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坐落在南方名城廣州。校園分為兩個校區,北校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五山高校區,南校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內。

基本信息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4417畝(其中南校區1677畝)。北校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綠樹繁花香飄四季,民族式建築與現代化樓群錯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園”;南校區是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管理完善、制度創新的現代化校園。華南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涵蓋理、工、管、經、文、法多學科。華南理工大學先後成為“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譽為中國“南方工科大學的一面旗幟”。
華南理工大學是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我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坐落在南方名城廣州。校園分為兩個校區,北校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石牌高校區,南校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內。學校占地面積4417畝(其中南校區1677畝)。北校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綠樹繁花香飄四季,民族式建築與現代化樓群錯落有致,環境優美清新,文化底蘊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園”。南校區是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管理完善、制度創新的現代化校園,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學校介紹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華南理工大學成為立足華南,面向全國,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目前,學校共設有24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廣州汽車學院);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3個博士點,176個碩士點,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包含7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12個二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有工程碩士(22個領域)、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風景園林碩士、法律碩士6個專業學位授予權,有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6個本科專業。輕工技術與工程、建築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進入全國前十位。

歷史沿革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以及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農產加工組;華南聯合大學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農機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及土木專修科、建築專修科;嶺南大學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廣東工業專門學校的機械工程專修科、水利工程專修科、化學工程專修科;湖南大學化工系;廣西大學化工系;南昌大學化工系;武漢交通學院橋樑專修科;武昌中華大學化學系(部分)等9所院校的工學院和有關係科合併成立華南工學院,校址於中山大學原址(石牌)。院系調整後,實行專業設定,全校共設15個專業、14個專修科,分為6個系: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和化學工程系,以輕工為主,又以化工見長。
華南理工大學原名華南工學院,組建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期,是以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嶺南大學理工學院工科系及專業、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為基礎,調入湖南大學、武昌中華大學、武漢交通學院、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專業組建而成,1988年改為現名。學校辦學歷史悠久,作為組建基礎的中山大學工學院源於1931年成立的國立中山大學理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廣東國民大學工學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廣州大學理工學院合併而成;嶺南大學理工學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嶺南大學工學院;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其歷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創辦的廣東工藝局。這些院校是早期中國南方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搖籃和民主科學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科研機構

學校擁有一批有較強實力的科研機構及技術開發基地,其中包括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企業合建),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省部級以上科研機構54個,以及國家甲級建築設計研究院、國家大學科技園,並以此為依託形成了眾多重點科研基地,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省市的重點科研任務,形成了多學科門類、多專業聯合攻關,基礎研究、套用研究、開發研究一條龍的科研格局。學校堅持科學研究面向市場、科技成果轉化進入市場,2009年學校實到科研經費突破7億元,有效專利總量居全國高校前五名,是全國第一批企事業專利試點工作先進單位。

師資力量

華南理工大學建校之初就擁有一批資歷深、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如建築、造船、飛機設計專家羅明燏,電子專家馮秉銓,建築工程測量專家陳永齡(以上均為一級教授),化學家康辛元,硫酸專家李敦化,造紙專家王宗和,製圖學專家徐學澥,建築學家陳伯齊,陶瓷專家張光,機械學專家余仲奎、朱惠照,食品工學專家余蔚英,電子專家林為乾,力學專家周履(以上均為二級教授),還有古建築史專家龍慶忠,名畫家符羅飛,建築設計專家林克明、夏昌世,土木結構專家羅崧發、譚天宋,化學家鄧頌九、譽文德,數學家盧文和力學專家方棣棠等。這些專家教授為華工後來的建設和發展都作出了很大貢獻。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工4499人,其中專任教師239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23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教學名師3人,長江學者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研究生導師139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29人,碩士生導師1009人)。2009年有各類學生73677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5410人,本科生2503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3461人,網路教育在校生15789人,自考助學在校生2201人,留學生858人,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科建設

自學考試

[2]會計、電子商務、房屋建築工程、電子技術、汽車維修與檢測、行政管理、日語、動漫設計與製作、市場行銷、藝術設計、金融管理、商務管理、數字媒體藝術、商務英語

成人教育

[3]工程管理、行政管理、項目管理(建築工程)、工商管理(工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