妹)、四(2)(班主任:劉月娟)被評為武鳴縣優秀班集體

18、武鳴縣第一屆英語小學生講故事比賽喜獲2個特等獎,3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

19、校文藝隊在南寧市中國小藝術節舞蹈《秦王點兵》喜獲舞蹈類金獎,聲樂《智斗》獲聲樂類銀獎。

20、2011武鳴縣歷史的選擇演講比賽中,我校的陸義夫獲特等獎,玉可可獲一等獎。

21、武鳴縣第二屆英語小學生講故事比賽喜獲2個特等獎。

22、我校學生林昀、鄧奇睿、農澤幫、韋昕鳴在2011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

教學科研

城鎮三小2009年春季學期德育月活動主題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因此,我校德育工作緊緊圍繞“著力內涵發展,促進和諧校園,創建品牌學校”這一中心開展工作。以“弘揚和培育民族傳統道德教育”為核心,以基礎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為切入點,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真正提升我校的辦學特色和品味,努力創辦精品學校。以下是我校本學期的月活動主題。

三月份活動主題:安全教育

四月份活動主題:文明行動

五月份活動主題:好習慣伴我行

六月份活動主題:感恩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