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饒平縣東界

所城鎮地處閩粵交界處,是粵東沿海邊陲鎮之一。位於東經117°2′,北緯23°12′,東與大埕鎮相鄰,西接縣城黃岡鎮,南與柘林鎮接壤,面臨浩瀚的南海,與南澳島遙遙相望,北面毗鄰福建省詔安縣,海岸線全長11公里,倚山臨海,自然條件優越。全鎮總面積50.9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1649人,轄有11個村和1個居委會。

簡介

所城擁有優越的山海資源,物產豐富,交通方便,通訊設施齊全,轄區主要道路碧鐵線全長7.2公 里。所柘線3公里,直達柘林港,已全部鋪設水泥路面。海陸運輸四通八達。現已開通直撥全國、全球的程控電話、移動通信、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力供應併入省網,有3200千伏安變電站一個,可滿足全鎮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有兩座集水面積4.5平方公里,庫容量360萬立方米的水庫,為全鎮的生活用水和發展"三高"農業務實基礎。

歷史

所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較多。嶺後的蝙蝠洞,高埕的雲峰寺、陳壁娘以及同安岩、普陀岩等名勝古蹟,還有龍灣村的自然景觀,英港海濱浴場、射擊場,可供發展悠閒度假,消遣娛樂旅遊;地處粵閩交界的雲峰山莊占地約100畝,莊主是中國蘭花協會會員,莊內有名蘭觀賞園、名家書畫廊、荷池觀魚、荔園、品茗室等觀賞區。雲峰山莊已成為粵東、閩南一帶的旅遊熱點。廣闊的淺海灘涂,是開發水產養殖的良好基地。現落戶該鎮有四家大型工廠化的養殖場。

發展

古哨大所城古稱大城所、大埕所。清海防軍事重地,在饒平縣所城鎮小金山南側。 明洪武初年,朝廷於全國沿海設衛所防禦倭寇,因衛所設於大埕,後簡稱所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戶侯顧實創建,呈方形,條石砌築,城垣高二丈七尺,周圍六百四十三丈,四周挖護城池,池加城之數五十三丈。分東西南北四城門,城門上築重樓,城垣四角各設敵台。全城面積2600畝,昔時城內有三街六巷,街道 所城的石牆寬一丈五尺,用石板鋪築。清康熙三年(1644年)遷拆,七年展復,康熙八年重建。據《潮州府志》載:“所城稱大城所,設正千戶二員,副千戶三員,百戶十員,鎮撫一百,旗軍一千二百二十三員;各種軍器五千四百五十七件,四城門尚存,東西城垣尤為完整,是潮汕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之一。1981年被列為饒平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