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

黃圃鎮地處中山市最北部,居“珠三角”西岸都市圈發展核心板塊,與廣州、深圳、佛山、江門、東莞、珠海、香港、澳門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時生活圈內。全鎮土地面積83.6平方公里。建制已860多年,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廣式腊味發源地,也是中山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商貿城鎮,與石岐、小欖齊名,並稱“中山三大鎮”。

黃圃鎮簡介

黃圃鎮西北與佛山市順德區為鄰,東北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河相望, 改革開放以來,黃圃鎮憑著優越的區位優勢和熱情的人文優勢,把握機遇,大力發展工商業,使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工業結構日趨完善。特別是近三年,黃圃鎮不斷提高自身招商選資的吸引力,加快基礎設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設,最佳化投資服務環境,構建了企業項目洽談、購地、立項、辦證、動工、建廠、投產和增資擴產的順暢平台,吸引了國內外知名企業如打造全球最大空調生產製造基地的廣東省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填補亞洲空白的內螺紋銅管生產企業奧托昆普銅管(中山)有限公司、亞洲最大的瓦楞紙生產企業中發紙業有限公司、全國四大啤酒之一金星啤酒有限公司等紛紛紮根黃圃。初步形成了“以金屬為主體的工業原材料產業為支柱產業,以家電五金產業為重點產業,以腊味為代表的食品產業為特色產業”的三大產業體系。特別是以腊味為代表的食品特色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被中山市確定為區域特色經濟產業,產業體系不僅涵蓋了農副產品加工、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等國家納入統計序列的行業類別,而且擁有發展潛力強勁的食品包裝與機械製造業等,形成了以腊味、乾果、飲料、水產品加工、稻米加工、疏果加工、食品包裝印刷、冷藏儲存、養殖、種植等十大行業為主的產業體系。
戶籍人口8萬多,外來人口5萬多,轄12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居委會,是全國首箇中國食品工業示範基地和中國腊味食品名鎮、國家衛生鎮、全國首批工業衛星鎮、中國(黃圃)飄色之鄉、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鄉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全國計畫生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農副產品深加工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廣東省“四五”普法先進鎮、中山市工業強鎮等。

黃圃鎮歷史

黃圃鎮黃圃,因北面一帶山坡黃菊盛放,漫山遍野,宛若天然大花園,故名。距今有近九百年的歷史。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隸屬香山縣,稱黃旗都。明初,黃圃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商會。

黃圃鎮氣候

水路,南靠雞鴉水道,北倚洪奇瀝水道,1000噸船隻可常年通航,河道縱橫,四通八達。陸路,48米寬的大道橫貫全鎮,距中山港和容奇港分別為20分鐘、30分鐘車程,距珠海、廣州、深圳分別為60、67、130公里。

黃圃鎮經濟

黃圃腊味黃圃腊味跨越百年,馳名中外,以其選料精、製作巧、色香味俱全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為廣式腊味之名產。現時,全鎮共有腊味生產加工及配套企業約200家,2003年為黃圃鎮創造了超過10億元的產值,是國內廣式腊味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多種多樣,包括臘腸、臘肉、臘鴨、臘魚等50多個品種,通過超市、批發市場等渠道銷售到省內、四川、上海、浙江、江蘇、遼寧等全國各省市,並通過進出口公司代理出口到港澳台、東南亞、中北美洲、歐洲等地。 2004年10月和12月,黃圃鎮還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食品工業示範基地”和“中國腊味食品名鎮”稱號,這兩個國家級的金字招牌將對該鎮腊味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將極大地推動該鎮食品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黃圃腊味2005年3月,“黃圃”腊味商標又被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稱號,這一系列榮譽的取得都極大地提高了黃圃腊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黃圃腊味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堅實的基礎和發展平台。
過百年的歷史是黃圃腊味品質的證明,不斷取得的榮譽是黃圃腊味發展的標誌。黃圃腊味是品質的保證,是你我信賴的腊味品牌。

