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保衛戰

廣德保衛戰,1937年11月,為保衛首都南京,阻止日寇對南京形成三面合圍,確保中國主力部隊內撤。

廣德保衛戰
1937年11月,為保衛首都南京,阻止日寇對南京形成三面合圍,確保中國主力部隊內撤,中國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在廣德以東發生的規模較大的戰役,史稱“廣德保衛戰”。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凇滬會戰以中國國民革命軍主動後撤而告終,中國最高統帥部開始部署南京戰役。日軍分三路進逼南京,其中南路為太湖—湖州—廣德—蕪湖—南京,目的為切斷我軍後撤路線。
廣德為蘇浙皖三省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可威脅南京,南可直下杭州,西可覬覦皖南,日軍以華中派遣軍第十一軍牛島貞雄第十八師團為前導,經太湖在金山登入,即與我軍在湖州激戰,是役,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75師副師長兼522旅旅長夏國璋中將殉國。
廣德方面的我軍為陸軍第二十三集團軍劉湘所部一四四師、一四五師、一四六師,一四七師,一四八師,獨立第十三旅,獨立第十四旅共約6萬人,總指揮為潘文華將軍。
戰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將軍也率部由凇滬前線進駐廣德縣城,參加了廣德保衛戰的指揮工作。
11月24日,戰役首先在廣德以東的浙江泗安打響,小小一個泗安城,中日軍隊屢次爭奪,幾易其手,最終失陷,戰場移到廣德以東界碑。
11月30日,界碑、祠山崗相繼失守,一四五師師長饒國華中將在廣德城東國民革命軍空軍第二大隊機場,留下遺書,沐浴更衣,舉槍自戕,時年四十三歲。
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犧牲過半後廣德淪陷,第一四四師長郭勛祺身負重傷。
次年3月,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將軍率部收復廣德及泗安。
廣德保衛戰是南京會戰的第一槍,川軍以低劣的裝備,在嚴寒的冬天身著夏裝與強敵奮戰近一周,遲滯了日軍對南京的進攻,使友軍順利完成南京會戰的部署,讓中國主力部隊和傷殘將士得以順利轉移到皖南大後方,我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
相關連結1:饒國華將軍
饒國華,四川資陽縣人。16歲投入川軍開始軍旅生涯,因屢立戰功由士兵逐級升任師長,富有實戰指揮經驗。1937年9月21日,在出川抗日誓師大會上,饒國華向社會各界父老表示:“此次奉命出川抗戰,誓竭股肱之力,繼之以堅貞,用盡軍人天職,決心率所部效命疆場,不驅除倭寇,誓不還鄉。”饒國華說到做到,他率部赴廣德,在距縣城30里處接到蔣介石派人送來的直接命令,命令該師固守廣德,饒國華接到命令後,既感到“守一城,捍天下”重任在肩,更慶幸抗敵報國,壯志能酬。11月24日,他率部抵廣德後,立即巡視前線,前往廣德以東與泗安交界的界碑,嚴密布防。三令五申全體官兵:“誓與廣德共存亡,不許倭寇逞凶狂!”在廣德保衛戰打響前夕,他對侍從副官顧廷興深情地說:“我奉命出川,志在殲滅日寇,還我河山,解我同胞倒懸之苦,現在幸而優先被派到前線禦敵,戰機就要來臨,怎能不叫我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11月25日,牛島貞雄指揮日軍及偽滿軍4000餘人,由宜興、長興一帶出發占領了泗安,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防線,直逼廣德前沿陣地界碑。饒國華率師部特務連和一旅某營與偽滿軍於藏山部及部分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置生死於度外,親臨前沿指揮,負傷不下火線,經過半日苦戰,擊退了日偽軍的進攻。26日,日軍依仗其優勢裝備大舉強攻。敵人首先出動27架飛機對廣德前沿陣地和飛機場實施輪番轟炸,將國民黨軍工事摧毀,而後以裝甲車、坦克開道,大批日軍蜂擁而至。饒國華率部憑險死守,頑強抗敵。使日軍進攻受挫,敵人不斷從東洞庭山、西洞庭山抽調精銳部隊增援,多次發起攻擊,終因敵我力量懸殊,28日界碑失守,饒國華部不得不退至廣德境內的祠山崗。此時,部隊傷亡過半,加之宣城至廣德的交通線被敵人破壞,增援無望,補給中斷,饒國華的一四五師內外交困,處境危急。饒國華通令所屬旅、團、營、連及友軍宣誓說:“國家養兵是為了保國衛民。人誰無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今天是我報國之時,陣地在我在,陣地亡我亡。望我全體官兵不惜一切努力報國,恪盡職守。”同時,他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地形,決定以祠山崗居高臨下的優勢,發動民眾將大塊石頭、門窗、桌椅等物堆在廣泗公路上,設定路障,阻擊敵人。29日,一輛輛日軍軍車,沿界碑至祠山崗的坡路緩緩而來,當行至祠山崗時,幾十輛軍車受阻停下,饒國華緊緊抓住戰機,指揮預伏在公路兩側松林里的部隊,以密集火力射向日軍。有的官兵冒著生命危險,抱著炸藥包,跳上日軍軍車將車炸毀;有的官兵身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官兵們爭先恐後為國捐軀,以誓與廣德共存亡的決心與日軍作殊死的拼殺,寧死不退。經過兩天的激戰,擊毀日軍軍車30多輛。當時有報導說:“此役戰事之激烈,為我軍退出淞滬以後所僅見。”但是,終因敵我力量懸殊,第一四五師裝備較差,傷亡慘重,加之團長劉汝齋違背軍令,擅自後撤,以致全線潰敗,祠山崗淪於敵手,日軍趁勢向廣德縣城撲來。
