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育博覽會

為配合《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後的大規模降稅,中國-東協博覽會把參展商品集中到中國與東協互補性強、成交活躍的行業上來,突出降稅商品。 《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後,中國與東協各類企業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而歷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也進一步推動各國企業利用這一機遇,抓住博覽會帶來的商機,加大對另一方市場的開發力度。

英語愛好者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雅思機構,廣州雅思英語學校在本次教博會中獲得“廣東民辦教育優秀獎”,這也使廣州雅思成為本屆展會的焦點,數以萬計的參觀諮詢者慕名而來,駐足於廣州雅思的展位。“我想去美國,托福需要考多少分?英語要到達什麼程度?”、“我要考雅思應該怎樣備考?”,“我的基礎不好,考雅思要讀什麼課程?”這些都成為廣州雅思展位問訊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為了幫助更多的欲出國人士解決英語學習的困惑,廣州雅思此次展會更是派出最精幹的專家隊伍,為廣大學子的一系列問題提供周到、全面的解答。

表彰介紹

華美教育訊 (記者鄭安國)7月3日上午,由廣東教育學會、《廣州日報》聯合主辦的“2010廣東教育博覽會”開幕典禮暨“廣東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評選活動頒獎儀式在廣州錦漢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我校參加了博覽會並被授予“廣東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光榮稱號,張克強董事長獲得“廣東民辦教育董事長貢獻獎”。
為廣東教育學會成立五十周年而舉辦的首屆“2010廣東教育博覽會”的主題是:廣東民辦教育發展成果匯展。來自省內二百餘所民辦學校和機構參加了這次廣東省規模最大、最權威的教育綜合展。而在歷時三個月的“廣東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等五項大獎的評選活動中,我校摘得分量最重的 “廣東民辦教育突出貢獻獎”和“廣東民辦教育董事長貢獻獎”,充分證明了我校辦學十七年來所取得的成功已得到社會和業界的認可和肯定。
我校劉沙副校長應邀出席了教博會開幕式並領獎。在三天的博覽會上,位於中軸線上、以“精英搖籃、冠軍基地”為主題的我校展位大氣而醒目,每天都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諮詢的學生、家長、同行和遊客,送出學校宣傳資料數千份。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廣東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勁予、廣東省副總督學、廣東教育學會副會長吳穎民、廣東民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民辦教育地方立法起草小組組長張鐵明等領導在開幕式後來到我校展位前了解我校的建設和發展情況,特別詢問了我校今年的中考和高考成績,對我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成就表示充分肯定和讚賞,並希望我校越辦越好,成為全省民辦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領頭羊。

《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取得積極成果

《貨物貿易協定》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的效果:雙邊貿易增長迅速,經濟交流領域擴大,企業間聯繫加強,人民也因此受益。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攀升,雙方在彼此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雙方貿易聯繫不斷加強,同時也加快了雙方經濟融合的步伐,進一步夯實了中國-東協的戰略夥伴關係。雙方企業減少了關稅支出,降低了經營成本,同時增強了國際競爭力。按自貿區降稅計畫,我國對東協的平均關稅於2009年1月降至2.4%,2010年我國自東協進口的約7000種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占全部產品的93%。同時,東協國家也將調整稅率。隨著雙方關稅進一步降低、企業利用優惠政策的主動性增強,雙方企業定將從中獲得更大收益。
隨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貨物貿易協定》的進一步實施,中國與東協國家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進出口商品方面存在著互補性越明顯。根據中國-東協經濟合作專家組的研究報告,由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得出的成本結構分析表顯示,東協國家在食品、農礦產品、能源、積體電路和半導體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而中國在紡織品、服裝、鞋、建材、機械電子設備、精密儀器、鐘錶手錶、車輛、金屬和化工產品等方面優勢明顯。中國與東協可在更廣闊的領域內最佳化雙方的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推動產業與經濟融合,提高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性國際競爭力。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通過《貨物貿易協定》的實施,一定會從中獲益匪淺,關鍵在於企業自身如何把握時機、贏得先機、搶占商機。

