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原《廣東商學院學報》)創刊於1986年,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廣東財經大學主辦的以研究經、管、法為主的財經綜合類學術期刊。 據2018年6月《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編委會擁有編輯3人。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2751篇、總被下載656135次、總被引1343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73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57。 據2018年6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載文量為1767篇、被引量為4748次、下載量為52320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1.06。

辦刊歷史

1986年,《商學理論與實踐》創刊。

1988年,更名為《商學論壇》;同年,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1999年,更名為《廣東商學院學報》。

2001年,《廣東商學院學報》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14年,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設有粵商與廣東經濟、經濟理論與探索、金融與資本市場、財稅與公共管理、公司財務與會計、企業與商務經濟、城鎮化與農村經濟、法和經濟學等欄目。

特色欄目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設有經濟隨筆、學術爭鳴、粵商研究等特色欄目。

報導內容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既注重依託學校的學科優勢和研究團隊,力求法商融合之特色,又注重凸顯地緣優勢,展示粵商研究之成果,主要刊登經濟領域及相關學科有一定學術水平,有創新性或具有較高套用價值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反映中國國內外學術新動向、新理論的綜述;尤其重視發表具有廣東地域特色,對該地區經濟建設有一定理論意義的原始研究成果。

人員編制

據2018年6月《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編輯部官網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編委會擁有編輯3人。

編輯:歐翠珍、胡慧河、楊小川

合作交流

2012年12月14日,《廣東商學院學報》編輯部成員參加了在廣州市荔灣區沙面會館舉行的“人文嶺南·學術圓桌”2012年終論壇,論壇主題為“十三行與世界文化名城培育”。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被中國《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收錄。

研究發表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2751篇。

據2018年6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載文量為1767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知網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總被下載656135次、總被引1343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73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57。

據2018年6月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被引量為4748次、下載量為52320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廣東財經大學學報》影響因子為1.06,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928名,大學學報(經濟管理)(57種)中排第9名。

榮譽表彰

2002年,《廣東商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2006年,《廣東商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併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是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規範》規範獲獎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為教學、科研服務;始終把提高辦刊質量、突出學報特色放在首位,在策劃上注重選題的前瞻性、時代性,在選稿上重視文章的創新性、學術性,在編輯時關注細節、精益求精,追求標準化、規範化。

形象標識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現任領導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編委會領導

主編:于海峰

主任、副主編:何劍

編輯室主任:湯菲

綜合崗副主任科員:謝文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