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五大僑園

三幢並列的三層磚石混凝土結構的公寓式房子。1923年5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從上海遷到廣州,機關辦公處就設在此。6月,中共“三大”期間,春園成了黨中央機關人員的活動地方,包括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出席會議代表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張太雷等人都住在春園24號二樓,並在客廳開會討論修改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問題,起草大會的宣言和各項決議草案。

春園(位於新河浦路22號、24號、26號):

明園(位於培正路12號、14號、16號):

兩幢風格相同的三層紅磚樓房,中間入口為羅馬柱式門廊,環繞明園有一片竹林,日軍入侵時,竹林里挖有防空洞,直通培正路。

簡園(恤孤路24號):

一幢極具歐洲建築風格的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前花園有噴泉花圃,圍牆上部以綠釉陶竹筒裝飾,園子外形出眾。原來是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簡琴石的產業,建成之後,曾是德國領事館,後又作譚延闓公館。1949年10月,廣州解放時,華南文工團進城後,設團部於此,負責組織“廣州入城式”活動,並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逵園(恤孤院路9號):

美國華僑馬灼文1922年所建的仿西洋式洋樓,由於與曾被日軍炸毀的中共三大會址相距較近,成為確定中共三大舊址的重要坐標。

隅園(寺貝通津42號):

分東西兩座,由於該園在設計時將英倫建築風格融進本地特色,曾被人稱為“西曲中詞”。設計者和主人是廣州早期留英、美學生伍景英,廣東順德人,1925年國共合作時期,在廣州成立海軍局,他曾擔任海軍造船總監。廣東政府期間,他設計了廣東艦隊的“堅如”、“執信”、“仲元”、“仲愷”四艘艦艇。抗日期間,參與設計虎門水域布水雷工作,阻止日軍在虎門實施登入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