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孫中山紀念堂

廣州孫中山紀念堂

廣州中山紀念堂位於越秀山南麓的東風中路,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築,正面檐懸掛著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金字匾,大堂中間是30米跨度的鋼架,內部沒有柱子,整個建築富有民族風格。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築。整座建築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後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築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塊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檐下,內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懸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著鏤花丹門,襯托得殿堂越發的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當前位置:中山紀念堂的金頂呈橢圓形、高達3.79米,直徑最大處有4.075米。這么一個巨大的熠熠生輝的金頂表面,全部使用黃金鑲貼,共用了從香港購進的質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張,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頂外,“天下為公”字匾、總理遺囑、建國大綱、奠基石字型、也都是用金箔鑲貼的。

中山紀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築面積為8700平方米,加上東西附樓、後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妝室,面積共達1.2萬平方米。紀念堂採用木樁基礎,鋼架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八角形的大廳設計了30米跨的鋼桁架,大屋頂由八排鋼桁架結合為一個整體。四角牆壁為厚達50厘米的鋼筋混凝土的剪力牆,以期能負荷屋頂的全部重量。樓座以鋼桁架懸臂挑出,樓板則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屋頂則用一大可四個合抱的呈橢圓形的圓柱壓頂。大廳跨度30米,內無一柱,體積達50000立方米,有5000個座位,空間高大、雄偉、寬敞,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會堂建築,也是將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用於大體量的會堂建築的大膽而成功的作品。

紀念堂的建築吸收了我國傳統建築的優秀元素,整體呈現恢宏壯美、金碧輝煌的特色。從屋頭檐角的細部裝飾處,均體現這一特質。

紀念堂飛檐飄卷,所使用的琉璃瓦製作精緻美觀。這與呂彥直所設計的另外一部作品--南京中山陵頗不一樣。中山陵上所使用的,是鋼製的瓦,以期其能永久。但中山紀念堂選用了孫中山先生生前最喜愛的寶藍色琉璃瓦作為主色調,不能不說是煞費了一番苦心的。1963年,中山紀念堂曾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翻修,特別從廣東佛山的石灣定製了寶藍色琉璃瓦,重蓋了堂頂瓦面,在保留原有圖案的基礎上進行了翻新。

檐角的雲水花紋、斗拱上的裝飾圖案、檐頭的鐘形鐵馬,樑上的"d"字圖形,也都極富民族特色。在維修中,翻新的方法是傳統的,材料卻是現代的。紀念堂外的彩畫除了進行常規的補縫補色外,還採用矽化防水劑進行保護,這就像在外面蒙上了一層保護膜。堂內則使用了防霉防潮的新油漆,有些材料甚至是進口的,以保證能對彩畫起到更好的保護。

紀念堂正門檐下懸掛的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除玻璃外,全部以生鐵鑄成,甚至邊底部垂下的絛穗,也是由生鐵鑄就的。

中山紀念堂所採用的彩色陶質道板磚及外牆裝飾毛面磚,是原上海泰山磚瓦有限公司首創,並成為中國首批享有專利的產品之一。美觀端莊、自然質樸、經久耐用、具有吸音、吸光、抗凍、永不褪色的獨特效果,被譽為“泰山磚”。和中山紀念堂一樣,解放前營造的上海大廈、上海國際飯店、錦江飯店、上海青年會、天津章華東南亞,都採用了這種高強度耐磨磁磚。

從空中俯視,紀念堂呈外突的傘型結構,青磚藍瓦藍象徵著孫中山先生當年設計的青天白日,實在令人矚目。老輩人口耳相傳說,曾有風水先生杜撰了一個故事,說紀念堂像一個張牙的虎頭,背後的越秀山是虎身,山頂的紀念碑是高豎的虎尾,這隻匍伏的大虎正對著臨江的那頭牡羊(石室),於是人們怕羊城不祥,便在虎後裝了一粒寶珠(球形水

塔),才把它鎖住了

相關條目

風景 人物 名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