30日,饒國華率殘部一營的兵力,仍受命組織反攻,被日軍包圍於十字鋪。饒國華悲憤異常,深感作為將領,愧對國家和百姓,他乘衛士的腳踏車回廣德城附近的後方師部,閉門給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劉湘、副司令唐式遵寫下遺書:“劉汝齋不聽指揮,以致兵敗,職惟有不惜一死,以報甫公(劉湘,字甫澄)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本部扼守廣德,掩護友軍後撤集中,已達成任務。我官兵不惜犧牲為國效力,忠勇可嘉,深以為慰。廣德地處要衝,余不忍視陷入敵手,故決與城共存亡,上報國家培養之恩與各級長官愛護之意,今後深望我部官兵奮勇殺敵,驅寇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盡之志,余死無恨矣!”此遺書充分表達了一位愛國將領的偉大胸懷和堅強意志。爾後,他帶著衛兵連急奔廣德飛機場,命令衛兵向機場各倉庫的油桶掃射,頓時火光沖天,爆炸聲不斷,倉庫被焚毀,給敵人留下一片廢墟。時至黃昏,他來到廣德東門外,囑咐衛士鋪好臥毯,饒國華盤腿坐於臥毯中間,向敵人方向怒目而視,拔槍自戕,以死報國。時年43歲。
饒國華救國圖存的壯志未酬,即以身殉國,噩耗傳出,官兵莫不感泣,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蕪湖、武漢、重慶、資陽等地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和公祭大會,時人揮淚口贊一絕:
廣德軍威振,
義膽挫敵首。
成仁昭大節,
英名自千秋。
饒國華將軍犧牲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晉他為陸軍上將,此後又在成都中山公園鑄造了饒國華銅像。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的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對包括饒國華在內的抗日愛國將領,給予高度讚揚。毛澤東說:“從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饒國華……諸將領到每一個戰士,無不給予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典範。”
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饒國華為革命烈士。資陽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了烈士陵墓。
相關連結2:中國國民革命軍空軍第二大隊
抗戰前期的中國空軍第二大隊駐地廣德城東十里溝機場,大隊長張廷孟,黃埔三期,後單機飛赴台北,與駐台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安藤利吉交涉,命令日軍放下武器,並在“台灣總督府”上升中國國旗;副大隊長孫桐崗,為第三集團總司令孫桐萱四弟,曾單機飛行29天,10000多公里從德國富爾特飛南京。廣德保衛戰前該大隊曾參加八一四,八一五空戰,湧現出許多沈崇誨,閻海文這樣的民族英雄。
廣德保衛戰時,廣德機場已因無戰機而廢置。
相關連結3:電影《南京南京》導演談廣德保衛戰
廣德保衛戰是南京抵抗戰爭第一期,也就在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命令之前就開始了,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太短了,無法容納那么多氣吞山河的故事,我要在這裡說說這部分,先說說陸軍第一四五師中將師長的壯烈殉國:饒國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第二十三集團軍二十一軍出川作戰,11月參加南京保衛戰,在廣德與日軍殊死搏鬥,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中打退了日軍的數十次進攻,掩護友軍撤退。在敵人的又一輪炮轟後部隊傷亡大半,饒國華腹部中彈,敵人又快衝上來了,饒國華帶領最後一批傷兵跳出掩體與敵人肉搏,打退了敵人的又一次進攻,11日30日,饒國華在我方損失殆盡,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在日寇到來之前,在廣德城東門外鋪好地毯,盤腿坐於中間,面對日軍方向大喊:“威廉第二如此強盛都要滅亡,何況小小的日本,將來亦必滅亡!”隨即以手槍自殺殉國.這是南京保衛戰開始階段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