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長官

廖長官

”廖長官紀念館位於鳳山公園,山門上這一副楹聯,再現了安溪開發先驅廖長官的豐功偉績。 廖長官紀念館圖片據《安溪縣誌》記載,廖長官名儼,字端莊,長官是民之尊稱。 上世紀90年代,在海外僑胞廖苑生等人的資助下,於東嶽廟西旁遷建“廖長官紀念館”,楊成武將軍為紀念館題名。

“縣誌敘官推第一,溪場著績屬開先。”廖長官紀念館位於鳳山公園,山門上這一副楹聯,再現了安溪開發先驅廖長官的豐功偉績。
廖長官紀念館圖片廖長官紀念館圖片
據《安溪縣誌》記載,廖長官名儼,字端莊,長官是民之尊稱。廖儼原籍河南汝南,生於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正月初二。乾符二年(875年)榜眼及第。官至銀青光祿大夫、檢點太子賓客兼國子監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國。因唐四鎮節度使梁王朱溫於天祐末(907年)弒唐昭宗及哀帝,深為憤慨,遂於後梁開平三年(909年)避亂入泉州,隱於小溪場(今安溪)。小溪場位於晉江西溪上游,隸南安縣,百姓聞知廖儼是前朝忠良,德望夙著,遂奉為長官,故民間有“未有安溪縣,先有廖長官”之說。
廖儼率民除暴,招集流民,開墾山地,布施教化,頗著功績。廖儼去世後,為紀念他的功績,後人塑其像於靈著廟(位於城廂鎮員宅村),並在縣署內建廖公祠崇祀。
上世紀90年代,在海外僑胞廖苑生等人的資助下,於東嶽廟西旁遷建“廖長官紀念館”,楊成武將軍為紀念館題名。2002年5月,廖長官紀念館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廖長官紀念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鳳山碑林,碑名由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據介紹,該碑林是縣委、縣政府為弘揚先賢開拓精神,激勵後輩再創輝煌,於1995年春籌建,2000年冬落成,共樹有碑石200多塊(含長官頌碑),有序分布在依山而建的碑廊上。碑石上,鐫刻有國家高級官員、海內外書法名家、歷史名人的墨寶,碑文中,草書、隸書、楷書、篆書各種字型齊全,堪稱一座書法寶庫。
廖長官紀念館坐西北向東南,主體建築廖公祠大殿面積266平方米,宮殿式結構,重檐歇山頂,大門外及左右走廊豎立10根大石柱,雕刻名家對聯,很有藝術價值;正面兩根朝八仙的石龍柱,活靈活現,雄偉壯觀。走進殿內,頭戴長翅帽,身披朱紅袍,端坐正堂的是廖長官塑像,左右為福德、功德兩龕。
導遊介紹,廖儼為官以“清廉、愛民、勤政”著稱,因其組織有方,小溪場人民安居樂業,人口日益增多,初具“土沃人綢、政順民安、陸水可通、市場繁榮”的縣治雛形,奠定以後置縣的堅實基礎。小溪場於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設定清溪縣,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名為安溪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