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門事件

1937年7月26日下午,約500名日軍企圖進入北平的過程中,在廣安門與中國守軍發生衝突,這就是所謂“廣安門事件”。當日,日本駐屯軍便以廣安門事件為藉口,下達了攻擊29軍的作戰命令。

概述

1937年7月26日下午,約500名日軍企圖進入北平的過程中,在廣安門與中國守軍發生衝突,這就是所謂“廣安門事件”。當日,日本駐屯軍便以廣安門事件為藉口,下達了攻擊29軍的作戰命令。
關於廣安門事件的具體過程,國民政府的檔案內留有材料,中日兩方的史學家均有記述,中日雙方的當事人(如劉汝珍、今井武夫等)也留下了書面回憶。在敘述事件過程方面,這些史料大體上是吻合的。
根據上述史料記載,廣安門事件的梗概如下:
7月26日晨1時,天津日本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令駐屯軍步兵第二聯隊第二大隊(广部大隊),由天津出發直趨北平,到平後受北平留守警備隊長岡村的指揮,保護北平的日本僑民。广部大隊於晨5時30分自天津出發,於午後2時到達豐臺。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與岡村、今井武夫等日本在平的校尉們,商討广部大隊進入北平方式,決定偽稱為北平日本使館衛隊出城演習歸來,由廣安門入城。29軍的日本顧問櫻井負責與29軍聯絡,企圖矇混過關。在豐臺,广部大隊換乘了26輛汽車開往廣安門。廣安門守城部隊為趙登禹部132師獨立27旅679團,團長劉汝珍。
广部大隊於晚6時左右抵達廣安門,29軍的日本顧問中島、櫻井,以及書記官佐藤茂等與劉汝珍部營長李延贊聯繫,要求進入城內,於是守軍先開啟城門,誘日軍進入,當進至一半,劉汝珍團長乃下令士兵開槍射擊,日軍便被分割為城內、城外兩部分,陷入混亂中,遭受相當損失,書記官佐藤茂被守軍擊斃。
駐豐臺的日本駐屯軍河邊旅團,知道情況後,馬上與冀察當局交涉,其結果為:城外的日軍部隊返回豐臺,已經進入城內的日軍广部大隊,分乘13輛汽車於27日凌晨2時進入東交民巷的日軍兵營。
在國民政府的檔案內,存有宋哲元當時所拍發的電報:
冀察綏靖主任宋哲元呈何應欽部長告日軍由廣安門強行入城與我駐軍衝突電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限即到。南京。部長何:三一一二密。今日下午七時,敵用載重車三十餘輛,載兵約五百名之譜,由廣安門強行入城,經我守兵阻擋,不服制止,以致互相衝突,刻正在對峙中。似此情形,敵有預定計畫,大戰勢所不免。除飭各部即日準備外,謹聞。職宋哲元叩。寢。印。

其他資料

當日廣安門的戰鬥剛剛停止,日本駐屯軍便於22時20分下達了攻擊29軍的作戰命令。27日,日軍分別攻擊了通縣、團河和小湯山的29軍駐軍。28日,日軍20師團和駐屯旅團對29軍軍部所在的南苑地區發動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是役光榮殉國,29軍作戰失利。在這種情況下,冀察當局首腦宋哲元決定,自己率領37師立即離開北平,命張自忠代理宋的三個職務繼續與日人折衝,並留下趙登禹部獨立27旅和張自忠部獨立39旅,負責維護北平治安。28日當晚22時,宋哲元將37師撤出北平一事通知日軍松井機關(駐北平的日本特務機關),然後與副軍長秦德純、平綏鐵路局長張維藩等一行數人出西直門經長辛店趕赴保定。
對於宋哲元此舉,歷史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麼在日軍進攻、平津危急的情況下,宋等只率第37師後撤,而其餘部隊未動,讓張自忠留北平與敵周鏇呢?這實際上還是想滿足日軍最後通牒中所提的要求,幻想求得日軍停止進攻,維持冀察原局面。”
張自忠留平後,無法完成宋哲元指派之使命,只好先隱匿起來,然後伺機逃離北平,重返抗日戰場。歷史當事人、29軍副軍長秦德純對此感言道,“這三個‘代理’害他(指張)不淺!”(見於宋哲元後人所編《宋哲元遺集》一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