博覽會成為降稅商品最佳交易平台 

中國-東協博覽會是中國和東協各國共辦的高規格、綜合性展會,經過數屆的成功舉辦,已成為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特別是《貨物貿易協定》實施4年來,博覽會無疑已成為降稅商品實現交易的最便捷平台。由於《貨物貿易協定》的簽訂,許多產品降低了進出口關稅,極大方便了中國和東協企業在博覽會上展示各自的優勢產品、特色商品;世界各地客商參加博覽會,可以採購到更加物美價廉的中國和東協各國的商品。
為配合《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後的大規模降稅,中國-東協博覽會把參展商品集中到中國與東協互補性強、成交活躍的行業上來,突出降稅商品。早在《貨物貿易協定》開始實施的2005年秋天、第二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上,就已開始著重於引導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較大、相互市場較廣的機械設備、電子電器、五金建材、輕工工藝、農產品和食品等5大類商品生產商參展。同時,每大類商品引導具體的小類商品品種。由於廣西的機械設備、建材、輕工等產品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全面降稅為廣西優勢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中國與東協雙方參會客商帶來了共贏的商機。
《貨物貿易協定》實施後,中國與東協各類企業參加中國-東協博覽會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東協客商希望通過博覽會熟悉中國和東協其他國家的市場,蒐集經貿信息;中國企業則希望在博覽會上結識貿易夥伴,拓寬經營業務。充分利用好中國-東協博覽會這個平台,享受自貿區建設帶來的實際利益成為中國和東協客商的共同願望。而歷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也進一步推動各國企業利用這一機遇,抓住博覽會帶來的商機,加大對另一方市場的開發力度。博覽會上,參展的同類企業和專業觀眾逐年增多、同類行業和產品的展示也越來越集中等喜人現象,即是最好的證明。
不僅如此,由於中國-東協博覽會向全球開放,自貿區以外的企業,如果在博覽會上有貿易合作項目,也可採取在廣西註冊投資辦廠或合資入股的方式申請原產地證,其產品同樣享受降稅待遇。
近期,韓國遊戲廠商Hanbit Soft公司宣布,將於4月攜旗下網路遊戲《勁舞團英語》(Audition English)參加韓國教育博覽會(EduExpo2009)。
作為一款以學習英語為主要目的的網路遊戲產品,《勁舞團英語》希望藉助自身讓玩家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填補娛樂教育市場的空缺。
世博會(World's Fair)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到19世紀,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影響範圍愈來愈大,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Expositions)。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在1851年於英國倫敦舉行,當時英國國勢全世界最盛,英國便希望透過一個大型的展覽,去顯示其國力。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大型市集會稱為“偉大的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在展出的約10萬件展品中,蒸汽機、農業機械、織布機等推動工業革命的機械引人矚目;而這些當時嶄新的展品,會後便成為兩個博物館的展品作為博覽會的展品基礎:包括在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和1853年成立的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初時的世博會多以大眾化的綜合博覽為主題,例如慶祝某個國家成立百周年、法國大革命100年紀念等。到了近代,隨著科技的進步,舉辦世界博覽會亦趨向專業博覽模式,去探討新科技和生活的關係。
而且,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多數以當時的科技成果,來配合當時社會氣象的需求。例如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的世博會,多數博覽會的中心思想是“和平”、“建設明天”;到了接近21世紀,環境保育的議題亦成為了當時的世博會上關注的焦點。
世界博覽會沒有規定多少年才可以舉辦一次,不過,正式提出申辦要求不得早於構想中的世界博覽會開幕日子的前9年。基本上需要由申辦的國家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世界博覽會申請書,提出舉辦時間和具體主題內容,由國際展覽局於成員國大會上透過投票表決。當申辦國成功申請後,便由該主辦國作統籌,別國亦可以透過邀請參予世界博覽會,以達至不同的國家可以在世博會這個大平台,去相互交流文化、科技,為全世界明天的進步出力。而主辦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城市亦會高度重視這項大事,因為這是展示國家富強的一個指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