黃圃鎮工業區

工業區黃圃鎮是中山北部的工業重鎮,工業體系比較齊全,擁有工業原材料、服裝、食品、鞋業、家電、化工、機械、建材、塑膠五金、船舶製造等行業,多項產品榮獲國家部優、省優稱號,產品遠銷美國、英國、加拿大、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地區以及國內多個省、市。近年來,黃圃鎮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發展迅猛,目前擁有各類工業企業700多家。其中外資企業30多家,引進利用外資1.5億美元,客商來自芬蘭、法國、印尼、日本、宏都拉斯、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奧托昆普銅管(中山)有限公司是芬蘭奧托昆普集團在亞洲地區的第一家銅管生產廠,1995年落戶黃圃,現已成為國內最主要的熱交換銅管供應商,產品同時銷往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國家。
中山市大雁工業基地
中山市大雁工業基地中山市大雁工業基地是經中山市委、市府批准成立的市級工業區,位於中山市黃圃鎮北端,珠三角平原腹地,是中山市北部工業重點區域和交通樞紐地區,基地占地面積近萬畝,是黃圃鎮目前重點開發的大型工業基地項目。
基地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達,西北連線順德碧桂路,東北與廣州市番禺區相鄰,東南接中山市南三公路,距深圳、香港僅1.5小時車程。工業基地實行高起點規劃,以“一心兩帶三軸五
水利視察組團”作為整個基地的規劃構想,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地形條件致力打造一個高科技、高生態含量的綜合型工業基地。
基地現已引進企業達80多家,其中目前投產的企業已近20家,預計年底前投產的企業將近50家。基地內已初步形成了塑膠、五金、紡織、裝備製造等產業群,並附設碼頭、倉儲、公共設施、商住規劃、供電、供水等配套布局,是一個規劃先進、配套完善的現代化工業基地。
中山市大雁工業開發有限公司是由中山市黃圃鎮政府成立的專責黃圃鎮大雁工業基地開發、建設及管理的公司。
現代化科技大廈成立以來,公司圍繞“發展總量,提高質量、儲備土地、積累資產、注重效益”的發展理念,以打造現代化的生態型工業示範基地為指導思想,從基地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建設、招商選資、園區管理、征地等幾方面入手,進行了一系列的開發、建設、管理運作。
為滿足企業需求、改善基地經營投資環境,讓企業安心發展,中山市大雁工業開發有限公司從加快基地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建設出發,在市政設施配套及基地員工宿舍項目的興建上積極努力,成績明顯。目前,隨著11號路路燈、綠化工程的完成以及綜合市場和員工宿舍工程項目的建成,已成為基地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黃圃鎮農業

農業技術支持黃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耕地面積近8萬畝。近年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形成了優質水產示範區、萬畝香蕉園、數千畝蔬菜基地、糧食行銷市場、腊味加工區等地區特色農業。 綜合整治低產魚塘夯實養殖基礎設施,是黃圃鎮全面推進漁業現代發展的重頭戲之一。去冬今春,該鎮上下聯動,揮如椽之筆,斥資333萬元,高標準綜合整治低產魚塘3200畝,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近日,筆者隨中山市魚塘整治驗收組來到該鎮石軍、吳欄等村,但見整治一新的養殖區塘成方,路相連,渠相通,電網到塘,增氧機鏇起的水花四濺,方塘倒影著藍天白雲,塘頭忙碌著養殖戶的身影,萬畝魚塘水活魚躍蝦歡,呈現出流光溢彩豐收在望的景象。
黃圃水產養殖面積2.5萬畝,去年水產品總產量24250噸,總產值1.933億元,漁農人均純收入2.67萬元,是中山北部水產養殖大鎮。據黃圃鎮農辦負責人介紹,水產養殖業是該鎮農業和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總產值占了大農業產值的六七成。然而隨著養殖周期的延長,輪養密度的增大,魚塘養殖環境和耕區環境每況愈下,成了該鎮水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制約。

黃圃鎮旅遊

中山市黃圃鎮海蝕遺址
黃圃海蝕遺址黃圃海蝕遺址位於黃圃鎮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嶺山東面山腳(東坑大岡山腳)一帶,占地範圍2500畝。它不僅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海蝕遺址,而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根據地質背景等研究,黃圃石嶺山海蝕地形主要形成於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時的古珠江口海灣中島嶼時期(距今約7000-2000年)。島嶼與海面接觸處由於長期的海浪侵蝕,形成多處海蝕洞。海退之後,石嶺山由島嶼變成了今天的丘陵,海蝕洞變成為山腳一帶連串的岩洞。石嶺山裸露的山岩由紫紅色沙礫岩層構成,形成於距今一億多年的白堊紀,由於長期的風化,岩層產生裂隙和剝落,形成了飛來石、滴水岩等形態各異的山體奇觀。目前該海蝕遺址出露的海蝕地形從玉泉洞開始向北延伸兩百多米,呈現出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台等獨特的海蝕地貌。它是繼廣州七星崗古海蝕崖之後,廣東境內第二個作過水準測量的古海蝕崖,對研究全新世、乃至更新世海侵時是否存在高海面這一世界級地理學難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