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民俗風情

廣西壯族民俗風情

廣西壯族民俗風情,龍勝的壯族為廣西北壯,有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北壯的木樓高大整齊,二樓三樓常常挑出吊柱,加寬房屋的空間。有些連戶的房屋,一棟長長的木樓里,幾家住戶的火塘彼此都不隔開,哪家來了客人,大家共同招待。

這一特點在龍脊一帶尤其突出。龍脊壯族婦女裝束特色鮮明。頭系印花頭巾,系得有稜有角,身穿開襟圓領上衣,春、夏、秋多為白色,冬天為黑色,內胸系一塊藍色或淺綠色圍兜,褲子多為黑色和青色。袖筒和褲筒下腰綴有兩道繡花的“欄桿”,寬的一道指代先輩人,窄的一道指代後輩人,象徵著壯家老少永不分離,傳承不斷。過去壯族婦女笑不露齒,下田幹活挽衣袖卷褲腳也有分寸,花“欄桿”綴出的部位,就是衣袖和褲腳只能挽到的部位。
壯家熱情好客又極講衛生,居家一日三掃,各種用具擺放得整整齊齊。每當家裡來了客人,主人以水酒當茶招待。澄碧的龍脊水酒醇、香、甜、軟,味道和後勁像主人的情意一樣深厚綿長。款待客人時還把炒熟後的豬肝、瘦肉泡進水酒里製成“肉酒”,奇特的風味讓人百吃不厭。北壯歌謠品種繁多,韻味豐厚。龍脊七言山歌唱起來令人柔腸百轉,如痴如夢;風趣機智的五言酒歌叫人捧腹大笑,為它大膽新奇的比喻:“哥的額頭闊,嘴巴真會說。編歌圓似蛋,比酒還好喝。”“母雞養雞崽,沒出殼就乖,妹你會唱歌,娘肚帶出來”.......壯族男女青年以歌定情,情投意合了就“吃雞”(用雄雞下定),然後摘吉日“摘茶”(指接親,接親時采幾枝茶葉插在禮擔上,因此 而得名)。新娘出閣時,由兄弟背出閨房,一直背到大門外;來到新郎家,新郎背著新娘踩著靠在樓梯上新紮的竹樓梯上樓,踩著鋪在堂屋裡的新木橋走進洞房,新人前面走,竹梯後面砍,木橋後面拆,以示新娘在夫家紮根,從此沒有回頭路。
北壯的繡球、背帶、錦帶製作手工纖秀精巧,竹編產品儀態萬方,龍脊馬海一帶的木雕石雕古趣盎然,尤為出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